基于古城墙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概念性规划设计
2018-01-24宁仁义朱府康
王 燕 钟 艳 宁仁义 朱府康
(1.九江学院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2.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82)
“城墙”与“城址”作为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其在各城市市民心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对现存遗址的保护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九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浔阳老城厢城门遗址“东作门”隐没在荆棘野草中,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这座古城遗址反而被世人遗忘,孤立在九江市东北隅,它们亟待保护修缮。
1 古城遗址历史简介
老城厢是文物古迹的“富矿”。浔阳老城厢即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区,其城墙范围东至老鹳塘,南至南湖,西到甘棠湖,北达长江,城墙周长共约6 km,开七门,分别为“东作门、迎春门、南薰门、文明门、迎恩门、望京门、福星门”。东作门始于公元1613年(明),城官葛寅亮为发展城市东部经济,开“东作门”,并北扩城下老鹳塘口与长江相连,开辟城东港口,史称“葛寅亮双开政策”[1]。公元1854年,太平军石达开、林启荣等部大败湘军于湖口。在公元1857年遭到破坏,清军从浔阳城东作门附近攻破九江城,击败了太平军。而在近代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城墙及城门大部分遭到拆除,解放后,城墙几乎被全部拆除。仅剩“东作门”一门及残存的一段城墙得以保存。东作门又名小东门、旧东门或古东门,目前是7道古城门中仅存的一道,现存于九江171医院东面,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 遗址现状调研分析
2.1 遗址保存现状概述
东作门古城墙为青砖砌切,古城门遗址位于基地的高坡上(见图1),门拱内有灰土填塞。城门残高7.17 m,宽5.55 m,残存城墙长度在23.4 m左右,为大量泥土砖石所掩埋,泥土中的青砖有“江州城上”“左军砖”“后军砖”“诚信”等大铭文(见图2)。
2.2 遗址基地周边环境情况调研分析
2.2.1周边用地现状
1)周边用地性质:西面171医院,北邻庐峰东路,东面与九江第7中学相隔一条长虹北支路;南面为居住用地,但目前正在拆迁。
2)地块高差:地块地形是西高东低,老城门遗址即为制高点,是视线的聚焦点,绕古城遗址的老鹳塘则为低洼点,起到天然护城河的作用。
3)周边建筑高度:基本上以小高层为主,由基地为中心向四周建筑高度和密度逐渐增加。
4)道路交通:基地北面的庐峰东路为东西向交通,南北向通过长虹北支路联系。
2.2.2现状问题概况
遗址主要受着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破坏。相对于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人为破坏是大遗址保护面临的最大威胁。这些人为因素包括:
1)遗址所在地群众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造成的破坏,如平整土地、修建道路、用土取土等。2)遗址所在地及其周边乱搭乱建对遗址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等。3)场地周边散落大量残缺的带有铭文的城墙砖石且很多被人为活动所掩埋。4)护城河已被填埋,遗址周边与长江相连的老鹳塘也已经干涸。
3 国内外遗址保护的模式与经验
3.1 国外遗址保护的模式与经验
3.1.1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德国、法国为例
德国的明斯特和法兰克福,把城墙遗址建成公共绿地;法国如巴黎城区内的三月广场和埃菲尔铁塔周边区域都成为列级保护的对象,都体现了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
3.1.2展示与保护——以日本为例
日本模式,日本采取保护与利用协调共进的方式启动了对历史公园的建设,使用复原设计和“重建”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建成了规模不同、风貌协调、特色各异的历史公园,其特点是注重遗存环境的展示与保护[2]。
3.2 国内遗址保护的模式与经验
3.2.1国内遗址保护力度不断增大
2005年的《西安宣言》,2007年《城市文化北京宣言》,近年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政策和《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都肯定了遗址保护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如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案例,同样采取了展示与保护的设计方法。
3.2.2遗址保护模式
根据不同的遗址类型、遗址价值、遗址周边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及遗址区的社会文化效应,可将遗址保护模式分为三类: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和遗址历史文化园区。
4 东作门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建议——打造东作门遗址公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现东作门遗址周边开发保护的空间有限,不适合单独建造遗址博物馆模式,同时周边多为居住区,不适宜采用遗址文化产业园区的模式。建议结合遗址原有古树、河流等历史条件和实际空间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将东作门遗址打造成遗址公园,并在公园内设置遗址展示馆。
5 东作门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5.1 设计主题——“重生”
东作门之三重生:
1)老城墙掩埋于山土堆,而后得以重现,乃重生一也。2)城墙于明清时辉煌,而后太平天国起义之后被破坏,近代得到171医院老部长保护,得以被后人知晓,乃重生二也。3)老城墙在新时代重新给予保护与开发,赋予其历史价值,乃重生三。
5.2 设计构思——“绿水绕城垣,打造城市景观梯田”
构思如何来凸显浔阳城遗址及文化。基于地形高差较大且层次分明的现状个性,以“绿水绕城垣,打造城市景观梯田”为设计思路,升华意象中的古城墙及护城河景观,从时间和空间上来感受古代遗址在新时代下的保护发展。
5.3 功能分区——保护与展示
1)现状保留区:保留现状九江七中操场,方便学校与周边居民的使用。同时可以给公园提供大的场地和休息场所,以及运动平台,为后期的公园升级改造,预留了建设用地。2)遗址保护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广场。结合东作门遗址处与原有城墙走向处设置遗址保护区,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控制与展示。3)博物展示园区:建设陈列展示馆。在基地北部环城水系的开端建设陈列馆。展馆为清水混凝土、平屋顶风格,在北侧的庐峰东路设主入口,并设置入口广场,水系环绕在展馆的西侧和南侧。
5.4 道路交通
1)北面庐峰东路为园区主要交通道路,且人流量也最大,结合人流及道路系统分析,在北面设置园区主要出入口。2)东面为长虹北支路,考虑到东面为居住区和学校,且保留校运动操场,为方便人流出入,设置两个次入口;并且在靠近医院处设置一个次入口,满足医院人流需求,同时可以景观共享。3)在北面交通车流量较大的主入口设置停车位,为园区的静态交通区域。
5.5 景观系统
5.5.1坚持植物造景,突出空间感受
根据现有的地形高差,园区绿化设计以点、线、面展开,注重通过植物来营造和分隔空间环境,创造出既有入口广场这样的大尺度空间,又有如凉亭茶坐这样的小型私密空间,给游人以多样的感受和选择。
5.5.2在地形较平坦的公园水系岸边,建设景观广场
景观广场设置在地势较高的遗址区域向地势较低的运动区域的过渡地带。利用不同高度的平台,让游人有丰富的视觉体验,从不同的视度来感受古城门遗址的历史气息。
6 古城门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正如“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如是说“保护也是发展”,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来打造东作门遗址公园,提升了城市活力,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使之成为科学研究、历史传统教育的基地和当地群众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以推动当地的文化事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得到有机结合,让九江这座千年古城重生其历史个性,同时也加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 达布春,修,黄凤楼,欧阳焘,纂.九江府志[M].清同治13年.
[2] 冉淑青,裴成荣,张 馨.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人文杂志,2013(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