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器乐创作与现代电子音乐创作的比较研究
2018-01-24任红军
任红军 李 宾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一、创作材料的来源
(一)传统器乐创作的声音来源
声学乐器正常演奏的乐音以及部分非常规奏法形成的噪音是传统器乐创作的主要声音来源,除此之外,还有相关声乐作品,但是,这些声音的选择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物理条件的限制,只限定在正常的人声范围。所以,大部分作曲家更愿意从器乐的演奏中寻找创作灵感。
(二)电子音乐素材的来源
电子音乐借助相关电子设备,能够对相关音乐素材进行处理,打破了以往音乐创作中的声音使用界限,从而形成作曲家想要的效果,这也激发了作曲家创造声音的欲望。当下电子音乐创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传统采声,以乐音为主;自然生活中的任何声音;电子设备自动合成的声音。这三种方式已经形成了极大的素材库,作曲家的创作也因此能够打破传统,追求创新,推动音乐发展进步。
二、音乐组织的方式
(一)传统器乐组织的方式
传统器乐的组织方式显示为线性的思维方式,整个组织过程就是在“编制音符”,让节拍构成了整个曲子的节奏,音符就是曲子的旋律,而曲子的体系是用音阶、和声以及复调的形式构成的。曲子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法则进行整合,达到了无调性的效果,但是并没有较好办法能够解决音乐中其它因素的配合问题。
(二)电子音乐组织的方式
电子音乐的组织方式与传统器乐组织方式大相径庭,电子音乐采用的是非线性方式“组织声音”。即在最开始进行声音录制采样,到用电子设备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整个曲子从时间方面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所显示的空间图形的密度、规模及运动趋势作出科学的调整,就这一点来看,电子音乐的组织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组织方式,新的组织声音的方式让曲子得以完善,协调了各方面因素的配合。
三、构建曲式的主导观念
(一)创作理论为基础,模式固定化
直到20世纪初期,之前的音乐创作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虽然有不同的音乐种类,但是他们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因此,同一种风格的曲目模式大多固定化,包括曲目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具体音乐元素等已成为共识,作曲上的创新一直很难挣脱束缚,创新音乐形式。也有不少作曲家进行尝试,对曲目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都做出了调整,这也使得歌曲的构建模式开始走向多元化,但是,这仅仅只是帮助他们挣开了原来的调性束缚,音乐的创作又进入到了另一种固定的模式。
(二)组织方式优化助推曲式观念的构建
电子音乐的出现让作曲家们开始运用电子设备对音色进行处理,这为打破传统音乐创造方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在电子音乐的制作过程中,对所收集的音乐素材进行了声音可视化处理,原本不可见的音调,现在变成直观的空间分布并能够根据其分布的密度、规模以及运动的趋势等进行排列组织,也能够方便作曲家对他们进行特殊安排,所以曲目的创作不再固定于一个结构里,整个音乐的创作呈现出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
四、作品的最终形态与传播方式
(一)传统创作中作曲家与演奏者分离
在有电子音乐创作方式之前,作曲家的创作只能依靠大脑。作曲家们将大脑中合适的旋律记录下来。这种书面乐谱的完成标志着整个创作过程的完成。然而由于演奏者与作曲家是分开的,即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在作曲过程中,没有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作曲家没有办法直接迅速地听到自己乐谱的效果,音乐毕竟是一种听觉艺术,及时作曲家有良好的内心听觉,也无法通过直观的整体效果,就更无法直观地发现曲目中的问题所在。
(二)电子音乐实现一体化
电子音乐借助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创作、演奏、传播的一体化,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音乐的创作方式也有所改变,并且产生了与传统创作曲目观念截然不同的新的创作观念,打破了先有乐谱后有实际演奏效果呈现的固定流程,在创作的同时作曲者就能够听到实际效果,也就是将原有的一、二度创作合并到一起了。然而电子音乐是以音响的形式存在的,由于电子音乐音响具有的特殊性,传统的记谱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乐谱的完整记录了。很多新的记谱方式也就由此衍生,这些记谱方式多是以图形为主,或者用数字作为参数。
(三)传统器乐创作与电子音乐创作的结合
电子音乐在发展初期就吸收了传统创作方式的种种观念和技术手段,当下,电子音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中国还有很多丰富的民族性极强的音乐,音乐的发展在于不断地创新。如果能将民族与流行相互渗透与融合,将各种元素在创作的过程中上产生激烈的碰撞,一定能够推动音乐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流行的过程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尺度的把握,在处理民间素材时,不能让现代技术冲淡其特色,而是要将民间素材的感染力充分展现出来,这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器乐与电子音乐在碰撞中产生共鸣,促进音乐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媛.传统器乐创作与现代电子音乐创作[J].大众文艺,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