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语言与思维的转换

2018-01-24李亚宾河北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施者教学活动理论

□李亚宾 河北美术学院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往往存在脱节,而从事教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与处在教育与教学一线的教学活动实践者两个群体又存在偏差,导致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几点矛盾:第一,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理解错误;第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在表达形式上的分歧;第三,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思维意识的差异性。

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分析

教学理论的根本要求是表达教学的普遍规律,表现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一般联系,也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本质形态进行切实的表达,这是对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的根本,也是从事教学理论研讨的学者的根本目标。教学目的是系统、科学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使教师在预期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实践的基本目标是完成对被教育者的知识与文化的传承、思维能力的培育、掌握技能的驾驭等,同时也包含对其基本习得知识能力的训练。这一根本目标也是促进教学实践实施者积极进行教学实践的目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教学实践的基本任务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体系中所处地位和形态负责,是处于教学行业的一线教师所进行的,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教育理论的应用不应该是“接受教学理论指导”,而应该是以教学规律中科学、合理、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运用为目的。所以,从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将二者统一并应用到教学中是我们在深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时应该保证完成的目的[1]。

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紧密关系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属于辩证唯物论中矛盾与统一的范畴。教学实践从教学理论中来,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检验教学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因为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理性总结,是检验教学理论是否正确的关键环节,没有经过实践环节检验的教学理论就不能够成为真正的教学理论。但教学理论的形成会根据教学实践活动的实质性的认识差异来改革教学实践活动,并对教学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更恰当的展望。此外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语言与思维转换的角度研究,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和其对应的教育活动实施者和被教育者在语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教育活动实施者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在理解其所教授内容上会比被教育者高,这种由基本物质形态构成的偏差影响了教学实践对于教学理论的检验。因此对于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比被教育者高,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之间的交流不存在任何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的差异和区别,而当面对被教育者,由于两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水平的差距,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存在偏差,往往存在教育实施者与被教育者存在语言沟通上的误差和理解的差距。因此,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实际上是两个群体采取了一种“决定性的思维方式”,为争取话语权而斗争。因此在各自思维上存在着实质的区别[2]。教学理论多为理性活动的表明方式,是具备思辨性的。但是教学实践不同,教学实践是详细的具有经验注意的教学实施活动,是客观存在的。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语言与思维的转化机制

首先为了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转化,就要从教学的语言入手,从基本表达形式消除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相应的话语体系。长时间处在某一特定领域,形成了该领域话语表达的习惯性标准,因此在两者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语言表达与转化的困难。但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具有联系性的概念与内涵。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反思的形成。教学实践在其形成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存在非意识性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教学理论成果的反思,结合经验进行分析,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不应该成为教学理论纯粹的消费者,更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成为教学理论的检验方和创造方[3]。所有的一切先联系的活动都离不开教学实践实施者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与研究。目前,针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体系的镜面反思法、头脑风暴反思法、叙事回忆反思法等,以上几种方法都是针对教学活动实践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的方式。最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语言与思维形成转化,二者的筹划者和实施者需要统一,教学实践的实施者要理解并精选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理论,对该理论进行实际所需要的优化统筹结合,制订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与计划,这种计划要基于学生发展的长远考虑和该学科的发展考虑。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被教育者存在个体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应注意预先规划与即时规划的统一。此外,也应注意教学实践中的共性计划和个性计划的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学生群体看作统一的群体,不应进行分割。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特性已经成为教学实施者达成的广泛共识,而且学生与教师均具有自动发展的特性。为此,仅有共性的方案是不行的,必须将共性与个性统一,二者相互结合,形成完整性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者在不同的教学实施环境下,与不同的授课对象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肯定具有一定的差异的,同时实践者对于对同一教学理论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也会有差异。导致了同一教学理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实践效果。在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统一性的总结,发展其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使其能够成为统一的整体[4]。

结 语

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二者是相互统一的矛盾体,只有将两者进行积极的相互转化与渗透才能使教学活动健康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与思维转化的机制形成是助于两者之间形成相互转化的关键。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语言与思维机制的形成也是有效化解二者之间矛盾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实施者教学活动理论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