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专业民族声乐发展现状之问题与对策

2018-01-24翟社泉中国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声乐民族

■翟社泉(中国音乐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国际间科学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国音乐需要走向世界,中国声乐文化需要融入国际声乐主流,彰显其东方歌唱的乐音之美。世界歌唱爱好者渴望了解中国声乐,而民族声乐则无疑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重任。

改革开放以来,专业民族声乐的教学与演唱实践,在我国经历了飞速发展,如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育已发展到空前的规模,国家音乐院团的舞台演唱水平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点。民族乐坛积累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歌唱国家、歌颂民族精神,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实现理想,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优秀声乐作品,其中包括大量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和歌剧作品以及民歌特色浓厚的古曲。与此同时,在我国歌坛及高等音乐专业院校,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中国民族声乐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虽然成就辉煌,但近年来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和音乐环境出现的新情况,对我国民族声乐的继续进步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寻找解决发展中出现新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三十多年来民族声乐的发展脉络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对当代我国各项事业历史进程影响深远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要务,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乘着1978年科学技术大会的东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大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与此同时,文革期间停招十年的高校恢复统一招生,由此,我国民族声乐的专业教育与舞台表演也迎来了春天,走向了正规。由于历史原因,于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在文革期间响彻祖国大江南北、工厂学校和城乡村镇音乐舞台的革命样板戏,迅速淡出人们视野,逐渐被《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青春啊,青春》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嘎达梅林》 《我为祖国献石油》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以及《我爱你,塞北的雪》 《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作品所代替。郭兰英、郭颂、朱逢博、李谷一、吴雁泽、蒋大为、姜嘉锵、彭丽媛、阎维文等一批深受人民喜爱的歌唱家,在激烈的专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走进人们的音乐生活,他们的歌声通过舞台、晚会、录音盒带、影视插曲、以及工厂村镇的高音喇叭传播,飞向祖国各地,相伴人们的生产劳动,相伴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相较于文革期间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歌唱家们的演唱主要采用的是民族乐队伴奏形式,其演唱效果地道纯粹,风格鲜明,乡音乡情,感染力强。今天回想起来,当年民族声乐歌唱家所演唱的声乐作品,仍清晰响彻耳畔,那些原生态般的质朴深韵,来自工厂,来自农村,来自有血有肉的一线现实生活,如天外来音,如有源头的山涧泉水,脆亮圆润,“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委婉激荡,沁人心脾,令观众流连忘返,久久沐浴在健康、阳光、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快乐艺术氛围之中,激荡润泽着人们的心灵。

关于当时民族声乐演唱与乐队伴奏形式所留给观众的强烈感受,在2016年的一次叙谈中,我国著名民族声乐专家金铁霖、指挥家曹文工、音乐理论家赵志杨等谈及当年对民族声乐演出的盛况印象时,倍加称赞,十分怀念,并特别提到中国音乐学院曾经为本科生所配备的民族乐队伴奏课,是多么的合理、科学!他们一致认为当年民族声乐的路走得范儿正、健康,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表演者想要再采用民乐队伴奏去演唱,已经是很高的奢望了。对此,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仿佛是一瞬间的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物质生活也很快提高。这不仅促使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在艺术文化生活方面,我们也借鉴了国外各种各样的专业演唱形式和专业比赛形式,这也极大影响并且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大专院校的教学科研与舞台表演的跨越式发展。1983年的春节晚会上,李谷一表演的七首独唱、两首对唱的民族声乐作品,借助现代化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进入千家万户,对民族声乐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1984年央视首届青歌赛的举办,使新时期的民族声乐专业在作品创作、表演方式、歌唱技巧与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提升,起到了引领与示范的效应,也为民族声乐专业表演者提供了高规格的展示平台。自此以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音乐家协会、文化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种各样的声乐比赛接踵而至,从不同级别、不同层面上选拔出各路优秀声乐人才,充实到民族声乐的演唱阵营中。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民族声乐已经走向了国际音乐舞台,国际声乐交流演出迅速升温,其中李谷一、吴雁泽、彭丽媛、宋祖英等国家级歌唱家,对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声乐演唱艺术之魅力,硕果累累,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歌唱得到国内广大观众的认可喜欢,而且在港澳台地区也深受欢迎;不仅在华人居住的地区留下他们的足迹,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展示中国歌唱家的风采。这期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创作歌曲《再见吧,大别山》、民歌改编曲《兰花花》,歌剧《党的儿女》等优秀作品影响深远,脍炙人口。

