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2018-01-24何欢
前几天,某派出所副所长因女儿迟到被老师罚站,指派警员从学校将老师带至派出所留滞7小时,引发广泛关注。事件表面上看是其素质差,实则反映了少数人存在一种对学校、对老师藐视的心理。因此,重申对教育对学校的敬畏并非多余。将学校置于崇高地位、确保教师尊严是育人的需要。由此笔者认为,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然而,惩罚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上大有差别。几年前的一个晚自习,笔者路过一个班级,班主任正在唱歌,学生在起哄。我问门边上的学生怎么回事,他说班主任迟到了,还说这是班规,谁迟到谁上讲台唱歌。说话的学生一脸胜利的喜悦。罚唱歌和罚站本质上是一回事,不同的是这个“罚”是建立在师生共同缔结并遵守的班规之上。小学低年级学生迟到,责任完全在家长。经常迟到的学生,其家长要么对制度缺乏敬畏心,要么习惯拖拉。因此,家长有必要多检讨自己的不足。
教育本在育人,在立德树人,在培育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以德育德,教师和家长都要身体力行,相互补台。假如回归育人根本,副所长首先要检讨孩子为什么会迟到,是不是家长自己的责任;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就应带着孩子一起向老师解释甚至道歉。没做到这一步,在孩子被罚站后的明智之举是与老师沟通,然后一起做孩子的工作。
尊重规则是做人的底线。有些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孩子迟到了,怎么会影响到其他孩子。其实,他不明白孩子的是非观是很简单的,违规不受批评在孩子看来是不公平的。所以,教育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赏识。家长要理解、尊重学校教育,表扬要有道理,批评要讲艺术。没有任何铺垫的惩罚,既有可能对某些学生带来伤害,也不会起多少作用。权力其实也是双刃剑,搞不好还会伤了自己。惩罚自然也是教育,但一定不是高明的教育,优秀的老师应寻求高明的教育方式。
教育是社会化的产物,故必然有时代特征。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教育者过度崇拜“压服”的思维值得警惕。惩罚甚至体罚都有其一定的教育功能,但要建立在相应的教育文化基础上。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尚存巨大分歧的情况下,惩罚或体罚孩子带来的往往是伤害和仇恨,教育效果甚微。罚站的教育方式并不具备彻底解决小学生迟到的功能,因为迟到的原因有多种;被罚者是否因此蒙受羞辱,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能否惩戒不是关键,关键要明白惩戒的作用在哪里,这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思考。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暴君”角色将驱使孩子们的心灵走向狂躁,甚至可能导致最优秀、最聪明的孩子在未来的政治生涯中有暴政倾向。由此可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谦逊与节制精神,最终受损的将是社会本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职业定位,也是职业理想,这个“高帽”是扔不掉的。要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能没有家长参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因此,育人需要家校携手,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我们也要把握家校关系的时代特征。不难发现,很多家校纠纷都带有信息时代的烙印。家校间若能保持必要而适度的距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不仅有利于改善双方关系,更有利于赋予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