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乃西村24班小学谈充满活力的教育建筑
2018-01-24李唐
李 唐
(北京冠亚伟业民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34)
本项目是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来广营北路自住型商品房的配套小学。建筑规模为24班,建筑面积11 700 m2,地上10 000 m2,地下1 700 m2,服务于960名学生。地上4层,地下1层。方案紧密结合用地特点,建筑主楼由3栋教学楼平行组成,由南至北形成两个庭院,功能明确,动静分开。建筑内设计了多层游戏交往空间及连续的交通空间,丰富着趣味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更加轻松愉悦。
1 小学的平面空间设计
1.1 教学空间
教室设计遵循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建筑面积、尺寸,开窗采光面积,开窗通风面积,消防等等。教学主楼采取内走廊,双侧布房的方式,南侧设置普通教室,北侧设置专用教室。内廊设计使用高效,能方便师生在短暂的10 min课间找到上课的教室。
1.2 游戏、交往空间
学校在教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担负着养成教育的重责,交往能力是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与人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尊重他人都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习惯。6岁~12岁正是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也是构建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需求,尽可能多的创造儿童游戏、交往的空间。而这些各式各样的活动空间对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起着关键的作用。方案设计时考虑休闲空间的多层次多维度设计,有开敞、有围合,室内外空间特性各不相同。这些空间与教学空间相互渗透,延伸,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游戏、交流空间。
1)走道端部:设计任务书对建筑面积控制十分严格,建筑内没有富余面积作为休闲的共享空间,孩子们课后最常停留的地方就是走道。设计结合楼梯间的缓冲空间,将走道端部空间放大,可作为孩子们短短10 min课间休息、活动的场所。走道内粉刷适合儿童心理的明亮色彩,氛围更加轻松、活泼。
2)屋顶露台:通过错层的变化,利用局部3层的屋顶平台,围合成小小的半开敞活动空间。铺设防滑地砖或预制水泥砌块,满足顶层学生课间的室外活动的需求。
3)屋顶绿化:食堂、风雨操场与普通教室层高的不同,形成有高差变化的建筑体量,学生很容易走上屋面,因此将两者屋顶设计成花园和小农田,很好的将教室延伸到户外,同时将绿色引入建筑内部。自然景观、阳光能够舒缓儿童学习的压力,享受自然,在鸟语花香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4)围合庭院:相互平行的3栋教学主楼与连续的通廊,自然围合成南北两个庭院。进行自然景观设计的同时融入人文景观的设计,将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带入到景观中去。师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漫步在庭院内,获得一份放松。围合的庭院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交流、学习的场所。
1.3 连续性空间
由于项目用地及周边现状的制约,建筑整体虽然延续传统的独立式教学楼设计,但通过连廊,将不同教学空间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自由的形态。这种高效的交通空间,不仅使师生不必风吹日晒的奔波于3栋教学楼之间,而且宽敞的走廊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课间放松的场所。连廊两面采光,阳光充沛,走出教学楼,嬉戏在长廊间,孩子们的课间生活将是多么的惬意。建筑连续性空间设计很好的连接了教学与教学空间、教学与游戏、交往空间。
2 小学立面设计
2.1 线性、流动、连续的建筑立面
连续性设计不仅体现在建筑平面的使用流线上,也体现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面向操场的建筑立面是学校建筑的主要展示面,是学校风采的集合。打破传统学校的古板印象,将现代线性元素融入到立面设计当中,不仅活跃了学校景象,更提升了学校的形象。
面向操场的主立面,楼梯间外墙占据了展示面的大部分面积。楼梯间开窗往往受到楼梯板、梁结构的限制,而有别于其他位置的开窗。本项目将楼梯间开窗设计成与楼梯平行的连续向上的折线形式,不仅活跃着师生在室内的视觉效果,而且丰富着建筑的外立面效果。风雨操场的开窗及装饰延续着楼梯间的折线造型,使整个建筑展示面更为灵动、整体,给人以强烈的线性感和流动感,见图1。
2.2 虚实结合、色彩协调的建筑立面
风雨操场、食堂、教学主楼由于层高的不同,自然地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体量。4层局部内凹的屋顶露台,主楼间连续的走廊,形成了建筑虚实相间的立面效果。学校整体灰白的颜色搭配,沿着线性开窗和装饰的涂刷,更增强了建筑流动的效果。而点缀其中的明亮黄色,活跃着整个校园氛围。
3 结语
提出一个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匹配、充满活力的学校空间,是本次设计的重点。本项目力争创造一种新的校园体系,为孩子们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不忘创造出更多适宜学生放松身心的空间。线性、流动感十足的建筑立面,呈现出活力的校园风采。师生们漫步、游走于学校各个角落;玩耍、相遇、交流让学习成为一种富于乐趣的新的体验。
[1] 开放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四中房山分校[Z].
[2] 上海德法学校/临界工作室+LINK.充满变化与动感的“巨构建筑”.goood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