从我国民族声乐专业教育方面来看,以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为代表的国家级民族声乐教学团队,自1981年开始,站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前沿阵地,承前启后,以“继承传统,借鉴外来。古为今用,洋为我用”为指导思想,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民族声乐科学教学的具体实施原则——“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在继承传统民歌、戏曲、曲艺演唱方法的声腔、韵味、咬字、发声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歌剧美声唱法的打开通道、保持高位置面罩共鸣、横膈膜支持和放下喉头等科学演唱方法,使民族声乐的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从声音的运用上讲,具有浓郁的传统民族声乐色彩,既能唱出来自边疆山野之纯朴天然的原生态歌者之音,又由于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可以更加自如地运用演唱音色的混合声,完成高难度声乐作品的需要;从演唱风格上讲,既能使人听到地道民歌的演唱特点,又能使人闻到戏曲声腔的神韵;从演唱的表演方面看,既有歌舞飘逸的律动舞姿,又有戏曲优美的手、眼、身、法、步和精气神。这支教学团队培养的学生群体,以科学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方法解决了发声的高、中、低三大音区互相协调统一的难题,以及真假声混合的难题,实现了对“ 声、情、字、味、表、养、相”的完美有机运用,从演唱方法的自然阶段到非自然阶段,以及跨越升华后进入新的自然阶段,逐渐形成了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引领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音乐界及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蜚声海内外。人们耳熟能详的《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 《江山》等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声乐名曲,以及《党的女儿》 《野火春风斗古城》和《原野》等经典民族歌剧的主要演唱者,均为金铁霖教授教学体系所培养的硕果,这些成果至今依然站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高端,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音乐学院致力于培养民族声乐高精尖人才的指导思想和学术定位;在宏观及文化层面正好契合王黎光院长所提出的“承国学、杨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之中国音乐学院办学理念的新思路。这在声乐发展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空前的,成为当代专业民族声乐教学科研的主流和发展趋势。

■我国民族声乐发展面临的问题

上世纪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的大约十年时间里,我们的民族声乐从表演形式到声乐作品,都非常接地气、接人气。许多声乐表演艺术家的演唱方法、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令我们敬佩;许多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声乐作品,有筋有骨,有血有肉。这些作品歌唱祖国科学技术的创新,歌唱现代化建设,歌唱工农业生产的日新月异,歌唱男女青年爱情的甜蜜,歌唱敬老爱幼家庭的幸福。在这美妙动听的歌声中,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国家未来充满希望。我国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不仅唱响祖国大地,而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走进国际知名音乐殿堂,展现民族声乐之昌盛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令我们引以为豪,扬眉吐气。例如:于淑珍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郑绪岚的《太阳岛上》,蒋大为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德德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谁不说俺家乡好》,吴雁泽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

