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第十一届音乐金钟奖(钢琴组)比赛有感
2018-01-24何俊
何 俊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中国音乐金钟奖是我国国内音乐界的权威奖项,同时金钟奖也是国家级的文艺奖项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是国家评奖改革后的首次比赛,本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设立的比赛内容包括声乐(美声、民族唱法)与器乐(钢琴、古筝),所有项目均在广州进行。由于笔者专业性的原因,因此笔者观摩了中国金钟奖钢琴组全国总赛的三轮赛事(复赛、半决赛、决赛),目睹了所有进入全国总赛选手的精彩演奏,并且获益良多。
本届金钟奖的评委团都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与星海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或著名教授组成,一共十一名。本届的赛事与以往的比赛有所不同,距离金钟奖上一次有钢琴比赛项目的是四年前的第九届中国金钟奖,那时的笔者是懵懂的本科生,虽没有如这次一样目睹全程,不过也有幸观摩其中几场赛事,因此能大致了解本届与第九届中国金钟奖的一些差别。
一、本届金钟奖设置惠民票
本届的金钟奖本着注重惠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宗旨,所有的演出票都通过票房的销售,并以标价的形式官方销售每次赛事的观众票。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大众能够通过购买门票的形式去观摩到每一场的比赛。而第九届的中国金钟奖没有设置销售门票的形式,而门票是由中国金钟奖的主办方或中国音协发放,而门票数量也是非常有限,而需求的观众却很多,因此那一届金钟奖一度出现了暴力抢票的行为,甚至决赛的门票被一些不法的“黄牛党”炒到了五六百的高价卖给想听的观众,影响十分恶劣。而本届金钟奖设置了惠民票,因此便利了许多观众,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到本次的赛事之中。不过依然有部分的门票落入到了不法的“黄牛党”之中,不过所幸的是,由于大部分观众都能买的心仪的场次,因此本次在“黄牛党”手中的票价也没有成为天价。
二、复赛采用“盲听”的方式
中国金钟奖钢琴组的比赛采用的模式与国际顶级赛事的模式大致一致,从每一轮的选曲要求与每轮对选手考察的着重点几乎一致。在复赛中,着重于考察选手的对技巧把控的能力,复赛要求每位选手准备20分钟的演奏,从而体现选手技巧的稳定性与完美性。半决赛则通过观察选手在50分钟的音乐会中,对大型乐曲的把握与理解,乐感的体现。选曲要求是古典与浪漫时期的曲目各一首,加上一首中国乐曲。决赛则从规定的8首钢琴协奏曲中挑选一首,与交响乐团协奏完成。而在本届金钟奖开始,复赛开始采用拉帘盲听的方式,这就意味着从复赛开始变得特别的严苛,因为能进入金钟奖全国总赛的选手,基本都是每个分赛区或十大音乐学院的佼佼者,而拉帘盲听,杜绝了评委的人情分,直接聆听选手的技术水平,基本有失误便直接落选了,最后仅有十六名完美无瑕的选手进入到半决赛当中。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在演奏钢琴的技术都是完美无瑕,可是缺乏乐感,犹如一个弹钢琴的机械人一般。从十一届的中国钢琴金钟奖钢琴总赛中,进入半决赛也不乏技巧华丽,音乐华而无实者,不过很明显都是无缘总决赛当中。在进入决赛的选手无疑都是技巧与乐感无与伦比的青年钢琴家,而每位进入决赛选手的成绩的差距相差甚少。因此也能看出,中国的钢琴艺术在不断的进步,中国的钢琴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与转型:从极度追求技巧华丽开始向音乐本质的转变。而现在顶尖的钢琴赛事的冠军得主都趋于年轻化,本届夺冠的选手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轻,技巧与对音乐的理解都超越了选手本身的年龄,因此也能说明目前我国青年的钢琴演奏者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专业演奏水平的年轻演奏者在不断增加,这也印证了中国的钢琴教学体系在不断系统与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高度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国家政策也同样鼓励与支持普及艺术的全民化,虽然目标与方向的正确的,但在中间还是很多不足的地方:
1.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举国的盛事,在金钟奖开票的几个小时内,半决赛与决赛的门票已经一售而空,声乐组的更是连复赛都一票难求,而事实在现场中,其实还有一部分的座位是空缺的,而笔者在金钟奖的赛后向“黄牛”作了简单的调查,发现他们手中有一部分是还没使用的门票。“黄牛”一般都是高于门票的价格兜售,而许多错过官方售票而同时也无力负担起“黄牛”高价的音乐系学生便错失一个学习的机会。
2.音乐会不断深入都群众的生活,可是音乐会的礼仪却没有扎根在群众的心中。在比赛音乐会中,选手正在激烈的角逐,沥尽心血营造出了演奏者想要的气氛,而突然一个手机或者保温瓶掉地的巨响,全部破坏了演奏者辛苦经营的氛围;在选手生动活泼的演奏中夹杂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咳嗽的声响伴随着音符在音乐厅中来回荡漾,也不失是一首美妙的篇章。
尽管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有幸目睹了中国顶尖的音乐赛事,感受祖国不断对艺术与艺术人才的重视,加强了对文化艺术的投资,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祝愿祖国的文艺事业越来越红火,顶级的文艺赛事越来越专业化与系统化,艺术事业能更大地普及到老百姓中,更大丰富群众的非物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