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学视域下的虚拟博物馆构建

2018-01-24

山西档案 2018年5期
关键词:档案学虚拟现实实体

虚拟博物馆是一种依托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它使博物馆中的藏品﹑文献等资源通过计算机处理技术转化成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媒体设备进行系统化处理,可以应用于多种传播平台。虚拟博物馆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启动的“美国记忆”计划为开端,大规模的博物馆馆藏数字化建设开始进行。我国的敦煌研究院也是从那时开始进行“数字敦煌”的研究与发展,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虚拟博物馆的雏形。此后,我国虚拟博物馆的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化﹑多样化的道路。“中国虚拟博物馆网”作为现阶段国内公益类虚拟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在今后虚拟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等方面能够提供较多的经验支持。档案学与博物馆学联系密切,档案系统资源能为虚拟博物馆的构建提供系统的智力支持,使虚拟博物馆构架具有逻辑体系。以档案学为基础进行虚拟博物馆的构建研究,可以得到更为直接和高效的建馆依据,有利于虚拟博物馆具有可持续发展性。[1]

一、以档案学为基础虚拟博物馆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虚拟博物馆的建设形态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以实体博物馆为依托,在多媒体数字平台所展现的形态以模拟实体博物馆为主,包括建筑外形和内部展品。它将实体馆项中的已陈展物品通过数字化影像制作,展示在三维建模的数字空间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质感,[2]在这方面“中国紫檀博物馆”的虚拟馆项在信息化平台上从页面设计到具体链接路径都十分清晰,通过虚拟模型和照片进行真实渲染给人以真实感,但该虚拟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的附属宣传手段,形态受到实体博物馆限制,馆项的可塑性较差,这是我国众多虚拟博物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第二类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以虚拟技术为主,形态略为抽象,运用三维技术建立虚拟动态景观,将陈展内容以数字化形式陈列。这种虚拟形态不局限于实体博物馆的空间限制,更加具有内容的可塑性和空间的延展性,但由于缺少实体支持,空间逻辑性差,现实感不强。这类博物馆多以公益性为主,其数量在我国公益性虚拟博物馆中占有重要比重,也是今后虚拟博物馆构建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

现阶段虚拟博物馆的陈展内容以主题形式为主,陈展内容单一。例如,“北京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构架十分合理,但缺少相应的陈展内容,一些链接维护不到位,导致内容无法读取,这些都是现阶段多数虚拟博物馆的常态。[3]“中国虚拟博物馆网”在陈展内容方面尽量做到详尽和丰富,但仍然存在具体馆项内容的单一化和程序化。“国立故宫博物院虚拟博物馆”的陈展内容较为丰富,是难得的大型虚拟博物馆网站,但仅陈展了一小部分常规馆藏,网站依然以宣传为主要目的,公益性受展示内容限制。

现阶段虚拟博物馆的构建技术主要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该技术在虚拟博物馆的构建应用中需要多学科支持,除常规的编码和建模渲染外,还需要建筑基础﹑艺术指导﹑高清影像制作等方面辅助。[4]目前我国虚拟博物馆构建技术的技术支持不足,各方面辅助支持不到位。例如“中国虚拟博物馆网”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较为落后,三维渲染技术过于粗糙;“北京数字博物馆”在虚拟博物馆一项中仅使用二维图篇链接作为主要技术,基本脱离了VR的范畴。这些馆建技术应用落后现象是不容忽视的。

二、以档案学为基础的虚拟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少以档案学为逻辑体系的构建理论,导致主题与内容不协调。虚拟博物馆建立的主题与陈展内容之间的矛盾是馆建的普遍矛盾,建馆的主题以实体馆藏或目标主题为主观依据,而陈展内容以客观存在为主,同时需要多角度的数字化处理,例如“中国紫檀博物馆”网站的虚拟博物馆一项展示中对于虚拟显现实技术应用较好,但展示内容仅能体现紫檀主题,对具体藏品的细节内容展示较少,这体现了主题与内容之间的不协调。

其次,缺少规范化档案管理。虚拟博物馆的建立应遵循一定的逻辑,在管理和维护上不仅需要博物馆学的专业人员,还需要专业的档案学人员进行后台整理和分析。目前我国的大型虚拟博物馆网站在建立和维护上都缺少与档案学的对接,尤其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基本脱离了专业性指导,这直接导致虚拟博物馆网后续发展的滞后。

再次,信息平台交互式应用设计匮乏。虚拟博物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信息平台上与观众互动。现阶段我国的虚拟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率低,在陈展方面以单方面输出为主,缺少相应的交互式应用设计,数字化陈展与观众的互动性小,这导致虚拟博物馆的陈展活力降低,在受众中减少了回访量。[5]

