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古籍对中国风数字绘画的启示

2018-01-24

国画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画谱古籍唐诗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七十二册是艺术类古籍,笔者翻阅以后,觉得这些古籍对现代中国风数字绘画创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以其中两部古籍《画禅》和《唐诗画谱》为例,探析绘画古籍对中国风数字绘画的启示。

《画禅》的作者是明代僧人释莲儒,自号白石山衲子,喜好绘画艺术,此卷为明万历绣水沈氏所作《宝颜堂秘笈》刻本。[1]《画禅》是现存第一部专门记载画僧的古籍,简要介绍了擅长绘画的六十六位僧人,包括释惠觉、释巨然、释法常、释圆悟、释智海、明雪窗等。这些僧人都是修行有成后因一门绘画的技艺而出名,并非舍本逐末。唐代的释然、释贯休,宋代的释惠崇、释惠洪,元代的释玉涧、释海云等,都是僧人中的杰出者,他们创作的绘画让人感觉清净安宁,也是在宣讲佛法。

《唐诗画谱》由明代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日本宽文十二年据明刻本复刻,依次为《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唐六如画谱》《新编草本花诗谱》《新编木本花鸟谱》《梅竹兰菊四谱》和《张白云选名公扇谱》,共八种八卷。[2]卷首是钱塘王迪吉作的《唐诗画谱叙》,说明诗画一体是唐诗最精巧的艺术形式,由心而发,独抒性灵。《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和《七言唐诗画谱》各择五十首唐诗,请董其昌、陈继儒等书,蔡冲寰等绘,一页题诗,一页作画。《唐六如画谱》由吴郡六如居士唐寅辑录,是一部画学论著。《新编草本花诗谱》与《新编木本花鸟谱》均为前页绘图,后附花草鸟虫名称及简要说明文字,偶有署款,此二册既是画谱亦是花鸟谱。《梅竹兰菊四谱》为孙继先摹绘,以图为主,文为辅,介绍了梅、竹、兰、菊的多种画法。《张白云选名公扇谱》的绘者张成龙,字白云,集选了名家画扇技法四十八种,包含山水、花卉、人物等丰富内容。这八卷画谱都是单边板框,前幅为图,后幅为诗,各有署名和印章。

《画禅》和《唐诗画谱》两部明代绘画古籍对中国风数字绘画在内容、形式、风格、文化传承四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创作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数字绘画。

一、对内容的启示

绘画古籍中提及的很多物象,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中国风,如神仙、龙虎、松柏、梅竹等,可直接提取这些元素,融入当代中国风数字绘画的创作。

《画禅》简述了僧人们各自擅长作画的内容,有花鸟、鬼神、佛像、观音、楼阁、林木之类。禅画多为佛菩萨像、禅宗祖师像、公案故事、山水等题材,带有泼墨减笔的风格。如《画禅》有言:“巨然,钟陵人,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于峰峦岭窦之外……真若山间景趣也,得董源正传。”[3]这段介绍中提及,僧人释巨然善画山水,多作烟岚、山峰、林麓、溪流、曲径、茅舍、断桥这些山间景趣,《溪山兰若图》就是一幅代表之作。

《唐诗画谱》的题材多样,既有写景、咏物、闲居,也有送别、闺怨、边塞……这些在画中都还原成了具体生动的场景,让人能直观看见古代诗人们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其中,带有中国特色的物象非常繁多,有亭台楼阁、山水桥栈、明月祥云、文人、仕女、弹筝、泛舟、塔寺、梅兰竹菊、松柏、杨柳、牡丹、芍药、桃李、莲荷、枸杞、铁树、燕雀、仙鹤等等,这些事物都可以用于中国风数字绘画。

二、对形式的启示

古人能文善画,往往在画作之外还会配以相应的诗句,诗境与画境相得益彰。中国画特有的形式是“诗书画印”四合为一,诗境画境皆美,诗情画意交融,体现出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历代有成就的绘画大师,多为大学问家,诗、书、画、印皆精,正所谓画外之功,如唐代王维,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4]

《五言唐诗画谱》中的《春夜》就是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一个范例:著名诗人虞世南所作,名公陈继儒手书,配画生趣盎然,书画上各盖印章。如今,借用丰富的字体库和素材库,设计师即使不精通书画,也可创作出诗书画印兼具的艺术品,运用数字技术仿制名家手笔亦很有趣。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有工笔、写意、白描、水墨、重彩、勾勒、没骨等,工具材料主要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数字绘画不仅可以逼真地模仿出这些笔触技法和纸张质感,还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更自由地把握画笔属性,叠加图层,添加特效,达到传统国画无法实现的效果。

扇面画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绘画门类,《张白云选名公扇谱》中收录了很多佳作。古时,画师按扇面形状布局绘制,完成后用来制作扇子。明代以前多为团扇,自明代起出现折扇,并成为主流。经过历代画师的营造发展,扇画艺术渐趋精妙,成为浓缩版的国画。数字绘画的作画区域,若采用圆形、扇形、葫芦形、芭蕉形等扇面形状,可以显出中国的古韵风情。

