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舞蹈如何编排得更有“儿童味”

2018-01-24

影剧新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队形生动舞蹈

王 玥

儿童舞蹈是指由儿童表演或表演儿童生活的舞蹈,其特点就是充满了童真、童趣,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与接受。而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许多儿童舞蹈已经偏向成人舞蹈发展,有民族型、炫技型、唯美型。表面上看孩子们的表演极为专业,高超的炫技能让观众感官震撼。但是,孩子们是否明白自己舞的到底是什么?表达什么?有什么意义?往往孩子们练得辛苦,到最后却不明白舞蹈想要表达的内容与精神。这样的舞蹈不具备原本属于儿童阶段的年龄特征,缺少童真童趣,脱离儿童生活。

儿童舞蹈应该具有“儿童味”,即这一类的舞蹈必须形象生动地表达儿童生活,只能由儿童来表演才能传达其真谛,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儿童世界的真善美。如果由儿童来表达偏向成人舞蹈的编排,无异于孩子穿了一件大人的衣服,怎样也无法诠释它的美。那么,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我们在编排儿童舞蹈时,如何才能编排得更有“儿童味”呢?

一、源于生活的“主体动作”

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早的舞蹈就是人们在劳动时,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作为舞蹈动作。而儿童舞蹈更需要保持动作与内容的形象化、具体化,才能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与表演。

例如,在编排舞蹈《最美的午餐》时,其中一个段落是表达孩子在学校吃饭,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时无奈痛苦的模样。首先,吃饭会产生什么动作呢?当然,我们的孩子在用勺子吃饭的动作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舞蹈动作来表现,但如果经过一定编排后更形象直观地去表达这个动作时,会让观众看完以后即刻明白这是在吃饭。我问孩子:“平时在学校饭堂吃饭是怎么吃的?”孩子一听到问题,马上进行模仿,一手拿勺子,一手拿餐饭,头配合手一下一下地做着吃饭的动作,嘴巴一开一合地表现吃的模样。接着我又问:“当你看到你不喜欢吃的菜,这个菜不好吃的时候,你会是什么表情啊?”有的孩子立刻做出了伸舌头的难吃状,有的孩子还用呕吐的动作表现看见这个菜就觉得恶心,还有的孩子甚至拿勺子假装挖走它丢掉,形象十分生动。这一组组生动的动作,通过编导的筛选与重组,就可以成为一组表现该段落内容的主体动作。

二、源于孩子的“理解与表达”

儿童舞蹈与其他舞蹈不同的是,我们需要把内容和形式还原给儿童去表达,用儿童的理解去表演属于儿童的舞蹈作品。儿童本身具备超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如果我们能把一件事物具体化,把每个动作所表达的含义告诉学生,让孩子通过对生活的理解,自发地进行模仿与表达,那么这样所产生的动作就会更有灵性,孩子也能更好地表演。源于孩子,演于孩子。

例如,在编排舞蹈《獴獴·爱》时,我让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关于狐獴这种动物,通过图片、视频等观察狐獴的生活习性,再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动作来模仿与表现,并说出所模仿的动作是表现狐獴在干什么。有的孩子模仿狐獴后脚站立,警惕地左右张望;有的孩子跪下模仿狐獴觅食的样子;有的孩子甚至与其他孩子组合成“狐獴小家庭”叠在一起晒太阳的慵懒模样。就这样,经过一轮模仿与表演,编导在众多的模仿动作中,精炼提取可用的动作编进舞蹈中,孩子们学习与表演时也能快速理解动作,更好地表达小狐獴的样子。

三、生动、有趣的“故事与结构”

儿童舞蹈最重要一点就是体现童真、童趣,这样才能更生动地表现儿童的天性。因此,儿童舞蹈最好能设置生动、有趣的故事结构,让整个舞蹈有内容、有情节、有深意。几乎所有的孩子,无一不喜欢故事,那么,当我们在编排儿童舞蹈时,也需仔细地斟酌其表现的故事是否是具有“儿童味”,且适合儿童理解、表达与观看的儿童故事。