然而,我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发展是迅速而日新月异的。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情况不断发生。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声乐比赛的增多,竞争激烈,今非昔比。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音域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演唱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大上”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为了在各种高水准的专业比赛中能够胜出、获奖,选手们不得不选择演唱难度越来越高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不断挑战人声歌唱生理器官与演唱方法的极限。有的音高要达到highC,甚至不超过highC不罢休而不算高水平,这一现象,我们从《西部放歌》 《玛依拉变奏曲》《娘亲亲》和《叫一声妹妹泪莫流》等声乐作品中不难略见一般。我们从中可以明显发现,作曲家为了适应各种高难度的声乐比赛,在作曲技法与音域上用各种办法提升演唱作品的高难度。在各路人才角逐的过程中,毋庸置疑,我们的民族乐坛的确涌现出一批批富有朝气、青春靓丽而又具备科学演唱方法的歌唱家群体和大量体现很高作曲技术水平的民族声乐作品,经典作品,甚至精品,对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实际行动呈现出来的丰硕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中国民族声乐领域的宝贵财富,这确实是可喜的,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充分认可和时代的铭记。但是,一个严肃而残酷的现实是,在我们的民族声乐歌者一味追求高超的演唱技术和豪华奢侈的舞台表现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脱离群众,脱离草根百姓,忽略了歌唱艺术为人民歌唱,由观众而生存的基本道理。忽略了老百姓的感情基础与观众的喜闻乐见,过分炫耀高难度作品与演唱技术的结果,则使得舞台下面热爱民族声乐的群体却在悄悄减少,反响也渐渐不那么热烈了,尤其是新生代的青年人更不那么买账了,我们的民族声乐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热捧与追随。舞台演出中的民族声乐,尤其一线歌手的体会切身具体,演唱民族声乐作品较从前很难激发观众的热情,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现实状况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严重。令我们遗憾而无法想像的是,近年来在国家级别比赛中获奖的高水平歌手也难以立足,也难以不受高难度民族声乐作品以及通俗演唱方法的冲击和演出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从而改变多年追求的民族唱法去尝试并不擅长的通俗歌唱—所谓的民通唱法,来迎合观众。这不能不说明民族声乐发展所面临的窘境和难处,也说明演唱者过分追求技术,追求高难度声乐作品去哗众取宠,是违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我们把民族声乐的演出市场概略分为专业演出市场与普通观众市场两大类。民族声乐表演者展示的主要平台,一是各种规格不同的音乐会;二是媒体,包括各个级别的电台、电视台的播放,以及电视剧、电影插曲;三是网络平台与音像市场等。普通观众的需要、影视作品的需求往往与专业院校的培养存在相当的距离。专家们一般比较重视歌唱者的音质、音量、音高和声音的穿透力,偏重科学演唱方法的研究与具体实践,即所谓的“专业范儿”;而演出院团、演艺公司以及媒体网络等,则十分强调歌唱者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观众的口味。这对作品的准确理解和感情处理,要求歌者要演唱得“有情有味”,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反映百姓心声,反对并且不会接受缺乏情感、呆板机械的“ 傻唱”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观众理解的演唱不一定与比赛金奖获得者那么一致,也不一定与专家的评判完全合拍。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早期,民族声乐作品的音域不算高,难度并不大,但非常受欢迎,存在大量的市场需求,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音像制品,影视插曲非常火爆。但这种好景并没有得以长盛不衰,近年来由于现实情况的改变,许多学有专长、具有相当水准的知名音乐院校毕业生,也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的声乐演唱作品,尤其是加大比赛难度,过分追求高大上并非明智之举,倒是脱离群众,不受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则是流行音乐通俗演唱方法及通俗声乐作品的异军突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种文化禁锢逐渐解除,港台流行音乐及演唱方法开始进入内地,流行歌手的杰出代表邓丽君的演唱作品《小城故事》 《何日君再来》 《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以其歌声甜美、亲切、自然、饱含柔情,以及着装、表演的靓丽、淳朴、大方、高雅,迅速风靡全国。随后,内地歌手程琳、李谷一、朱明瑛、沈小芩、郑绪兰、成方圆等,则开辟了改革开放后大陆通俗演唱方法的先河。尤其是程琳的《小螺号》 《小小少年》,李谷一的《乡恋》 《绒花》,郑绪岚的《太阳岛上》等歌曲在流行乐坛影响深远,这其中有关流行唱法引起了比较大的广泛争论,几乎到了要被取缔禁止的地步。然而,争论出现的转机是1986年央视青歌赛,将通俗演唱方法正式规定为比赛项目之一,从此基本上结束了改革开放后关于流行唱法是与非的争论,借助央视媒体功能的强大宣传力度,通俗演唱形式的发展势如破竹,进入了快车道。通俗流行演唱方法发展迅猛,以异军突起之势,迅速占领声乐演出市场,被各种影视作品的主题歌所采用,强烈冲击并动摇着民族声乐的主导地位。

