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季平《别董大》和《清平调三章》的语言音韵分析

2018-01-24刘亚熙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仄声韵脚仄仄

刘亚熙

(汉口学院,湖北 武汉 431000)

《别董大》是高适的组诗作品,由两首七言绝句构成;《清平调三首》是李白创作的组诗,由三首七言四句乐府诗构成,由作曲家赵季平选择部分经典章节进了歌词谱曲,提升了作品的认知度。

一、《别董大》与《清平调三章》的谱曲背景研究

别,即离别;董大,指的是音乐家董庭兰,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一,称“董大”。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该年吏部尚书房琯被贬,董庭兰作为其门客受到牵连而被迫离开长安,高适作为董庭兰的好友,写下别离诗。《别董大》组诗由两首七言绝句构成,作曲家赵季平选择第一首作为歌词谱曲。该诗内容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

《清平调三首》是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貌,诗人奉玄宗之命而创作,以配乐歌舞。在赵季平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清平调三章》中,节选了原组诗中的第二、三首。清平调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清平调词(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二、《别董大》的语言音韵分析

(一)韵脚分析

“均(韵)”处在诗歌结构的关键处,叫“韵脚”,在诗歌吟诵音响中具有一定结构意义,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该诗韵脚字为:曛、纷、君。由于古今读音的差异,从今音读,则三字中有un与en两个韵母,从古诗音韵理解,该诗押韵为un,隶属于106个诗韵内,上平声韵中的第十二韵文。在现代汉语拼音中,该诗韵脚中的韵母un,属前鼻音尾韵母,韵脚en同样也是前鼻音韵母,其由单韵母u与前鼻音韵母en结合而成uen,简写为un。

(二)平仄分析

以普通话为基础演唱古诗词作品,首先要明白诗词的平仄关系。普通话语言音调分为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中国声乐作品中,音乐形态、审美意蕴上的风格特点与其语言声调有着密切联系。该诗为七言绝句,依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调配原则可以看出,第1、2句的诗中的第三字(黄、吹)均为平、第五字(白、雪)均为仄,顺应了此原则,出现平仄相同并非相对的情况。1、2、4句韵脚(曛、纷、君)皆为“平”,由此可判断该诗为平声韵。把握好平仄关系,为歌唱时更清晰地表达词义提供了依据与基础。

(三)调值分析

五度调值标记法,为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所创,是用坐标轴和数字来表示声调相对高低的方法。其借助于汉语发音的基本特点,将汉语声调的相对音高分为五个层级:高、次高、中、次低、低,并依次用5、4、3、2、1来表示。普通话四声调值分别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

为更好地进行调值的分析,需先将古诗吟诵节奏进行清楚的划分,对此诗七言绝句的体裁而言,节奏划分为2+2+3的方式。即:“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下调值的分析也是采用2+2+3方法逐句展开。笔者就这个观点做以下阐述。

第一句中,“千里”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55-214,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黄云”二字为“平平”结构,调值为55-55,并未平仄交替;“白日曛”三字为“仄仄平”结构,调值为35-51-5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二句中,“北风”二字为“仄平”结构,调值为214-5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吹雁”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55-51,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雪纷纷”三字为“仄平平”结构,调值为214-55-5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三句中,“莫愁”二字为“仄平”结构,调值为51-3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前路”二字为“仄仄”结构,调值为35-51,并未平仄交错;“无知己”三字为“平平仄”结构,调值为35-55-214,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四句中,“天下”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55-51,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谁人”二字为“平平”结构,调值为35-35;“不识君”三字为“仄仄平”结构,调值为51-35-5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综上,该作品“平高仄低”的特征集中于单句第1-2字、5-7字的音韵组合中,仅第二句3-4字依保持了这样的特点,而第1和4句的3-4字则为平声字连读;第3句3-4字为仄声字连读。《别董大》前二句借景抒情,其对仗形式为:千里黄云—北风吹雁,白日曛—雪纷纷。后两句鼓励友人乐观面对人生,其对仗形式为:莫愁前路—天下谁人,无知己—不识君。它既是诗意上的对仗又是语言音响上的对仗。

