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档案微信研究综述

2018-01-24

山西档案 2018年5期
关键词:档案馆公众微信

新媒体时代,随着微信的日益普及,我国档案部门相继推出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技术对档案部门的传统信息服务进行拓展与创新。学界也开始致力于微信在档案领域的理论与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大量涌现。为揭示我国档案微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把握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笔者于2018年4月10日以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文献为数据源,以(主题=档案&篇名=微信)为条件进行精确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等筛选后,最终获取国内档案微信研究论文131篇。国内档案微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微信应用的理论研究﹑现状调查﹑服务﹑用户﹑传播五个方面。

一、档案微信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档案微信应用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档案微信应用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微信平台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作用﹑优势﹑可行性﹑类型﹑方式﹑注意事项﹑策略等方面。孙洋洋等认为,将微信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可以发挥在线咨询服务﹑向公众传播档案文化﹑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善档案机构服务模式等作用。[1]王潇等指出,微信具备新奇的语音沟通方式﹑二维码订阅的独特模式﹑消息推送的真实精准﹑无比强大的用户链等优势。[2]贺晶晶等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所依托企业平台的强大﹑微信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势﹑微信公众平台的多功能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微信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行性。[3]孙洋洋等指出,档案微信服务的信息包括档案界信息﹑档案知识与档案馆藏信息等类型。[4]刘福利分析了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发布档案信息﹑实现档案咨询﹑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反馈工作﹑实现微信检索档案信息等功能与方式。[5]逄通等提出了重视移动通讯平台应用﹑规范管理﹑优选人才﹑加大投入等高校档案移动通讯平台运行策略。[6]

(二)档案微信现状调查研究

众多学者对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和运营情况展开了全面调研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档案微信的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倪丽娟等对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建设现状进行调研,运用SWOT分析法对微信应用于档案建设的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7]李颖等对110家省市级档案部门的功能设置﹑内容建设和更新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功能定位不科学﹑内容呈现方式单一﹑更新频率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8]张智慧等在对22所“211工程”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平台管理﹑建立与内容建设相关的评价体系﹑加强档案特色建设﹑组建专业运营管理团队等发展策略。[9]叶楚健在分析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平台推送文章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档案馆微信内容生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10]蒋叶敏对副省级以上档案馆的微信展览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微信展览在技术﹑形式与宣传等方面有待探索与创新。[11]

(三)档案微信服务研究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自媒体为档案馆信息服务提供了新功能﹑新模式﹑新手段,在推动档案部门服务创新的同时,也引发了学者的广泛探讨。服务功能方面,赵彦昌等总结了现有档案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一是档案咨询﹑预约查档﹑档案检索等传统功能;二是信息推送﹑移动导航﹑在线留言等创新功能。[12]服务模式方面,刘春年等从微信内容服务体系和微信服务平台两方面对基于微信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设计。[13]服务质量方面,宋雪雁等提出完善互动交流功能﹑鼓励个性化发展﹑创新平台功能模块等服务质量优化策略。[14]李宗富以信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信息人﹑档案微信服务内容﹑档案微信服务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完备的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评价。[15]宋雪雁等基于用户感知的角度构建了公共档案馆微信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16]服务评价方面,张小兰认为,可从受众关注度﹑内容的丰富性﹑信息更新频率与质量等方面对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进行评价。[17]

(四)档案微信用户研究

用户满意是档案微信服务的宗旨与目标,更是档案机构开展一切工作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分学者以用户为研究视角,对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体验﹑用户满意﹑用户接受﹑用户持续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探究。王萌等着眼于技术体验﹑价值体验﹑情感体验﹑服务体验四个用户体验指标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用户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提出丰富推送内容﹑加强宣传﹑增进双向互动﹑用户积极参与等改进意见。[18]邢变变对档案微信用户的需求满意度展开调研,结果显示,用户需求满意度较低,且需求具有偏向性和差异性。[19]倪晓春认为,综合档案馆微信平台实现其价值的关键在于能否被用户接受。他通过借鉴美国学者戴维斯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将影响综合档案馆微信平台用户接受行为的因素归纳为资源因素﹑系统因素以及用户因素。[20]

(五)档案微信传播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与应用为档案信息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也引起了学者对微信传播的关注与研究。目前关于档案微信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力分析﹑模型构建﹑传播评价﹑传播行为分析﹑相关策略等方面。侯垚从公众号排名﹑发文数量与排名关系﹑高阅读量文章内容类型等方面对副省级以上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提高公众号影响力的相关建议。[21]方燕平以营销学理论的“4I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明确分众﹑激活互动﹑产生黏性﹑彰显个性四个要素的档案微信传播的“4I模型”。[22]

二、档案微信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我国档案微信领域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首先,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对于整个“微信”研究领域,档案微信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明显不足。从现有成果来看,尽管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视角多样化,但权威论述则比较匮乏,部分学者陷入重复研究的误区。同时该方面文献存在写作不规范的问题,部分文献没有摘要和关键词,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待提高。

其次,研究内容深度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档案微信应用的理论探讨以及现状调查分析方面,而从用户﹑服务﹑传播等角度出发的研究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深入与细化。未来该领域研究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不断开发与完善档案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档案微信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档案微信传播方面的研究也要持续跟进与深入。

再次,研究视野受限,有待进一步拓展。档案微信与相关行业及其他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微信在档案机构中应用的伦理与法规等方面尚无人涉足;缺乏微信与微博﹑博客﹑QQ等即时通讯工具在档案机构应用中的对比研究;缺乏从技术层面对档案微信平台的系统设计﹑功能开发﹑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研讨;学科交叉性不强,缺乏运用营销学理论与方法对档案微信服务营销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实践;缺乏对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评述,截至目前只有一篇关于档案微信研究综述类的文献。

三、结语

微信与档案服务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档案部门的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是档案界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档案部门对微信平台的利用还很不成熟,该领域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需要更多专家学者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为我国档案部门的微信服务提供实际指导。

猜你喜欢

档案馆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微信
微信
微信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