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民族之乐,感受东盟之美
——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闭幕式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述评
2018-01-24马卓周
马卓周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2017年5月31日晚,在广西民族宫音乐厅成功上演了“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闭幕式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演出了8位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陈明志先生为中阮、打击乐和民乐团而作的《热带雨林之歌》、吕军辉先生的作品《绿城春雨》、刘灏先生为竹笛和民族管弦乐而作的音乐作品《红楼梦》、常平先生的作品《风弦》、中野浩二先生的作品《春之呼吸》、房晓敏先生的作品《火之舞》、温德青先生创作的作品《痕迹之四》、刘长远先生的《龙跃东方》。
音乐会上半场以香港籍作曲家陈明志先生的《热带雨林之歌》作为开场曲目,这是一首为中阮、打击乐和民乐团而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整体呈现的是一种神奇的音景,作品分六段进行呈现,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并在其中辅以佛朗明哥、克恰克舞、安克隆琴、印度的拉卡等世界音乐,共同展现人们对雨林的赞叹,及呼吁珍爱大自然的音声。当音乐变得更加活跃时,弦乐以装饰性颤音与中阮和打击乐融为一体,并且乐曲中不仅引入人声,也表现了作曲家灵感来源于自然的声音,更是将甘美兰乐器安格隆运用其中,相得益彰。
这部作品对演奏家配合默契程度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不仅熟知自己的声部旋律,还要了解音乐旋律的走向,掌握与此同时其他两个声部,并提前做好音乐进入的准备工作。舞台上,演奏家们用典雅的织体语言进行交流,作品在他们精湛的技巧下,一气呵成,激动人心!为音乐会的开场奠定了成功的基调。
第二部作品以简洁的手法、优美的音乐语言,描绘了绿城南宁繁华春烂的景象,由广西艺术学院吕军辉先生所作,音乐通过浓浓南国风韵的乐思,共同描绘了绿城南宁人们庆祝节日的欢乐、绿城山水的秀美等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表达了作曲家对绿城南宁的赞美之意。演奏者们将拉弦的技巧和艺术的表现有机结合,将感情与演奏的技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听众上演了一出“花影摇曳暗香动,绿茵尽染邕城春”的美好画境。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刘灏的《红楼梦》,让笔者听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儿,这是多么美妙的旋律啊!这是一首为竹笛和民族管弦乐而作。该作品是以经典历史题材《红楼梦》为创作纲要,总共分为梦楼,盛宴,葬花,惊变,离魂五个音乐段落。本作品以历史经典作品为参照创作,凸显中国优秀历史题材,并以五个精彩段落来演绎该作品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地域价值。这首乐曲对竹笛演奏技术挑战极大,无论在气息、技法与感情表达上。通过中国特色乐器竹笛来诠释民族文化经典,从作品的历史脉络来进行同质和异质的戏剧划分,从人物的性格框架通过音乐的渲染来表现表达,经纬交织,相得益彰。全部作品的音乐语言通过人工音阶的定性,具备特定的红楼梦历史情境的时代韵味,从结构的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叠合式线条展演,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高度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常平老师所作《风弦》,2015年受江苏民族乐团委约创作,同年首演于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这首作品取自白居易一首题为《琴》的诗:“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音乐没有刻意表述原诗的意境,而是着意诗中所欲表达的弦外之音。追求自由,不受风格与技术的拘束,音乐自然流畅,且又需要演奏家娴熟的演奏技艺以及高超的配合能力。
下半场音乐会可以说是风格各异,让在场观众兴奋不已。首先以日本作曲家中野浩二先生的二重协奏民族管弦乐《春之呼吸》,这部作品是为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闭幕式而作,本作品描绘了气象从冬至春的风景变化,由泰国独奏音乐家SantiUdomsri和PhongsathornSuthamfor倾情出演,直接将泰国传统乐器与民族管弦乐队进行交织融合,演奏们以娴熟的技艺,配以传统乐器,乐声雅致柔美,这种演出模式的确让我们看到了泰国音乐独特功能的一面,使声音、音色和表达更为丰富。不得不说,这部作品激发了在场观众浓厚的好奇心,我们屏住呼吸,将目光投放在舞台中央的两位泰国籍演奏家,这种表演令大家眼前一亮,也真正感受到了来自他国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创作。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房晓敏先生所作的《火之舞》,创作于2007年,首演于新加坡。据作曲家口述,首演运用了箜篌乐器,也是因乐团配置而定,在国内的乐团,一般都是以古筝取而代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乐曲的音乐素材取于印度的“木哈里、哈奴马托迪、恰拉纳塔、苏帕潘都夫拉里”塔特(音阶与调式)及“塔马尔”塔拉(节奏与节拍),以强劲、粗旷的音乐风格,描绘了新加坡印度族兴都教“蹈火节”(男人的舞蹈)的盛大庆典场面。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温德青先生创作的《痕迹之四》,灵感源于书法,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对作曲家而言,见到一幅好的书法就像看到一份乐谱可以联想到它的音响。作曲家将表现书法的轻与重,虚与实,快与慢,连与断,紧张与松弛运用到创作中,既体现了书法的张力,又使旋律的行进流畅,另外,时空与节奏的变换,加上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和唢呐的相互配合,使得唢呐的各种技艺在音乐中得以呈现,将书法的气势与唢呐融合于一体,作品中的“气”与“势”、唢呐的表现力更具象的呈现在舞台上,唢呐与乐队的配合,旋律婉转悠扬,却带有神秘静谧的色彩,充分表现了唢呐的独特音声景象。
音乐会最后以作曲家刘长远先生的《龙跃东方》完美收尾,这首为打击乐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而作,该作品完成于2010年4月份。《龙跃东方》由大鼓作为音乐的主奏乐器,并伴以丰富多彩的民族管弦乐配器,节奏欢快、气氛欢腾,乐曲以《茉莉花》为主题音调的音乐贯穿其中,整体显得雍容华丽、浩瀚之气势,乐曲在极快的演奏速度中不断变换节拍,产生了强烈的音乐动力,令人欢欣鼓舞,令人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闭幕式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至此已经接近尾声了,此次音乐周活动在秉承民族性、探索性、学术性等目标的前提下,是一场多元融合的音乐交流活动,更是为一个与外界良好交流的学术平台,也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我们期待未来的音乐周活动,不仅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提供了更多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机会,期待中国-东盟音乐文化之花永放光彩。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代音乐家责无旁贷的使命,作曲家们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创作题材,结合西方创作技法。以传统为基础,以创新为手段,用多元的视角创造出独具浓郁民族风情的作品,赋予传统文化生命的气息。整场音乐会在指挥家刘顺先生的引领下,给全场听众呈现了一台充斥着传统文化气息的听觉佳宴。
昨夜的音乐会,让笔者有机会近距离聆听民族管弦乐,并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在当今浮躁的大环境中,我们驻足匆匆的脚步,暂时远离嘈杂的市井喧嚣,安静的享受一场传递着质朴气息的国乐盛宴。民族音乐的美总是在不经意间,它悄悄在你耳边诉说着流传了千年的情感与故事。无需刻意的雕琢,只需用心感悟,器乐本无声,听者心有意。其实音乐何需懂呢,静下心来,我们已然人在画中,画在乐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