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通俗文学关键词的兰亭序

2018-01-24

书法赏评 2018年6期
关键词:兰亭序兰亭集序兰亭

提起兰亭序,人们马上会想到“天下第一行书”和“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等称谓。从它对后世书法的巨大影响来看,它的确不负“天下第一”的盛名,但更引人关注的是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兰亭序》的真伪引发了后人无数的笔墨官司。或许就因其真伪难辨,兰亭序竟成为了通俗文学中的一个热词,唐隐的《兰亭序密码》、王觉仁的《兰亭序杀局》等通俗文学作品都涌上了文坛,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我们能够发现一些颇有意味的问题。

将兰亭序作为关键词,无疑增添了通俗文学作品的悬疑因素。在《兰亭序密码》的开篇,作者唐隐便一本正经地列出了关于《兰亭序》的历史事实,指出:“《兰亭序》真迹藏于何处已成了一个谜,而《兰亭序》的真伪之辨更是绵延千年。”[1]自宋代开始,就有人对传世的《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作表示怀疑,但因缺乏出土文物的印证而不得深入。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学者对此进行考证,主要立场是否定此帖为王羲之所作。20世纪60年代,在南京郊外陆续出土了几种东晋时代的墓志,郭沫若就其中的《谢鲲墓志》和《王兴之夫妇墓志》撰写了两万余言的考据专论《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刊于《光明日报》1965年6月7日和《文物》1965年第6期),引起学界的强烈震动。高二适认为,郭氏所论“惊心动魄”,“此乃不啻在帖学作了一大翻身。”[2]章士钊惊呼:“夫如是,吾诚不知中国书法史,经此一大破坏,史纲将如何写法而可!”[3]一场“兰亭论辩”就此开始。在这场论辩中,启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回来再看今传的《兰亭帖》,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不用拿《二爨碑》来衡量比较,即用《丧乱帖》、《姨母帖》、《奉橘帖》等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也不相同……从书法风格看,《兰亭》既与《丧乱》、《姨母》等帖不同,而《丧乱》、《姨母》等帖既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的必定不是写《丧乱》、《姨母》等帖的人,就是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启功《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

不过,认为《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的学者也不在少数。南京大学教授侯镜昶结合出土书迹和东晋墓志,认为“东晋时已有不带隶意的真行书出现”,“王羲之是改革旧书风、创造新体真行的代表人物”(侯镜昶:《论钟王真书和 〈兰亭序〉的真伪》《南京大学学报》1977年第3期)。喻蘅引用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安碑林发现的南宋整拓《圣教序》,驳议20世纪60年代的否定论者以“大量字迹集中摹自《兰亭序》,构成《圣教序》的基本框架”为论据,认为《兰亭序》应是真迹(喻蘅:《从怀仁集 〈圣教序〉试析 〈兰亭序〉之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有关《兰亭序》的争论作了认真的检讨,所论主要有如下几点:对史籍中的隶书、楷书等概念进行了内涵上的界定;认为《兰亭序》的后半段与王羲之典型个性、生活背景和思想相符;指出《兰亭序》帖为王羲之时代所必有。徐复观在文末指出:“‘求真’是构成学术尊严的重要条件;而学术尊严也是构成一个国家民族尊严的一部分。”[4]

即便有了这些较为细致的论辩,对《兰亭序》真伪的考证仍在学界延续。近年来发表于各类期刊报纸的关于《兰亭序》考证的文章还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陈雅飞的《中国大陆<兰亭序>真伪论辨回顾》(《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张传旭的《<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问题》(《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张东华的《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论证<兰亭序>真伪》(《书法赏评》2018年第1期)等等。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很多年里,还会有很多人去探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所隐藏的秘密。《兰亭序》真伪难辨的隐秘构成了通俗文学作品中引人注意的悬疑因素,在《兰亭序密码》《兰亭序杀局》等作品中,作者以《兰亭序》为线索,编织出种种谜题:《兰亭序》真迹因何绝迹人间?《兰亭序》关乎大唐天下的秘密到底如何?玄武门之变参与者留下残缺的血字遗言究竟是什么?唐太宗遍寻王羲之墨宝的真实目的何在?暗潮汹涌的神秘组织是何方人物?裴玄静、萧君默等人物的身世之谜又作何解?这些谜题吸引着读者们的眼球,刺激着读者们的神经,使得这些通俗文学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将兰亭序作为关键词,赋予了通俗文学作品历史的厚重感和苍凉感。“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中所提到的唐宗指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有唐一朝的盛世繁华,正是由此人一手打造。然而熟悉历史的人也知道,精明强干的帝王往往会有一个柔弱的继承人,如雄主李世民也是如此。太子承乾被废,三子吴王李恪被“舅舅”长孙无忌以谋反罪名害死,四子魏王李泰因争夺皇位被幽禁,五子齐王李佑造反被贬为庶人,六子李愔荒淫无度被贬为庶人,七子李恽被诬告谋反惶恐自杀……唐太宗共有14位皇子,被贬被废不得善终的有12人,最后继承大统的就成了暗弱无能的第九子李治。后面的故事我们同样熟悉,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正是李治的妻子。