例如,在编排舞蹈《诱惑》时,我看到一个朋友的孩子因为常常玩手机游戏,被妈妈指责眼睛要坏掉的情景。而这样的情景在当今社会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众多家长担心的问题。于是,我萌生了创编一个儿童舞蹈来表现这种现象的想法。那么,用怎样的故事才能更好地传达我想要表达的意义呢?首先,我们要讲的是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放学后丢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玩游戏,玩得忘乎所以,玩得不管不顾,玩到入迷疯癫。然后,游戏里的人物,作为反派角色出现了,他们要缠着孩子,吸取他们的精力,拿走他们的时间,使得孩子游戏与现实傻傻分不清楚。最后,当疯狂打游戏后,一个个戴上了厚厚的眼镜,连书也看不清楚了。在编排这个故事时,游戏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孩子们看到有趣的游戏角色出场,便大大激发了想要看下去的好奇心,到底故事后面会怎样呢?一个有趣的儿童舞蹈,一定要能够牵动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观众的好奇心,探知后面的故事。

四、延伸想象的“意义与结局”

一个好的儿童舞蹈,一定是富有深意或者是含有教育意义的。因为儿童舞蹈的表演者是儿童,观众也是儿童,那么无论是表现者和观看者,在表演与观看完这个舞蹈作品以后,会不会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想象,把我们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行为,带入自己去做一个反思,让孩子明白世界的真善美需要我们的坚持。

仍以《诱惑》为例,孩子看前半段故事时肯定觉得刺激又好玩,当他们看到故事的转折和结局的时候,一定会想到“是因为打游戏打太多,把人都打晕了,眼睛也变近视了”。于是便给了孩子们一个警示,潜台词是告诉孩子,平时的生活中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会有不太好的后果需要承担。

五、有力的动作与多变的队形

儿童舞蹈需要的是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表达,繁复的动作对小孩子来说,是难度和记忆的考验。只要把事物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用简单、有力的主体动作,通过多变的组合和不同的队形,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与表达。因为孩子对肢体的控制与支配能力还没有发育完整,对运用肢体的力度、速度在理解与表达上也相对困难。所以,在编排儿童舞蹈时,我们也要针对儿童的身体、心理特点,用简单、有力、短促、大幅度的动作让孩子表现,以点带面,迅速到位。同时,这也能很好地表现孩子天真、活泼、快乐的儿童形象,让整个舞蹈的“儿童性”得到更好的表现。而队形的单一,会使得原本简单的动作看上去单薄、沉闷。所以在动作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更多的队形变化,例如复调、卡隆、块状、点线结合的多变队形,会使整个舞蹈看上去充满灵气。孩子天生就是灵动多变的,我们正好利用灵动多变的队形,表现儿童舞蹈的“儿童味”。

六、非“固化”的模仿与造型

很多排练教师或编导在编排作品时,会让孩子模仿他们的表情、动作、造型等。大部分教师在做示范的时候,是从自身出发,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动作情感。但是成人与孩子的理解方式本就不同,甚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对同样一件事物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如果强迫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老师或者某个学生做出的示范来进行模仿,这就抹杀了很多孩子原本应有的理解表达方式和灵动的天性,最后导致每一个都好像印刷机一样印刷出来的仿制品,失去了原创的灵气。所以,我认为应该把需要表达的内容、情绪直接告诉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做出他们认为应有的表情与造型。当然,这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指导,但因为是孩子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的情绪与表情,所以会更加真实与自然,表演出的作品也会充满“儿童味”。

编排儿童舞蹈作品离不开“儿童”两个字,在考虑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这样创编出来的儿童舞蹈才会是“接地气”的、有“儿童味”的儿童舞蹈。除此之外,我们在编排儿童舞蹈的过程中,还需要尊重儿童本身的个人差异、理解差异、表达差异,让儿童能够更真实自然地表现儿童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队形生动舞蹈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学舞蹈的男孩子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舞蹈课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队形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