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作品中线的情感表达

2018-01-24

国画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画者白描中线

一、中国画中的线条

中国画讲求质有而趣灵,将栖息于客观形象中的“神”与“理”提炼总结,与内心的情感和精神追求相互协调,从而创作出应物会心、神感契合的绘画作品。由此可见,在中国画的表现中,对客观物体的准确描摹并非创作的第一要旨,提炼物体的抽象精髓与传递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悟才是中国画作品的核心内涵。因而,在中国画作品中,线的运用和表现就具有独树一帜的原则和要求。线不仅是对客观形态的外在描摹,更是传达精神、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画作品中,线条可以拥有不同的质感、灵动与气度,产生多样的形态,具有个性化的情感意义。中国画的创作者们,利用线条物化内心的情感,传递自身的精神感悟,赋予了线强烈的主观情感意识。这些呈现在中国画作品中的线,或婉转,或刚直,或浓墨,或素雅,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描绘出灵动多姿的客观形态的同时,也生动地传递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与西方绘画作品相比,中国画更加抽象且追求精神层面的审美境界,因而中国画作品中线的情感态度也更加风骨;同时,由于作画工具材料的不同,中国画中采用的水墨能够更具自然飘逸地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毛笔也有利于表现变化万千的线条形态,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中庸之道,更具有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二、不同时期中国画作品中线的情感表达

(一)质朴平实的南北朝时期

绘画在中国萌芽与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了繁荣和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顾恺之、张僧繇等一众绘画大家,将中国画的绘画水平带入了新的高峰。此时的人物画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的成熟期,人物的形态与造型上更加丰富,相应的,刻画人物的线也具有了更多的形态。顾恺之所创作的春蚕吐丝描,被广泛应用于刻画人物的神态上,这种线流畅高雅,情感流露自然而质朴,能够生动地传递出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与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态度。《女史箴图》中,女性衣衫线条柔若浮云,飘逸灵动,婉转动人,能够灵动地展现出女子飘然若仙的体态与身形,形态逼真,跃然纸上。这种平实而真诚的线条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正如南朝时期谢赫提出的“六法”中所云,气韵生动为第一要旨,其次则为骨法用笔。对神的传达高于对形的塑造,线的表达应当遵循创作者的内心所感。

(二)气韵传神的唐宋时期

自唐代开始,中国画作品中的线的表现意识更加强烈,线的形态变化也更加多元。线开始具有了韵律与节奏感,关于线的呈现方式与情感表现也具有了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理论建构。及至宋代,线与哲学思想、文化内涵和自然精神等有机结合,不仅在视觉表达上更加丰富,同时所能够运载和传递的情感也更具层次和变化。

唐代书法的鼎盛发展,间接推动了人们对绘画中线的表达的更深层理解。阎立本开创的铁线描,赋予了中国画作品中的线更具坚实硬朗的新维度,不仅巧妙地呈现出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流露出创作者不同情感的表达层面。其作品《步辇图》当中,铁线描被合理地运用其中,赋予了人物形态和衣衫灵动质感与轻盈的体积感,同时将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情感注入其中,另观者如身临其境,对画面感同身受。

宋代的工笔人物与工笔花鸟,将对线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细腻严谨、温润平和的线条表现形式,更容易体现出画作者缜密的情感构思。与此同时,中国画创作者们有创造性地将书法的气韵与用笔融入绘画作品当中,进一步丰富了绘画中线的表现形式,使之刚柔并济、阴阳调和。李公麟创造的游丝描和铁线描既延续了宋代绘画严谨温婉的表现状态,又极具创造性地在婉约中呈现出遒劲。其作品《五马图》中,就将对线的运用体现得游刃有余。马的健硕与肥壮,通过柔和而不失劲道的线条婉转呈现,使肌肤的纹理与形态跃然纸上,令观者能够通过马的线条表达感受到作者赋予其的精神与激情;人物的衣褶遒劲有力,却不失飘逸柔软,使人物精神矍铄,作者通过线的表达,呈现出一个昂扬向上、激情蓬勃的情感态度。

(三)豪迈写意的元明清

自元代开始,水墨画的逐步兴盛使中国画中线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而繁复,同时画者在线上所传递寄托的情感状态和心灵写照也愈加厚重多元。书法与绘画中线条的结合和交互更加明显,也进一步推动了线在情感层面的多维发展。自元代起,一批中国画创作者开始涤荡弥漫于整个宋代时期绘画作品上的“婉约”习气,倡导以更加中和雅逸的线条表现方式替代宋代纤弱细腻的画风。及至明清时期,中国画中线的应用更加自由豪迈,对于其寄托情感与心境的载体作用也发挥得愈加明显。豪迈中具有秩序的线条,赋予画作更多的灵气和英武,也极大地拓宽了线能够表达的情感内容。无论是壮怀激烈还是清新婉约,在画者灵活运用的线条中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情感的变化。写意作为中国画门类中的另一座巅峰,将形神兼备融会到绘画创作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画者的主观意识,也更大程度地提高了线在画作中的重要作用。任伯年的画中,将线的塑造发挥到了极致。其笔下的人物形态挺拔精神,线条运用灵活苍劲,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展现多样的形式,使人物借由线条为载体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与感情。

