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影响下的蒙医药档案跨文化传播研究
2018-01-24王倩
文 / 王倩
蒙医药是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医药的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部门不仅组织了大量的经典古籍挖掘与整理工作,而且创办了许多与蒙医药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为蒙医药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专业的人才,这为我国蒙医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将蒙医药弘扬光大,如何有效保护及传承蒙医药文化,成为现代蒙医药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建立有效的档案机制并对档案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对蒙医档案翻译开展跨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有助于蒙医药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向全世界展示蒙医药的博大精深,让更多的人从蒙医药中受惠。
一、“一带一路”影响下的蒙医药档案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深入,按照国际标准对蒙医药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发现,我国现阶段蒙医药档案的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建档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性管理。蒙医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手段与养生理念,其在医疗价值方面的独到之处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虽然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一些蒙医药工作者侧重关注蒙医药的临床与研发,对于档案建设工作不太重视,把档案建设工作看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对蒙医药档案建设的忽视,以及缺乏系统化及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大量的珍贵医药史籍资料保存不当,蒙医药的研发也缺失理论依据。
其次,档案管理体制落后,缺乏信息化档案机制。一直以来,我国在蒙医药档案的管理上都是比较传统、封闭和松散的,仍然是以手工的方式来进行档案的收集和检索,这样的管理模式无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与开发。管理上的不到位,也导致一些有经验的蒙医药配方流失严重,甚至出现即将失传的情况。各医疗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网络,在蒙医药的档案方面都是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存放管理,在档案信息的共享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这都对蒙医药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
再次,档案条理性不完善,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管理业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需要做到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现阶段我国许多蒙医药档案无论是在管理的标准上,还是在管理的内容方面,都还没有统一规范。各蒙医药研究院在相关档案的管理上存在着“各自为战”的情况,往往是按照自身的理解来进行档案管理,造成一些需要纳入档案管理的资料没有被纳入。此外,许多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严重缺乏,使得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效率十分低下。[3]
二、“一带一路”影响下的蒙医药档案建设策略
蒙医药档案指在蒙医药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它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蒙医药档案也是蒙医药历史发展轨迹的最重要载体,是进行蒙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最重要依据,更是确保蒙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宝贵信息资源。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保护与传承政策,突出了对蒙医药文化的发展以及蒙医药档案建设的重视。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蒙医药档案的采集、整理以及保护工作。另外,市场对蒙医药需求的不断扩大也对蒙医档案的建立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岸以及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合作,也呼唤蒙医药文化的跨文化交流。系统而规范的蒙医药档案,是蒙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基石。
蒙医药是蒙医治病救人的主要手段,是传承传统蒙医知识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已经享誉世界的中医而言,蒙医药的传播与传承就显得单薄。蒙医药作为蒙医学中的重要成就,需要整理出规范、科学、系统的蒙医档案来延续历史。蒙医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及蒙古国传承了3000多年。虽然蒙医药有着丰富及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真正掌握蒙医理论和技能至少要学习3年至5年。蒙医绝大多数独特的疗法掌握在个别医者手中,有的则散落于民间,或仅在小范围内流传。[4]蒙医疗法至1980年代不断呈现出濒危的状态。许多蒙医药文献典籍档案内容缺项问题严重,书写也极不规范,给当代人的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题。目前我们对于蒙医药药方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也不到位,致使很多档案都出现了断档的情况。蒙医药作为中国医药以及世界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面对原生态蒙医药资料的流失,蒙医药档案的传承以及保护工作是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对蒙医药档案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可以为我国医药事业贡献非常多的经验和理论,助推蒙医药事业的国际化进程,而且可以推动世界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
建设蒙医药档案,首先应该加大蒙医药档案的收集工作,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机制,助推蒙医药朝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医疗技术的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其次,升级蒙医药档案的传统模式,实现信息化档案和网络资源建设。我们应当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蒙医药档案的管理,为蒙医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储备,使蒙医药知识得到很好的继承发展。
三、“一带一路”影响下的蒙医药档案跨文化传播方式
蒙医药的发展经历了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经济等一系列优势。蒙医药不仅可以实现多种临床病症的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的疑难病症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如果能将记载蒙医药的档案译介成“一带一路”沿线的多国语言及国际上普遍流通的英语并向国际市场推广,会有很高的经济前景。对蒙医药档案进行跨文化诠释,不仅可以使蒙医药的疑难杂症治疗方法在国内得到推广,还可以使其治疗手段以及养生理念在国际得到传播。随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融合,蒙古民族在发展蒙医药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吸取其他医药学的重要发展经验,有效丰富蒙医药的内容。
现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传播方式应运而生。新的传播方式克服了时空限制、语言障碍、高成本等弊端。以此为发展契机,设立门户网站,能让蒙医药档案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向更广阔的国际空间发展,也能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
加强蒙医药档案文化的建设,研发多语种译文资源,是重中之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行,沿线国家以及地区目前已经开设了134所孔子学院,各类中国文化活动开展近8000场,受众达到了270万人。[5]至目前为止,中医孔子学院在世界上已经有四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我国可以将蒙医药的学习作为特殊内容融入到孔子学院的教学中。这不仅可以增加各国人民对于中国蒙医药的了解,还可以推动蒙医药与世界各国优秀医学文化相结合,可以促进蒙医药在融合中实现发展,加快蒙医药档案的跨文化传播。通过译介的手段,可以加大蒙医药档案的交流传播与跨文化传播。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将蒙医药档案整理为蒙语及汉语,译介为外语的文本甚少。与各民族文化一样,蒙医药文化和档案是可译介的。蒙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也包含俄语、哈萨克语、土耳其语,还与日语相通。上述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相同语系的文字翻译起来比较有优势。在译介的方法上,要注意译介标准,采用灵活的创新手段,吸收前人成功的译介经验,将蒙医药档案文化推向世界,使之交融发展。其次,弘扬蒙医药档案文化需要有国际化传播的视野,对蒙医药档案译介传播需要做出整体规划,运用恰当的译介传播策略和方法,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利用。只有通过蒙医药档案的有效译介传播,才能扩大蒙医药档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蒙医药档案等优秀中华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四、对蒙医档案在跨文化传播中机遇与挑战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给蒙医药档案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不仅有助于弘扬蒙医药文化,还能提升国际形象。大部分蒙医药研究者对于跨文化交流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档案建设还停留在纸质档案和档案柜保存的状态,档案的各个工作环节仍主要依靠手工来处理。少数地方实施了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同步管理,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站进行收集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6]蒙医药在档案存储过程中应充分实现现代数字化以及信息化,这样才能实现蒙医药档案的良好存储和馆藏,才能有利于它的跨文化传播。
璀璨的蒙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东方传统医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传承和传播价值。对蒙医药档案的文献资料进行保护利用以及跨文化传播是蒙医药档案文化走出去的一项基础工程,对蒙医药档案建构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蒙医药历史档案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和跨文化传播,不仅保护了历史文物,也能够为学者深入研究蒙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好文献保障。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蒙医药档案的建设和保护变得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