三、对风格的启示

中国风数字绘画可借鉴古籍中的绘画风格,如《画禅》中描述的“古野之貌”“气韵潇洒”“随笔点墨”“脱洒简略”,这些大师前人的风格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禅意绘画,古代大师以禅喻画,妙在其中。禅画和禅偈一样,是开悟者内在禅境的表现,我们使用现代化的数码手绘工具,也同样可以绘制出清淡墨笔的效果,以画表心,将禅宗理趣传达给观者,让他们感受到那种超然脱俗的意境,获得心灵的放松。

古画中各种物象的绘画技法也蕴含着独特的风格,譬如,《梅竹兰菊四谱》中图文介绍了梅、竹、兰、菊的不同画法。以竹为例,画法名为“写竹十式”,包含孤一、别二、攒三、聚四、分五、斗六、重七、破八、丛九、叠十,另有“写竹二十四忌”“楷则十八”等,这些基本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在数字化平台上绘制出符合传统画法的中国风竹子。梅竹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是中国君子们以物喻志的象征。梅高洁冷傲,竹谦虚坚贞,兰静谧幽雅,菊清丽素淡,它们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在中国风数字绘画中自然也起到同样重要的代表意义。

中国风数字绘画艺术的表现风格,体现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取向和内心状态,既要承继传统国画的美学精髓,又需融合现代绘画的多元特征,同时也是艺术家情感修养的真实流露。

四、对文化传承的启示

数字绘画有其独具的艺术特征,数字化工具使它在绘制、保存、传播、作画体验和市场价值等方面都与传统绘画不同。中国风数字绘画与传统国画也有紧密的继承关系,传统国画深厚的艺术底蕴,在现代数字绘画中仍可散发出巨大的文化魅力。要充分了解传统国画的特点,汲取其中的艺术技法和精神价值,将之与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和艺术家的创新智慧有机结合,绘出带有浓郁中国风和自然灵动性的数字艺术作品。

禅画是中国画独有的题材之一,源于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核心思想。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这是中国画家追求的高深禅画境界。历史上,唐代王维首开禅画先河,使这一绘画题材在画坛蓬勃发展起来,从此诞生了一批禅画大家,如作《十六罗汉图》的释贯休。至宋代,禅画已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僧人惠崇诗画尤工;明末清初时,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四僧成就卓著,八大山人更是通过简远的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禅画推向前所未有的艺术顶峰。《画禅》中那些画僧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体会,将其中的技法、画风、意境等精华运用到中国风数字绘画中,让时尚现代的数字绘画成为中国禅文化的传播载体,既传承经典又开拓创新;既让传统国画焕然新生,又让现代绘画意蕴深刻。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对研究唐代的文化、经济、政治、民俗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唐诗画谱》中包含了各类作家、多种风格的唐诗,对于唐诗的推广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请名家来书写和作画,这对传承“诗书画印”融通合一的优秀传统大有贡献。将《唐诗画谱》这类诗画古籍数字化,可以让现代人了解领悟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创作出更具中国文化韵味的书画作品。在数字绘画中,应该创造中式风格的意象,蕴含了本土的文化特色,才拥有民族的灵魂,具备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的能量。

五、对数字化创作的启示

“艺术+科技”是数字化时代的潮流,当传统国画遇上现代科技,中国风绘画的创作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网络和移动媒体的发展,绘画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纸媒,而是延伸到网络论坛、博客、手机和微信等一些新的载体中。[5]数字绘画是伴随数字技术出现的新型绘画形式,告别了传统的纸笔绘制,具备一些中国传统绘画所没有的特点,如动态表现、修改自由、无限复制、携带方便、保存长久等,而传统绘画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刻内涵和经典形式。为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要用数字技术来提升中国风绘画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对于一些原本就非常精美而且比较著名的国画,可以让它的一部分活动起来。例如《韩熙载夜宴图》被改创为动图以后,这场千年之前的晚宴活灵活现地在当代人面前重演,充满趣味,让我们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画禅》中那些僧人的画作以及《唐诗画谱》中的传统诗画,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加工让它们成为会动的国画,在传统绘画中注入新的活力,增强视觉效果,吸引人们关注。

此外,还可以用数字技术来丰富绘画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新颖的视听体验。传统国画只能表现简单线稿、单层色彩、二维空间和静止画面,而数字绘画可以呈现更为复杂、精细、写实的画面,制造三维场景和动态效果,让画面伴随音效变得有声有色。

创作中国风数字绘画能够帮助艺术家激发创新思维,拓展绘画的艺术空间,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画禅》和《唐诗画谱》的研究,从内容、形式、风格、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探析了绘画古籍对中国风数字绘画的启示。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使古画呈现出新的面貌,也可以通过研究古代书画典籍,领悟禅画的内在境界、传统国画的艺术特点和唐诗的书画之美,助力创作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数字绘画。

猜你喜欢

画谱古籍唐诗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唐诗写柳之妙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