三、线在不同中国画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一)白描线条的情感表达

白描是中国画作品中的一种基础造型手法。白描通过毛笔与水墨的勾勒,以灵活多变的线条塑造出客观物体的形态,并传递画者的思想感情,不加色彩雕饰,呈现出别样的视觉效果。白描体现了画者极高的提炼度与纯粹的情感感悟,能够极大程度地体现线的魅力。由于摒弃了冗余的色彩与过多的点缀装饰,白描更加将绘画中的线回归到它本来的功能与精神意义。一方面,线构建了画的内容形态;另一方面,线成了作者表达情感的重要介质。对于白描作品中线对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正是因为线在白描作品中的纯粹性和完整性,其表达情感的深度也更加厚重。唐代吴道子对线的把握已臻化境,在其作品中,线因为情感的厚重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其创造的“莼菜条”线描法,能够生动地呈现出衣物的体积感,同时赋予衣物灵动飘浮的视觉观感,弥补了传统国画线条单薄直白的表现方式,使线作为画者的情感载体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白描中的线条更加多样化,所承载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或灵动飘逸,或沉稳厚重,或轻柔蜿蜒,或刚劲苍遒,都能够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精神状态和情感体悟。

(二)工笔画线条的情感表达

工笔画通常以白描作为底稿,加以分染等上色程序,最终成画。白描作为工笔画的底稿,担负着组织结构、布置构图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承担与后期的色彩和谐搭配、相互融合的功能。因而在工笔画中作为底稿呈现的白描线条与作为作品呈现的白描线条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具有单独讨论的价值。

工笔画盛行于唐宋时期,这一阶段细腻温婉的画风盛行,尤其在宋代时期,更趋于工整秩序的笔法。因而工笔画的线条多柔美细致,走笔流畅而不狂放,细腻而不匠气。这种线条的呈现方式,使其能够极其完整地体现出画者的情感表达,从而在画面中呈现出流动的温情之美。工笔画中的线的情感表达层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最初的温婉逐渐走向刚柔并济的协调结合。这使得工笔画中的线能够承载的情感态度更加丰富,无论是脉脉含情还是直抒胸臆,都能够在画者行云流水、抑扬顿挫的线条创作中流露出来。在唐代周的作品《簪花仕女图》中不难看出,其衣纹干练遒劲,与鲜艳华丽的设色相互辉映。线被用于塑造薄纱时,轻盈而柔美,似有飘动之感;而用于刻画人物情态的线则圆润丰泽,将人物描摹得清丽婉约。线的千变万化,赋予了作品无尽的故事性和情感性,使观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语言与心理,从而产生深刻的共鸣。

(三)写意画线条的情感表达

写意画注重气韵和架构,线的塑造能够烘托整个画作的氛围,建构画面的故事,同时传达出画者描绘时的情感状态。因而线的塑造在写意中就尤为重要。写意画更加注重神与气,弱化了描绘的写实性和客观性,强调作者的主观提炼与情感宣泄。可以这样说,线是写意画的骨,色是写意画的皮,佳作在骨不在皮。写意画中的线条看似不羁放纵,更为豪迈而凌乱;实则在写意作品当中,线与线的秩序井然,笔笔相生。笔与墨之间需要极好的火候和互动,通过合理的构图和布置,将线呈现在画上。线与线气脉贯通,线与面行云流水。写意画对于气与神的格外强调,更赋予线重要的情感意味。画者在作画的同时,常常将自我精神与情感融于其中,才能够使画作更加具有贯通的气韵和矍铄的精神。线作为一种基本的艺术语言,承载着画者与观者之间沟通交互的情感流动。画者浓烈的精神情感意志,通过线勾勒出个性化的表达语言,传递给观者,使之深刻地感受到共鸣。以梁楷的绘画写意作品为例,其线条笔法凛冽,大开大合,能够塑造出一气呵成的线条构造。

四、未来中国画发展中线的情感内涵

中国画作品当中,线一方面承担着组织构图、塑造形象、连接色彩的功能价值,另一方面还具有承载情感、传递共鸣的重要作用。无论从功能价值还是情感意义上来讲,线在中国画作品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艺术的发展规律始终是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由浅入深再由表及里。这也同样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奠定了线在功能层面的坚实基础后,其所承载的精神情感意义将成为决定画作价值的重要考量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作为世界美术之林中重要的一员,也随同其他绘画门类产生着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源于历史语境的不同,另一方面则出于对大众审美趣味的迎合。但是由于中国画讲求气韵与精神的特殊核心追求,无论画作的题材、内容、表达方式产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中国画最核心的根本不会动摇,更不会消失。中国画中的线是构建其核心气韵与精神的重要元素,是组织画面布局的基础工具,其承担的功能使命可能会因题材和表达方式的变化产生革新,但其蕴含的情感载体的价值永远不会失去。只有深刻把握住中国画中线在情感层面的重要表达功能,进一步发掘其表现色彩的维度与空间,才能够塑造出更具中华民族传统文脉特色的优秀作品,继承中国画的核心内涵。

在承接传统中国画作品已有的情感内涵高度的基础上,未来的中国画作品中,线的情感意义必然更加深厚。深入发掘中国画中线的情感表达,探析其气与神的精髓内涵,有助于推动中国画作品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拓宽中国画作品的表现维度。

猜你喜欢

画者白描中线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课本内外
写给远去的路遥
蒙马特与798
撕画
画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