三、《清平调三章》的语言音韵分析

(一)韵脚分析

《清平调三章》的第二首,押韵的韵母为:iang、ang、uang,在古诗中其押an韵,属于106调中,下平声第七韵:阳韵。《清平调三章》的第三首,押韵的韵母为uang,从现代汉语拼音角度看,两首诗的韵脚均为同一韵母的两种不同发音形式:前鼻音韵母an(第三首)与后鼻音韵母ang(第二首)。

(二)平仄分析

从平仄上看,与《别董大》的平声起首句不同,《清平调三章》的两首诗歌均以仄声调起首句。而句末押韵同样为1、2、4句为平声,3句为仄声。其中,两首诗歌的1-2句的第五字均为“仄”,第三首诗歌的1-2句第三字均为“平”,此同样以“一三五不论”之原则为依据。

(三)调值分析

该古诗作品同样呈现体现出了“平高仄低”的特征,根据2+2+3的节奏划分对其分析。

第一句中,“一枝”二字为“仄平”结构,调值为51-5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红艳”二字为“平平”结构,调值为35-51,无平仄交替;“露凝香”三字为“仄平平”结构,调值为51-35-5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二句中,“云雨”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35-214,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巫山”二字为“平平”结构,调值为55-55无平仄交替;“枉断肠”三字为“仄仄平”结构,调值为51-51-3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三句中,“借问”二字为“仄仄”结构,调值为51-51,无平仄交替;“汉宫”二字为“仄平”结构,调值为51-5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谁得似”三字为“平仄仄”结构,调值为35-35-51,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四句中,“可怜”二字为“仄平”结构,调值为214-3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飞燕”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55-51,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倚新妆”三字为“仄平平”结构,调值为214-55-5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综上,该作品“平高仄低”的特征集中于第1-2字、5-7字的音韵组合中,仅第3句1-2字为仄声字连读,而第1句3-4字同为仄声字连读,第2句3-4字则为平声字连读;第3和4句的3-4字则分别都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在第三首中:第一句中,“名花”二字为“仄平”结构,调值为35-5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倾国”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55-3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两相欢”三字为“仄平平”结构,调值为214-55-5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二句中,“长得”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35-35,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君王”二字为“平平”结构,调值为55-35,无平仄交替;“带笑看”三字为“仄仄平”结构,调值为51-51-51,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三句中,“解释”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214-51,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春风”二字为“平平”结构,调值为55-55,无平仄交替;“无限恨”三字为“仄仄平”结构,调值为35-51-51,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第四句中,“沉香”二字为“平平”结构,调值为35-55;“亭北”二字为“平仄”结构,调值为35-214;“倚阑干”三字为“仄平平”结构,调值为214-35-55,亦符合“平高仄低”的特点。

综上,该作品“平高仄低”的特征集中于第1-2字、5-7字的音韵组合中,仅第1句3-4字依保持了这样的特点,而第2和3句的3-4字则为平声字连读;第4句3-4字为仄声字连读。

四、结语

以《别董大》为代表的声韵与对仗的结构性关系是古诗意蕴隽永、声韵回环的根本构成要素;而《清平调三章》对仗则以“四字+三字”呈现,且四字对仗中又可分为“2+2”字的对仗结构,如“一枝/红艳”对“云雨/巫山”;三字对仗中又可分为“1+2”的对仗结构,如“谁/得似”对“倚/新妆”。而第三首的对仗中,“解释/春风”对“沉香亭/北”的对仗关系就只是四字对四字;“无限/恨”与“倚/阑干”亦只是三字对三字,其内部则是2+1对1+2的结构。

古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平仄对仗,形成声调对比,由此产生阴阳起伏的效果。“均(韵)”在诗歌吟诵音响中具有特定的结构意义,强调语言音调的统一性和归宿。韵脚的安排在一定的位置,关上粘下,把跳跃的各诗行串联起来面构成整体,诗歌的艺术形象由此显得完整、统一。

猜你喜欢

仄声韵脚仄仄
吟出古诗之美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韵脚怎么押?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锤炼汉语发音的三种方法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