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2018-01-24张望
张 望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
脑卒中(Ischenmic Stroke,简称 IS)是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据相关资料统计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1]。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rheu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 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NAF的发病率约为0.77%[2]。我科于2016年12月收治1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采取抗凝、左心耳封堵术等有效治疗措施,患者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年龄65岁,患者入院时主诉心慌、胸闷自行服药后无法缓解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2年,3个月前因缺血性脑卒中在外院治疗,好转后出院。患者长期遵医嘱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入院后遵医嘱进行常规化验检查,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心耳射血分数<0.20,左心室射血分数<0.50,头颈部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存在复合型粥样斑块。患者具有栓塞高危因素[3],CHADS2评分为3分,符合左心耳封术指征[4]。患者入院后第5 d遵医嘱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具体操作如下:经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房间隔,进行左心耳造影,根据结果测量左心耳开口处直径,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左心耳直径1.2倍的封堵器,通过鞘管将封堵器送入左心房,将伞状尖端置于左心耳固定后将封堵伞打开,再次造影确认心耳被封堵且无明显渗漏,遵医嘱进行食管超声检查确认封堵伞未堵塞左上肺静脉开口,确认位置无误后解除锁定,释放封堵器。术中重复造影显示患者左心耳形成急性血栓,立即抽吸血栓,追加肝素;再次造影未发现血栓形成。患者术毕返回病房继续给予抗凝治疗,患者住院时间17 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此例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容易反复发生栓塞,威胁生命安全。入院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由于存在反复发生栓塞的高危因素,因此遵医嘱选择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前责任护士遵医嘱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患者鼻导管持续氧气吸入,氧流量2 L/min,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术前24 h内遵医嘱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EE)等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等手术禁忌症。护士嘱患者检查前4 h内禁食,检查后1 h内进食少量温凉流质食物,减少操作对食道粘膜的刺激。
2.1.2 术前用药护理 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常规给予抗凝、纠正心律失常治疗。入院后护士遵医嘱给予患者胺碘酮5 mg/kg静脉滴注,输液速度20滴/min,改善心脏功能。术前3 d遵医嘱停用利伐沙班,改为阿司匹林300 mgQN+氯吡格雷50 mg Qd抗凝治疗,同时遵医嘱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口服治疗,以保护胃黏膜,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2.1.3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入院时,责任护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存在重度焦虑症状。根据评估结果,责任护士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主要治疗措施及康复效果,减轻其心理压力,并告知患者激动、焦虑等负性心理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提高其重视程度。患者术前焦虑评估结果显示不存在焦虑症状。
2.2 术后护理
2.2.1 肢体护理 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右下肢肢体制动6 h,每30 min观察患者肢体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及感觉情况。术后12 h护士遵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右下肢活动度<30°,活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24 h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术后急性并发症,护士遵医嘱协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术后1~3 d,责任护士每日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每日 2次,每次 15~20 min。术后 4~7 d,护士遵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室内床旁活动,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每日3次,每次10 min,患者每次活动距离不超过500 m,避免造成患者劳累不适感。术后第8 d直至出院,护士协助患者恢复日常活动,每日3次,每次20 min,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在患者活动期间,护士嘱患者右下肢活动度不得超过90°。
2.2.2 穿刺部位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因此伤口护理是此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患者术毕返回病房,遵医嘱在右下肢制动的基础上给予沙袋压迫3 h,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护士嘱患者术后右下肢可以轻度活动,不可剧烈活动,以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患者术后12 h在床上活动期间,右下肢大幅度屈曲,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并伴有少量皮下血肿。护士遵医嘱立即给予右下肢制动2 h,穿刺部位给予局部加压包扎,遵医嘱冰袋持续冷敷6 h Qd,密切观察穿刺部位伤口情况。术后12 h患者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症状消失,术后24 h患者穿刺部位周围皮下血肿吸收。
2.2.3 术后用药护理 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术后4 h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 IH,每12 h给药一次连续3 d,第4 d开始改为口服利伐沙班20 mg Qd。此例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血栓,术后遵医嘱加强INR的监测;从手术当日开始阿司匹林口服剂量缩减至100 mgQN+氯吡格雷50 mg Qd,护士嘱患者饭后30 min~1 h服用,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护士每日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瘀斑、眼底出血、血尿等药物副作用。遵医嘱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钠1.5 g静脉点滴Bid,连续使用3 d,预防感染。术后3 d内,遵医嘱每日监测患者凝血常规,观察用药情况。此例患者住院期间凝血功能正常,未发生严重出血。
2.2.4 饮食护理 患者在全麻下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术后6 h内遵医嘱禁食水,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物窒息。此例患者术中反复造影,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术后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1 500 mL静脉点滴,输液速度30滴/分,术后6 h可以进食后每日饮水量保证在1 000 mL以上,进行水化治疗。患者术后24 h肾功能监测结果正常,未发生对比剂肾病。术后第3 d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护士指导患者按照一日五餐的饮食原则少量多餐,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嘱患者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出院后半年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以轻度活动为宜,告知患者遵医嘱服用抗凝药至少6个月,根据随访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随访时间安排为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每次随访均需要做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12导联心电图,判断封堵器位置是否良好。
3 小结
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往往病情严重,致残、致死率较高,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此项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大量推广。护士认真把握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细节,通过敏锐的观察、迅捷的反应和专业的救治,可以配合医生把手术风险降至最低限度,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1〕白冰,代大伟,张黎明.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及抗凝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24(5):568-573.
〔2〕Chang Y,Yang LY,Zhang MC,et al.Correlation of the UGT1A4 gene polymorphism with serum concentratio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lamotrigine in Han Chinese of Northern China[J].Eur J Clin Pharmacol,2014,70:941-946.
〔3〕Demaerschalk BM,Kleindorfer DO,Adeoye OM,et al.Scientific Rationale for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for Intravenous Altepl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6,47:581-641.
〔4〕王琳,胡玉芳,郦明芳,等.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围手术期护理 [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5):1393-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