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描写引导语用训练
——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有感
2018-01-24黄海燕
黄海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写人的记叙文,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教师要基于文本描写特点,引导学生开展语用训练。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陈老师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就紧扣文本特征,充分利用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开展了语用训练。
一、紧扣人物特点,感知外貌描写方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什么都想写,但又什么都写不好,反而弱化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善于把握文本描写范例,紧扣其中可以充分彰显事物本质特点的相关语句,基于品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具体的描写方法。在教学中,陈老师首先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之后,并向学生提问:在这幅图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印象深刻?
生:从未见过这样极具个性的胡子,又浓又黑。
生:这发型实在太乱了,他的眼睛看起来也没有精神。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描绘也很细致。实际上,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首先应当聚焦于自己的第一印象,由此才能更充分地展现出人物的与众不同。
之后,陈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文中针对爱因斯坦外貌描写的相关语段,并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你能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与众不同之处?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作者分别描绘了爱因斯坦的胡子和眼睛,读起来和画面上看到的完全一样。
师:那作者为什么没有描绘爱因斯坦的鼻子和耳朵呢?
生:从图画上看,不管是鼻子还是耳朵,和其他人基本相同,并不是与众不同之处,所以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描绘了。
师:是的,实际上写作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应当做到准确把握、正确取舍。作者的描写紧扣人物特点,充满了表达的智慧。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陈老师结合文本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剖析,基于细致的观察,充分体悟了作者紧扣人物个性特点而展开描述的表达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内容理解与实践表达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从品味中言意兼得,由此真正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充分发展。
二、基于重点词语,体悟外貌描写方法
在课文中,存在着很多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作者精雕细琢以及高超的文字运用技巧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语境,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对这些看似平淡的词语展开充分发掘,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思。
师:大家可以先自主阅读外貌描写,从中标出让你感觉到精妙的词汇,并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生:作者在对爱因斯坦的胡子进行描写时,使用的量词非常特别,没有使用我们经常说的“一把”,而是用“一撮”,不但充分地体现出胡子的浓密,也表达了胡子不长的特点。
生:通过“短而硬”这三个字,就能够充分体现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胡子的长度和质感。
师:是的,看似简单的词语,却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对胡子特质的细致刻画,用词既精准又形象。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陈老师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外貌的基本特点,依托于文本范例中的词汇,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人物的形象,并由此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对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来说具有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厘清描写顺序,习得外貌描写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时,很难有效把握合理的顺序,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是东一笔西一笔,看起来非常凌乱。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范例功能,引导学生基于具体的文字充分体会有序表达的效能,从中习得正确而有序表达的方法。
师:本文的外貌描写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大家有没有发现呢?
生:作者从下至上展开描写。
师:为什么要基于这一顺序来进行描写呢?
生:这是因为作者的描写是基于小女孩的视角,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的距离很近,而小女孩个子小,对爱因斯坦的观察顺序自然是从下至上的。
师:看来我们一起完成了对这一自然段文字表达密码的破译,也就是说描写需要基于一定的顺序,依托于精准的语言,充分展现人物的个性化特点,这才是作者最高明的写作手法。现在大家将目光聚焦到陈老师这里,你们从陈老师身上能够发现怎样的特点?完成观察之后开展小组讨论,同时模仿文本中的描写顺序对老师的外貌进行描写。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描写人物时的描写顺序的学习,充分体验到了有序描写的重要性,让文章具有条理性。然后,引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的描写顺序对教师的外貌进行描写,这样的语用训练就达到了高效化的目的。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语言,从中发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写作密码。之后组织学生以教师为“目标”,在认真观察中把握教师的个性特点,并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维,选择精准的词语进行刻画,合理把握正确的表达顺序,这也是极为有效的练笔方法。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基于认知练习运用,是语言文字教学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