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24田华敏
田华敏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独特的节奏,逐渐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而深刻体会音乐所传达出来的心声,在深刻体会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欣赏。音乐欣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得到音乐的熏陶。音乐作为小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音乐欣赏中锻炼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音乐态度。因此,小学音乐教学的鉴赏课的效果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吸收,在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吸收效率能极大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开展音乐互动课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得到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的培养。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对文化的吸收,同时还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培养。音乐欣赏课让学生直接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使学生直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奥妙,在互动中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因此,欣赏互动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挖掘作品中所蕴含情感,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带来的感动。在老师的引导和辅助下,学生在逐步地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
二、如何开展音乐互动课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欣赏课型互动教学模式中,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中的辅助性地位。老师应该逐渐放开对欣赏课的控制,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将自己在欣赏课上得到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并由音乐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老师在得到这些反馈后,再决定下一次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学生在间接的主导课堂内容,老师将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新领域的探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飞跃彩虹》这首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律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音乐节奏的改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进行音乐的赏析,对照歌词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中包含的一些鉴赏技巧,在感受歌曲时,歌曲传达的情怀激励学生从小就心存梦想,并为梦想奋斗。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音乐欣赏课是一种互动性的课程,必须含有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生动的课堂环境。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容易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互动,深刻的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态度,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懂得如何欣赏音乐。举例来说在欣赏《咏柳》这一黄梅戏曲时,老师可以提问小朋友:小朋友,老师想问问你们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在适当的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适当的使用多媒体穿插一些柳树的图片,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想柳树在微风中摇摆的姿态,为接下来的水袖表演做准备。音乐鉴赏和音乐互动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而老师自身体现辅助性的作用,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可以避免他们被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失去音乐创新能力,可以从一些新的角度进行音乐欣赏,从相同的音乐作品中发现不同的亮点。互动性的课堂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学生可以在这个宽容的环境氛围下可以形成一些独特的音乐赏析能力和独特视角。比如,在进行民谣的赏析过程中,大多数的学校都是通过进行部分少数民族歌曲及音乐的赏析来进行民族音乐、舞蹈的理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民族音乐的检索,在得到一定的成果后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上,通常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唱一和的进行音乐学习。这种授课形势枯燥无趣,学生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音乐赏鉴能力一直提不上去,教学质量不高。为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欣赏课型互动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这种方式值得在广大小学音乐老师中推广,帮助小学生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启保.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规律探究[J].汉字文化,2017,13:85-86.
[2]杨洋.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23:220-221.
[3]霍颖楠.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6:186.
[4]苏玥.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