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演奏要点与艺术特色

2018-01-24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轮指引子霸王

李 洁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琵琶作为中国传统器乐中的一员,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发展至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日益加深,西域音乐随之而来,其音乐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和民族特征,丰富经典且流传至今的大量古典乐曲更是中国音乐的瑰宝。

一、创作背景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同属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也是琵琶乐曲中最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据考证,《霸王卸甲》这首乐曲很可能是从唐朝一直流传至今的乐曲,也是琵琶乐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乐曲之一。

从明末王猷定所著《四照堂文集》中的《汤应曾传》对乐曲《楚汉》描述的音乐内容看来,与现今的《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乐曲非常相似。音乐学家杨荫浏曾在他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说:“以此来比拟传世的《十面埋伏》一曲,大致不会大错。”由此可见,这两首琵琶乐曲的形成,距今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二、创作特点

(一)相同的乐曲题材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两首乐曲的创作题材,在群雄并起的秦朝末年,楚军统帅项羽凭借灭秦的伟绩丰功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功臣汉军统帅刘邦却被分封在偏远的巴蜀之地汉中,刘邦因不满偏远的封地毅然出兵东进伐楚。经多番较量,统领10万大军的西楚霸王项羽在撤退途中被汉王刘邦率领的50万大军层层包围,困守在垓下一地。刘邦的谋士张良献策施以十面埋伏之计,他令会楚地方言的汉兵在某日深夜时分的楚军驻地四周奏响箫歌之声,唱奏皆是楚军家乡楚地的民歌,以此动摇楚军军心。项羽听到歌声以为西楚已失,决定杀出重围返回江东。然而,在退至乌江边后又被追兵赶上,在不愿受辱又觉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的悲壮中,项羽自刎于乌江边。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两首乐曲的音乐内容都是以上述的这一史实为基础创作而成。由此可见,这两首乐曲的音乐创作题材是完全一致的。

(二)不同的立意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出自同一历史题材,但在乐曲创作过程中,侧重点并不相同。《十面埋伏》侧重于描写“埋伏”的紧张感。两军交战,打仗的阵仗与排兵布阵、战争过程中的拼搏厮杀,还有最后的追逐呐喊。音乐突出描绘了战场上金戈盾弩、刀枪剑戟交叠碰撞的厮杀声、鼓与呐喊齐鸣,展现出人马嘶鸣、角鼓震天的壮观战争画卷,凸显了激烈的战况及汉军势如破竹的进攻气势。而《霸王卸甲》侧重于对楚霸王项羽的心理描写,以及与虞姬生离死别时的心理活动。全曲细腻悲壮,具有浓厚的悲剧主义色彩。

(三)演奏特点

刘德海演奏谱版《十面埋伏》,分为【一】列营【二】擂鼓【三】走队【四】排阵【五】埋伏【六】小战【七】呐喊【八】追击

开头满轮加拂2的和弦,由慢渐快,并以ff的力量开始,奠定了乐曲的基调,对整个乐曲铺垫,紧张感油然而生。在这一段中,演奏时每一个音都要有力量,一招一式要做充分,三连音要演奏得坚定而有力。慢起渐快的部分推拉音要有个性,泛音打亮。【擂鼓】段落模拟战争时的擂鼓声,因此,在演奏时注意双弹双挑的力道和弹性,鼓点的轻重缓急要拿捏得当。【走队】当中较为突出的是轮指的演奏,轮指在这段要有颗粒性,左右手配合得当。不要忽略大指在演奏中的作用,大指挑三、四弦空弦要有韵律感,这也是在演奏时保证节奏准确、不赶拍子的有效方式之一。【排阵】整段以“分”来演奏。这样的演奏方式同样增强了排兵布阵的紧张感。在实际演奏时,要加强右手小臂力量、指尖触弦的力量,强收在乐段最后三个音上。【埋伏】谱面演奏看似松弛,实则气息起伏连绵不断。此段对于乐句的划分、强弱的过度、气息的连贯起伏有很高的要求。【呐喊】是整个乐曲的高潮段落。各种演奏技巧在此段彰显得尤为淋漓尽致,乐段高音区与中音区的交替进行,三个层次的层层递进,右手扫拂与左手推拉吟揉的高度配合,将战争中硝烟四起、刀剑横飞、呼号震天、呐喊追杀、嘶鸣遍野的场面进行了极具画面感的演绎。最后在【追击】中结束全曲。