最后,虚拟博物馆建设缺少大数据量化支持。大数据量化在档案学和博物馆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多种研究结果进行横纵对比。但我国现阶段虚拟博物馆的建设却对大数据量化工作涉及较少,以致于对于博物馆学的多项实体研究成果利用率低,虚拟博物馆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三、以档案学为基础的虚拟博物馆构建路径

(一)整合实体博物馆档案资源,使虚拟博物馆主题与内容具有可延续性

实体博物馆是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依据,在现有的虚实结合的博物馆形式下,虚拟博物馆的构建应积极整合实体博物馆的档案资源,力求虚拟博物馆的主题与内容一致且有延展性。首先,以档案学为基础进行实体资源整合,细化门类,为馆建体系增加逻辑性。“中国虚拟博物馆网”虽然没有实体博物馆作为支撑,但它整合了一部分实体博物馆的档案资源,使其馆建体系有秩序性和可延伸性。这一点值得其他虚拟博物馆平台借鉴。其次,虚拟博物馆以主题形式为主要的媒体信息,因此对主题所涉及的藏品定位﹑文化内涵﹑历史发展﹑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要有所体现。我们应当在档案学指导下进行虚拟博物馆主题与内容的融合。档案学不仅是分类和整合的学科,更是系统和资源相互融合的学科,在虚拟博物馆的构建上需要体现出由虚拟主题到展示内容的延伸,要使受众产生应有的心理映射。再次,实体博物馆的档案资源包括常备展品和收藏品,在整合档案资源时对于实体博物馆中的非常规展品要尤其关注,数字化档案资源其实是对非常规展品的保护,使那些不常见的展品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示给受众,也可以丰富虚拟博物馆的陈展内容。[6]

(二)加强多学科间交流,规范和完善档案资源储备

虚拟博物馆的构建是多学科多方面的整合工作,需要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规范并完善档案资源储备。第一,虚拟博物馆的构建工作涉猎广泛,包括信息技术﹑档案学﹑建筑学﹑艺术学和多媒体专业等方面,所以加强多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对虚拟博物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虚拟博物馆网”在多学科交流方面的工作并不协调,导致平台景观链接突兀﹑建筑模型漏洞较大﹑艺术感差等实际问题。第二,规范和完善档案资源储备能够为虚拟博物馆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档案资源犹如资料库存。“中国紫檀博物馆”的虚拟博物馆平台虽然信息技术﹑建筑学和艺术学等方面的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档案资源储备不完善,导致数字化平台仅以输出为主,并无固定回访受众。这严重制约了平台发展。可见,丰富的档案资源储备十分重要。

(三)应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平台交互式设计应用

虚拟博物馆构建工作的技术部分主要由虚拟现实技术来支撑。虚拟现实技术依托现实场景,运用3D建模与渲染技术对数字化资料进行图像还原处理,以达到真实的场景还原效果。在实际的虚拟博物馆构建工作中,采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来加强平台的交互式设计,对虚拟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虚拟现实技术在应用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博物馆部分可塑位置进行实体模拟,增强虚拟博物馆中平台与受众的互动性能够增加受众的回访率和阅读量。现阶段我国的虚拟博物馆建设需要加强交互式设计的应用,在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平台与受众的互动性。只有在受众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才能使虚拟博物馆增强自己的社会属性,发挥自己应有的公益作用。“中国虚拟博物馆网”的平台建设尤其缺少虚拟现实的高端技术,以致于平台的陈展内容未能得到受众的积极评价。

(四)积极应用档案资料的大数据技术,使虚拟博物馆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档案学大数据在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指导意义,在虚拟博物馆的构建工作上更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助力。在虚拟博物馆的馆建工作中要积极应用档案资料的大数据技术,使虚拟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7]第一,客观对待大数据成果。在大数据时代,很多理论上不相关的现象都有了微妙联系,在虚拟博物馆的馆建工作中,要正确地对待与应用大数据的显示内容,在信息平台上进行用户偏好设置等交互设计。第二,大数据资源依托开放式档案管理体系,在规范的操作下可以进行资源的横纵对比。在虚拟博物馆的构建中要积极应用大数据成果对陈展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中国虚拟博物馆网”在陈展内容的更新和维护上有一定作为,如果能获得大数据技术支持将会使平台发展更有可持续性。第三,大数据技术能够深入对比档案资料,对于虚拟博物馆的馆建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的对比能够得到陈展内容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相关资料,这些数据均可以丰富和完善虚拟博物馆的内容。

猜你喜欢

档案学虚拟现实实体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