这样叙述历史人物看上去简单,但对于这些人物自身而言,曾经的权谋设计、你争我斗可谓在刀尖上跳舞,怎一个刺激精彩了得。唐隐、王觉仁等作者便借助了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作为他们小说的故事背景。把故事安排在这样一段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时期,小说的精彩程度固然可以预测,但如何让故事在不脱离历史的条件下高于历史,发展出自己的行事脉络,也非易事。在《兰亭序杀局》中,《兰亭序》成为了整个故事的破题之物,也成为了让整个故事推陈出新的关键。《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军政高官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在这副书法作品中,共有20个之字,且每个之字写来都形态各异。这幅书法作品向来为世人所推崇,这当中要数李世民为甚,他曾举国之力寻找《兰亭集序》,将其陪葬昭陵,此后《兰亭集序》便不知所踪。

在王觉仁的笔下,《兰亭集序》成为了扰乱大唐的关键事物。流传至今的寻找《兰亭集序》,智取辩才藏书的故事也因此为了小说中的素材,与这一场夺嫡之争扯上了莫大的关系。可以说王觉仁颇擅织网,他将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各不相干的事件联系了起来,并且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与使命。他的小说也由此脱离了单纯的趣味性,相应的,重读历史、一窥真相则成为了读者去翻阅史书的绝佳动力。据有关学者考证,永和八年,东晋北伐却大败而归,作为被时人誉为“有裁鉴”“以骨鲠称”的王羲之内心焦急忧愤。在主幼国危、内忧外患的时候,王羲之以兰亭集会为掩盖,秘密组建了一支武装力量。为了证明这一切的真实可靠,作者引用了王羲之的诗句“为居时任,岂可坐视危难”用以明志,同时还列出了参加兰亭修褉人员的身份、官职,以此说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集会。同时王羲之家族在起名中重复使用之字,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先生认为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

这样的推断看似荒诞不经,但却符合逻辑。《兰亭序杀局·1》中王羲之隐秘身份的解读,《兰亭序杀局2》中天刑组织在淝水之战中贡献出的制胜之力等,都为作者所编织的故事提供了坚实的逻辑支撑点。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有太多的偶然性与戏剧性,比如苻坚大军是自动后退让出阵线,何以兵败如山倒?王觉仁以其构想的天刑组织解决了这些漏洞。天刑组织渗透进了苻坚大军中,朱序正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他及其下属散布谣言、带动逃跑致使苻坚大军兵溃。与此同时,秦军主将苻融的坐骑也被天刑组织动了手脚,所以一军主将的马才会被乱军挤倒,为人所杀。这些内容自然是出自小说家的演绎,但其中的合理性却不得不为人所叹服深思。历史真的只是纸面之上的那短短几行字吗?肯定不是。但在今天,我们也确乎无法窥探到当年的真相,也许小说家所言就是事实。

当正史与疏漏发生碰撞,虚构的小说就成了绝佳的出口。从古至今,话本传奇屡见不鲜,也从某种层面证明了人们对历史真实的一再探寻。但小说终究是小说,就如同《三国演义》无法替代《三国志》,可是好的小说却也有着强大的力量,它会让人对那段历史着迷,会让人不断的去研究探索,从而获得发现真相的力量。虽然真相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无法寻觅,就如无嗔法师的控诉:“世上哪有什么《兰亭序》的真迹!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欲望和花样翻新的欺骗——假的!全都是假的!”[5]几千年的历史燃烧成两个硕大的字:“俯”“仰”。

将兰亭序作为关键词,使通俗文学作品具有了传统艺术的美感。在《兰亭序杀局》中,作者写道:“此刻,人到中年、略显发福的太宗李世民正专注地伏案临帖,手中一管碧翠雕饰的象牙紫毫在洁白的宣纸上虎步龙行。落墨之处,笔力遒劲,气象宏伟。他所临之帖,正是王羲之留存于世的著名行书《快雪时晴帖》。此帖只有四行、短短二十八字。李世民在铺展开的长纸上一遍遍反复临写,一直写到宣纸末端,才意犹未尽地戛然收笔。”[6]这样的描写使得风云激荡的故事情节蕴含了一丝安静的气息,《兰亭序密码》中的武元衡也有临帖的动作:“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笔墨所及之处,正充斥着老友相聚其乐融融的欢欣。往后王羲之笔锋一转,开始感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却是武元衡再也不愿去触碰的部分了。

谈到兰亭序为通俗文学作品增加了美感,那么有一个作品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周杰伦演唱的歌曲《兰亭序》,由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收录在周杰伦2008年发行的专辑《魔杰座》中。2011年,周杰伦在央视春晚上演唱了这首歌曲,并获得了2011年CCTV春晚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评选歌舞类节目三等奖。歌中唱道:“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这首歌曲因其旋律的优美和歌词的古雅而广为传唱,一些当代批评家认为诗歌衰落了,或夸张地说诗歌已死。其实当代诗歌广泛地生存于歌词之中,很多歌词都是优美的诗,同时也有一些诗被谱了曲,比如海子的《九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范伯群认为:“文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以‘通俗’起家的。”“在文学之树上,雅文学固然枝繁叶茂,而俗文学亦郁郁苍苍。它如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地深深渗透于民间,像血液循环于大众的血脉之中,成为市井下里巴人的主要精神食粮。”[7]其实,据笔者所知,通俗文学因其极强的可读性,不仅为下里巴人所关注,也常常摆上高级知识分子的案头。我们在关注雅文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通俗文学。中国当代的通俗文学不仅具有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还具有丰富的世情价值和市场文化运作价值.尤其是将《兰亭序》等富有传统文化因子的素材融入通俗文学作品,就使得通俗文学作品具有了更为广泛多元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兰亭序兰亭集序兰亭
向明月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书法作品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ТРИ ШЕДЕВР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