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北乡间小戏丫丫戏的发现与界定

2018-01-24

影剧新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丫丫平板

陈 红

在江西北部古城永修县的农村里,流传着一种乡间小戏,当地一些村民保留有抄本,三五成群就能扮出一台戏剧,但长期埋没不闻,外界无人知晓。上世纪八十年代永修县政府编修县志时,把它定名为“野戏”。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它的历史很长久,一代一代传下来,至少已有三百年,并亲切地称它为“丫丫戏”。

丫丫戏一说,虽无文献记载,但有一首清代诗歌透露了一些信息:“窝丝双绺战袍长,白面儿童脂粉香,金鼓声中莺语唱,碧纱窗外月如霜[1]。”男孩涂脂抹粉扮女旦,头上绑着两个丫鬟小结,敲锣打鼓,娇声演唱,大概这就是丫丫戏的演出吧。

丫丫戏,最初产生于永修县的吴城镇。吴城镇位于赣北修河与潦河两大流域的交汇处,东濒鄱阳湖,南接赣水,北出长江,自古以来,便是江西南来北往的商贸港湾,江南名埠,享有“装不完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誉。这里商贾云集,物流通畅,文化昌盛,歌舞繁华,明清两代全镇建有各地商业会馆48家,每家会馆有一座戏台,南腔北曲,融汇交合,永修丫丫戏就萌发于这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贸易文化发达的土壤上。

丫丫戏的最早形式为板凳曲,流浪艺人常在茶行客栈为商人们休闲娱乐演唱,没有管弦伴奏,只以锣鼓助节,短小精干,生动活泼,所唱曲目皆为民歌小调,花鼓采茶。唱腔念白采用永修本地方言,曲调悠然可听,表情生动活泼,具有纯朴的原生态艺术风格。大约于清乾隆年间,不断吸收外来地方戏曲,如武宁的茶灯、靖安的湖调、九江的三角班而逐渐脱离座唱,走上舞台,开始化妆表演。但其剧目、音乐和演出形态一直保持着板凳曲时期的原始面貌,如锣鼓干唱,男扮女妆,两个高高的丫鬟小结,分外醒目,久而久之,人们就叫它为丫丫戏。

一、丫丫戏的剧目

今存20余本。小戏来源颇广,有赣南采茶的《补背褡》;抚州采茶的《桃花岭》;黄梅采茶的《撇芥菜》《夫妻观灯》,又有与武宁、靖安同名的《拾棉花》《张山送路》《春宝游园》等。整本大戏多不与邻县采茶戏相同,最具特色的剧目有《界石钟》《七层楼》《黄婆井》《三亩地》《红莲宝卖身》等。据田野调查,丫丫戏的剧本结构独树一帜,有以下六大特点。

(一)全剧不分场次,自始至终,一气呵成。

(二)人物登台,不标上下场、科介,仅由一句吊引,或一句唱词、道白,即上即下;

(三)关键处,出副末一角,介绍人物身份或情节转折;

(四)人物的行动与表演,尽在唱词或对话中交待;

(五)剧中景物的变换和移动,随着演唱而时隐时现;

(六)人物唱多白少,有时一场戏中的独唱或对唱长达数十句。

纵观丫丫戏的文学剧本,纯系一种地地道道的说唱剧,是坐唱板凳曲向舞台表演剧过渡时期的艺术样式,弥足珍贵。

今举《界石钟》一剧为例,其剧情大意是:洪连宝父母双亡,自幼由叔父教养,娶妻方氏。大比之年,赴京赶考,不料途中为强人穆蛮所虏,绑至山寨待斩。巧逢穆氏姑娘金花游山,见而生爱,私订终身,遂放洪生下山赴试。洪生进京考中状元,拜府时,阁老逼婚招赘,洪生婉言拒绝。这时,番邦解来宝贝石钟,并称如能打开,两国和好,不然,兵刀相见。满朝大臣,无人可开,惶惶不安。阁老伺机举荐新科状元打宝。洪连宝三次打钟,三次不开,遂被打入天牢。穆姑娘得知噩讯,即日上京救夫,以家传檀香木把石钟打开,解了国难。皇帝大喜,立封洪、穆为文武状元,钦赐洪氏阖家金殿团圆。