乐曲引子部分,用下出轮和上出轮相结合的方式,并运用上弹法演奏,即右手从“品”的位置下滑至正常的演奏位置,如此循环数次,这样的演奏音效与普通的轮指演奏不同,加大了指甲与弦的摩擦,保证乐音的同时加大了噪音,使得音乐具有沧桑感,一次次的循环往复将大幕缓缓拉开,预示着悲剧的开始。随后连续几个“6”的上出轮加拂,依然刻画出了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随后双弦轮指表现的是擂鼓长击的音响效果,一直到引子部分结束,都为这场战争做铺垫。引子部分演奏时,演奏者一定要擅长运用气息来演奏,引子部分节奏较散,音与音之间要靠气息所连接。双弦轮演奏时要靠气息做出延绵起伏之感,最后引子在轮指的强收中结束,直接过渡至乐曲主题段落。主题为【升帐】这段右手指法均为固定的指法组合,节奏平稳、技巧规整,展现了主人公威武的气势。【升帐】【点将】【出阵】【垓下大战】都是对战争的描写,段段气势紧逼,层层递进。演奏时对于节奏的把控尤为重要,切忌在某一段落追赶拍子,显出慌乱的感觉,速度的提升是在整体的基础上逐渐加快速度,要保证战争段落的整体性。不同段落使用不同的右手技巧组合来演奏,表现出不同的战争场面。左右手技巧方面,左手的推拉弦要有个性,棱角分明,推拉音即是对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表现形式,要表现出项羽威武的大将气势,也要展现将士们精干、强健、威武和自信的形象特征。后半部分【别姬】段落是全曲的点睛之笔,也是刘德海先生重点诉说的一段情感。整个段落用长轮来演奏,轮指是琵琶演奏技巧中唯一有很强旋律表现力的技巧,这里运用不同速度、力度和形式的轮指将这段诉说展现得凄美悲壮。轮指分为食指起板和大指起板,这里大指起板突出每一个音的音头,表现内心的痛楚。不同速度的轮指:从流畅的中速轮指—放慢后的慢轮—再慢轮—极慢轮—快轮;中速与慢速轮指是非常普遍的演奏方式,极慢轮则是非常少见的,极慢轮的运用增大了演奏的技术难度,很多演奏者在这里会将气息断掉,从而表现不出霸王虞姬难舍难分之情。因此,在演奏时,不仅要保证极慢轮的连贯性,也要将气息和情感贯穿其中,每一个手指的弹出好似内心在滴血,肝肠寸断。力度的不同:mf—p—mp—f,尤其在“5”音上由p过渡至ff,体现了音乐的张力。左手技巧更加重要,左手不同幅度的推拉弦,形象地表现出人物内心情感层次的变化。最后结尾的卸甲部分,也是这首乐曲的经典之处,在“2”音品的上方抓起,发出“降3”的音响;“4 3 2 3”两根弦的弹指;滚奏空弦二弦,即刻调松一弦弦轴,使演奏发出”噗噗“的噪声。都是乐曲非常形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项羽揪心哀痛的情感。最后落在“7”音的泛音扫弦,像是乌江自刎、宝剑落地,预示着英雄的壮烈收场。

两首乐曲相同题材、不同立意,开头引子部分就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十面埋伏》上出轮加拂体现的是激烈的场面,极具震撼的开头,预示着战争的胜利;而《霸王卸甲》下出轮加拂配以低音部分的音区则更加体现出悲剧性的结局。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十面埋伏》的呐喊、追击最终在胜利与凯歌中结束;而《霸王卸甲》则是在宝剑落地模拟声中结束。我们只有多方位地理解和感受乐曲才能将乐曲演绎得更加全面。

猜你喜欢

轮指引子霸王
千古悲歌霸王祠
“霸王”不在家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轮指技巧在手风琴乐曲中的运用
购房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不得不防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浅析琵琶演奏技法
霸王条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