再次,以通俗演唱为主的各种声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如火如荼,这使得民族声乐的重要地位与发展进一步受到挑战!例如:2004年湖南卫视主办的大众歌手选秀赛《超级女声》、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中央电视台多年火爆的《星光大道》,以及《声动亚洲》、《最美和声》、《天籁歌声》等等。电视媒体追求收视率的强力宣传,将通俗演唱声乐的发展推向了空前的高度,达到了相当规模,这对观众产生的强烈冲击之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空前的,培养出了一批批、一代代的通俗演唱者观众群体,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正是中国声乐工作者赖以生存的沃土。

流行唱法选秀节目在各大电视媒体的盛行,其功能作用是强大的。近年来活跃于电视、网络媒体舞台的歌手李宇春、阿宝、王二妮、凤凰传奇、玖月奇迹、刘大成、平安、小石头、大衣哥、霍尊等,均是通过选秀节目为观众所熟知,而目前通过选秀节目走红的歌手几乎完全占领了中国的各类主要音乐舞台,成为各大电视舞台的首选,也是影响最大的春节晚会节目的重头戏。这不仅影响到网络,而且在各类餐馆、超市、娱乐场所中,也处处播放着流行演唱音乐,甚至风靡全国的的广场舞也几乎全部以流行音乐作为配乐。这样的现实环境所导致的结果我们不难想像,通俗音乐演唱者的观众将会占据整个受众群体的主流,几乎到了霸主的地位。

再来看看专业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精尖声乐人才,则越来越被冷落,以至于被边缘化到了民族声乐演出市场的不断降温,甚至全国最具权威的声乐比赛“青歌赛”“金钟奖”选拔出来的许多顶尖歌手也很难为广大观众所熟知,他们的价值难以体现。如果长此以往下去,那么中国声乐、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路在何方?希望又在哪里?

■应对之策

今天,当我国经济体GDP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率贡献超百分之三十五,“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被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甚至效仿的时候,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声乐发展,对当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不进行锐意改革,以适应中国声乐的大国担当,以利于走向世界,歌唱中国声乐之美,传播华夏声乐之文明。

第一,我们的作曲家、声乐专家要不断提升思想水平,专业素养,道德水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线,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繁荣民族声乐创作,推动民族声乐的不断创新发展。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正能量引领,创作出文质兼美的民族声乐优秀作品,创作出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期盼的时代精品。摒弃无病呻吟,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炫技取宠之作。

第二,我国幅员辽阔,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民歌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加强研究、整理、继承我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吸取营养,创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海量民族民间民歌资源的珍贵,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灿烂文化积淀,音乐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特点、旋律旋法进行规律、语言文字发音习惯等,源于不加修饰的民族民间草根,均是地道淳朴的原生态模样,其价值一言难尽!无论从静态还是从动态角度看,都是中国声乐学习升华的宝贵资源。

第三,我们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等专业工作者,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深入研究探索总结历史中成功的歌唱家和优秀声乐作品,尤其是吸取并借鉴近年来通俗演唱方法成功的范例,来提升中国民族声乐的继续走向辉煌的时代新元素。

第四,紧跟时代潮流,运用媒体传播、电影、电视、电台以及互联网络、音像出版等,充分传播宣传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音乐会,优秀的声乐作品。宣传祖国音乐文化,讴歌人民现实生活,不但把中国声音唱响中华大地,而且要把中国声乐艺术推广到世界各地,让世界爱好声乐艺术的人们共同分享中国声乐艺术的魅力。

综上所述,一种艺术形式走向成功昌盛,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必然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历史背景。要使我国国粹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重新走向辉煌,除了辛勤工作,专业精湛以外,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深入生活,体察百姓心声,服务祖国,歌颂人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中国民族声乐精品,歌唱出能够流芳传世的中国最美之音。

猜你喜欢

声乐民族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浅论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