且择剧中三个特点,以示一斑:

(一)副末一角介绍人物身份。

洪连宝(吊引)闷坐家堂

思想功名

常挂在心副末:(念)小生生来命刚强,亲生又母早年亡,多蒙叔父来抚养,七八九岁上学堂。

洪连生(白)小生,洪连宝,叔父洪进约,家住云武县人氏,今年上司开皇榜,心想上京求名,还要与叔父一同商认。孩儿前堂拜请叔父。

(二)不标人物上下场,一气呵成:

穆蛮:(吊引)把守山寨

自主为王。

(唱)有本都坐将台,

传将令命儿郎且听分明;

或用刀来刀一把,

或用枪来枪一根,

一支大令往下传,

多打金银财宝上山岭。

差将(唱)双手接过大王令……马来!

多打金银财宝上山岭。

穆蛮(唱)一见小将下山岭,

倒把本都想在心,

望不见差将后寨进,等等差将上山岭。

洪连宝(唱平板)

在家中辞别叔父京城进,

走在青山绿水的锦绣乾坤。

行来松林提脚进。

(内白)嗬!

人马滔滔所为何情?

莫不是大王下山打虏,

想必是官兵在此过身?

暂且只得一旁躲定,

等人马过了身再往前行。

差将(唱导板)

叫人让开道往前奔,

停道不走为何情。

(白) 为何停道不走?

手下(白) 前面有一汉子挡道。

差将(白) 将汉子带上山崖。

手下(白) 是,我遵命!

穆蛮(白) 只见差将去,未见差将回。

差将(白) 参见大王!

(三)由唱词转换场景,时隐时现。

穆金花:(唱平板)

听说是我的夫哪刻就走,

我还要办美酒送夫去求考。

尊一声洪郎夫前寨等候,

我办美酒付于了我夫接到,但愿得我的夫宝马回头。

洪连宝(唱平板)

好一个公主妻情高意深,

未曾启程办酒饯行。

此酒不饮苍天敬,

回头又谢山寨神。

酒盏放在桌案上,

望贤妻办包裹夫赶路程。

穆金花(唱平板)

前寨等起我办包裹夫去求魁,

有银两和衣衫忙来捆起;

内有银两外是寒衣,

有包裹付与了我夫手里。

洪连宝(唱平板)

好一个公主妻情高意深,

你办包裹未曾启程贤妻来叫,

太平年绝不可下山打虏,

扰害百姓罪恶千条。

打虏要打富家财宝,

贫穷人家与他撑腰。

夫妻们私情话一言难表,

我若是考的中宝马回头。

穆金花(唱平板)

威风凛凛必是朝中一部大臣,

望不见我的夫山寨里进,

我的夫考得中我是夫人。洪连宝(唱平板)

山寨前辞别了贤德公主。京城里面,

青的山绿的水锦绣花鲜。

寻来到此处抬头观望,

又只见街亭就在跟前。

行来大街提脚往里面,

在街亭找招牌投宿铺店。

方美英(唱平板)

方美英在家中,

思想起了洪郎哥常挂心旁,

洪郎哥是哪日京城里望。

有官无官信不还,

我心想到京城去找洪郎。

暂此时走至在梳妆台上,

不免的扮男装换了衣裳。

头戴方巾男子一样,

脚穿朝靴公子行状,

包裹雨伞全部带上,

到京城找洪郎早日还乡。[2]

二、丫丫戏的行当与舞台表演

同其他戏曲形式相比,丫丫戏的行当自成一派[3]。俗称九行十二脚,即青须(正生)、白须(老生)、大王(大花)、小子(小花)、上首生(小生)、上首旦(青衣)、小姐(正旦)、丫鬟(花旦)、婆旦(老旦)。另有手下兵卒,统称“喳将”,女兵称“丫将”,家院称“弯生”。

