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的绘画艺术
2018-09-04赵一帆武汉大学
□李 锦 赵一帆 武汉大学
一、乔托的生平介绍
乔托•迪•邦多纳(GiottodiBondone)在公元1267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资料显示乔托的家庭背景比较卑微,父亲是农民出身,所以童年时的乔托必须帮父亲做很多农活。有一天,从佛罗伦萨来的画家奇马布埃(Cimabue,约1240—1302)看到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块石头在地上画牧羊人在赶羊群的画面,人物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奇马布埃决定收下这个小孩童,带他去往佛罗伦萨自己的工作室里进行系统学习,这个小孩就是乔托[1]。
由于奇马布埃对乔托的重点培养,使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绘画基础,然而乔托认为僵硬的拜占庭绘画风格并不适合自己,在他看来,如圣母和耶稣这一类的宗教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从而增强了绘画中的阴影感和质感,也改变了过去平面的蓝色或金色背景,使它变成了一种透视方法。这一突破得到了宗教界的赞扬,他很快成名。取得的艺术成就也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老师。
在1300年代早期,乔恩画了许多宗教壁画,如圣弗兰西斯教堂的教堂壁画,以及圣塔克罗齐教堂的宗教壁画。圣弗兰西斯的宗教壁画在西方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学家认为,乔托是第一位试图画出透视感和深层空间的画家。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显然他在绘画中对真实空间的表达进行了努力,有些壁画甚至与真实教堂的视角相结合[2]。
从1305年到1308年,意大利Padua的Crowe Ni家族委托乔托在史格罗维尼礼拜教堂(Cappella degli Scrovegni)的左、中、右墙上画亚洲的故事;左边和右边的第二条和第三条是基督的故事;平台的墙壁是人类历史。这是他最完整的壁画记录,其中最著名的是“犹大之吻”“逃离埃及”和“哀悼基督”,因此他也在十四世纪在意大利绘画史上奠定了一个经典的地位。而在这个时期,乔托与但丁结为了好友,而但丁也在自己的著作《神曲》中极力夸赞好友。
在乔托的晚年,随着哥特式艺术风靡一时,宗教人物身体的比例长度不断增加,绘画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但他著名的绘画背景却没有改变。
二、乔托作品中的拜占庭风格与哥特式雕刻艺术
由于乔托不喜欢僵硬的拜占庭式绘画风格,所以乔托的绘画艺术成就主要受到了古罗马雕刻艺术和哥特式雕刻艺术的影响。
当时奇马布埃在继承了拜占庭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艺术绘画的独特见解,为当时的意大利画坛中带入了新的绘画思想[3]。正是由于师从奇马布埃,乔托的绘画作品中人物构图的画面虽然沿袭了拜占庭的传统的样式,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流露出了属于世俗的情感。画面多用轻快有力的线条和急剧变化的明暗效果来增加形体的雕塑感,使衣纹显得越发柔和,使画面具有了初步的透视感。在此基础上,乔托再将风景绘画中的透视法融入人物形象的绘画中,加强了纵深感。
三、乔托代表作赏析
(一)作品简介
图一:逃亡埃及;乔托•迪•邦多纳;1305年
(二)作品欣赏
《逃亡埃及》(The Flight Into Egypt)是乔托于1305年在阿累那礼拜堂绘制的众多壁画中的一幅。整组壁画十余幅,展示了基督教玛丽亚的故事和基督生命的由来。《逃亡埃及》描绘了玛丽亚生完基督后受到迫害从巴勒斯坦逃到埃及的故事。在这一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世纪的旧艺术所象征的公式,通过初步的写实手法,生动表达人物和故事场景,构图清晰,气氛庄严而简单。在这幅壁画中,保留着驴子的形象和山林的背景,虽然有许多缺陷,但它开启了复兴艺术的现实之路,这对意大利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逃往埃及》中,壁画的背景不再是金黄色,而是起伏的山峦和树木,远处的山峦和隐秘的山峦,代表着艺术家开始面对生活和面对自然。黑格尔说,拜占庭绘画中没有自然的痕迹,直到乔托将绘画引导到现实生活中,他们所描绘的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与周围环境相对应。尽管画面中的山林布局仍存在诸多缺陷,但这一创新影响了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由此可以看出乔托对整个文艺复兴绘画的影响巨大[4]。
在这幅作品中,老约瑟夫在玛利亚面前,他微驼着背,看上去有点疲倦,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看着身后的圣母玛利亚和耶稣,默默地承受着逃离的艰难困苦。画中画的是骑在驴背上的圣母玛丽亚,抱着儿子耶稣。耶稣凝视着远方,仿佛期待着埃及的早日到达;约瑟夫的身边以及跟随圣母的是同行者,天使在人群的上方盘旋,为众人引路。在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放弃了中世纪的规章制度。画面中的人物形态各异,但几乎全是全身的热舞形象。玛利亚、约翰逊和基督等人身上的衣纹,面部的五官、光环等形成了较为密集的形式,与背景笔直、简单的线条形成了疏密的对比。人物较为舒缓、柔和的线条与背景坚硬的线条组成了一圆一方的节奏对比;画面中人物组成的横向组合以及贯穿整个画面的背景的纵向趋势构成了完美的有机统一。画面中人物形象刚强,富有人情世故。整个画面更像是一张普通的家庭旅行地图——母亲坐在驴背上和孩子在一起,而父亲则在前面。乔托邀请上帝来到世界。在他的作品中,上帝成为一个博大的人,从而向公众展示了一幅生动而世俗的图画。整个画面构图清晰严谨,背景颜色与人物颜色有着强烈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5]。
结 语
14世纪,艺术家们被基督教义严重束缚,他们大多只能够用最中规中矩的方式去描绘宗教里面的人物与情节。他们身处这种固化的生活中,从不关心现实生活,更不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乔托用人文主义的精神去重新审视了宗教题材,再加以平视的透视方法营造了一种纵深感和现实感,引起了一场盛大的空间革命。而由他创立的构图原则,对后世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