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质疑三策略
2018-01-24汤杰
汤 杰
学贵有疑。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虽然对质疑也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但仍不够精通,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就解析课题、首尾对照、捕捉矛盾等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解析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本内容精华的浓缩,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师:(板书课题)我国古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三思而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文中“三”出现了几次。
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三骗、唐僧三思……
师:你能就课题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孙悟空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
生:白骨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别是怎样行骗的?经过和结果怎样?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由课题开始,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找到了阅读理解课文的方向,这样教学,抓住了阅读教学的主线,提纲挈领,直击重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了极大提升。
二、首尾对照质疑
首尾呼应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由文章的表达方式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可以使整个阅读教学有机地串在一起,起到统领全文的教学效果。
《灰椋鸟》教学片段:
师:你们见过灰椋鸟吗?
生:在电视上见过。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灰椋鸟到底长什么样吧。自己阅读课文,画出描写灰椋鸟样子的句子,并多读几遍。(生读)
师:你们觉得灰椋鸟长得怎么样?
生:灰灰的,很难让人们觉得惊喜,就更提不起去观赏的念头。
师:作者是否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请大家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并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生:作者一开始觉得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后来却说:“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作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在林场到底经历了什么?
师:这个问题也是老师想知道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一探究竟吧!
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没有采取常规的教学手段,而是直接从篇首与篇尾入手,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这样一来,自然使学生对作者的态度变化产生了质疑,并产生了一种追根究底的愿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捕捉矛盾质疑
在课文中,一些矛盾的地方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巧设支架,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就矛盾处展开质疑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拨开课文的重重“迷雾”,达到理想阅读的彼岸。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生:这是一株在平原上极其平常的柳树。
师:请大家接着读第2自然段,你会有不同的发现。你的发现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生:第1自然段讲这是一株在平原极其平常的柳树,可是到了第2自然段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这是怎么回事呢?作者的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它到底是一株平常的柳树还是神奇的柳树呢?
师:究竟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把这两个自然段再多读几遍,你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板书:平原水边,青海高原。)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两个自然段的对比阅读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了文本的矛盾之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奠定了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动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在有效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阅读,从而使阅读课堂显得简约而具有张力,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