因为丫丫戏处于坐唱与扮唱之间,故而表演身段,极其简单,其舞台调度仅有插花、对衬、跑拜、奔跳等,如《三姐下凡》中的三姐与杨天佑,在情绪高涨时,站在高椅上的挥扇、挥袖;《赶子团》中宝童与挂枝分别时的三离、三合;故友相见时的三跪、三拜;大王(净角)登台,步伐粗犷、干练和直线旋转;小子(丑角)出场的大奔大跳、双脚交替的行走步法等。剧中人物在道具的运用上只在手上舞动,而无身段配合,如《赶子图》中金莲一手拿手帕、一手拿扇子、挥帕摇扇,时而举头,时而齐胸;又如《山伯访友》祝英台、梁山伯各人手中的彩扇,也只有上下摇摆,左右转动,或快或慢,忽轻忽重,传情达意,只此而已。

而其唱念,皆用永修本地方言,尤其是俗话谚语,观众听得亲切。唱句之间,夹以衬词:嘞、唉、咦、啦,乡土气息十分浓烈。

三、丫丫戏的唱腔音乐

从板凳曲发展至今,丫丫戏曲调丰富,板式齐全。大戏曲调有[平板]、[检板]、[急板]、[叹板]、[悲板]、[还魂板]。[平板]又分上首生,上首旦、白须,大王四行唱法,唱词结构一般为六句,三、四句,可以无限反复。小戏唱腔专曲专用,有的是一戏一曲,有的是一戏多曲,形式多样,如花腔、对口词、小调等。[平板]是丫丫戏中最常见的曲调,如《三女图》上首旦[平板]谱。

丫丫戏[平板]的上句句式,均落“5”音,一、二、三、五句的下句,由“1655”三音列开头,每句尾声均有两节锣鼓托腔,再现了原始板凳曲的艺术风格。

丫丫戏[花腔]小姐行的唱腔,曲趣活泼,多姿多彩,如《桃花岭》曲谱。该曲各腔句都落“5”音。均于徵音的上方以级进的方式倾向到徵音。即从“6”到“5”,形成特殊尾部结构加以长短句式,轻快跳跃,更具民间小戏风采。

丫丫戏的伴奏乐器为四大件:大鼓(一人),小锣(一人)、大锣大钹(一人),开演前,演奏—阵闹台,演唱时,锣鼓穿插于唱腔之中,几乎是一句一锣,轻重缓急皆有定谱。近代丫丫戏增加了大锣、顶钹、云锣、堂鼓、广扳、滴板等多种打击乐器。据老艺人介绍,如若加入胡琴伴奏,反而荒腔走板,只用锣鼓干唱,才能字正腔圆,感情纯真。这种演唱习惯,一直保持着板凳曲的原始状态。

四、丫丫戏的发展历史

丫丫戏的历史发展出现了三次高峰:一是清嘉庆年间,当时拓林乡有个名叫王铁人的文人,他善音律,懂文词,自办了一个九行十二脚的王家丫丫戏戏班。曾到过位于吴城镇的吉安、麻城、武宁、徽州、浙宁、全楚、山西等各大商业会馆戏台演出,名扬修、潦两岸,因他的影响,而带动全县建立了丫丫戏戏班50余家。

二是清末民初,永修县南北村落的各个大姓屋场都有自己的班社。每逢正、二月间,拜年看戏,已成习俗。杂姓家族交流演戏叫“送戏”,同宗同祖演出,称“联宗”,两班同台演出,是为“赛戏”。乡民们在祈祷五谷丰登的秋收季节,或男婚女嫁的大喜日子都要搭台唱戏。

三是建国初期,全县丫丫戏一律改名为“农村业余剧团”,约有40余个,由各村农民发起,于1954年和1958年举行了两次会演,参演人员多达数百余人,演出期间评奖夺优,盛况空前,一时间,丫丫戏遍及吴城、白搓、虬津、艾城、燕坊、梅棠、三角、九合、滩溪等南北乡镇,成为全县农民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化 。至今仍有二十多个业余剧团活跃于当地各大村落。

“戏曲艺术与社会习尚、民俗信仰同属文化范畴,它们之间是一种影响与被影响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作为来自民间的戏曲,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之中。”[4]永修“丫丫戏”,保留了较多原始、古朴的坐唱戏曲形式,有着研究中国戏曲衍变与发展的独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发生学提供了一份新的实证材料。对丫丫戏剧种个案及其音乐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填补了江西地方戏曲剧种科研工作又一空白,扩大了中国戏曲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猜你喜欢

丫丫平板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快乐丫丫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超级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