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索引的功能和类型

2018-01-24景月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民歌音乐

●景月亲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一、引言:索引及其在音乐领域的应用

索引是整理、开发、利用文献资源的重要工具。其显著特点在于,它可以深入、灵活地标引被索引的文献或文献集合,并以极简洁的形式对读者或用户起到指示与引领作用。索引的功能不仅可以多途径、多渠道揭示文献、方便查检、节约查寻时间,而且浏览一部专业索引,往往会对知识发现、学术研究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索引又称引得、通检、备检、串珠等,是在字书、韵书、类书、书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西方现代索引技术传入中国。20-30年代,大批著名学者如林语堂、胡适、梁启超、陈垣、顾颉刚等,以及图书学界先驱人物如杜定友、万国鼎、刘国钧、钱亚新、洪业等广泛参与索引宣传运动,唤起了学术界和图书馆学界的觉醒。这场此后已经被证明影响深远的“索引运动”,是在“五四”运动后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化的思潮下,许多知识分子深感陈腐落后的治学方法束缚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纷纷要求改革、要求进步而掀起的。其主要精神实质是倡导科学的读书方法,探寻提高学习与科研效率的有效途径。而索引被认为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工具。

“索引运动”标志着我国索引事业完成了从古代索引向现代索引的过渡。这场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不仅革新了学人的观念,也大大激发了各方面编纂索引、研究索引的热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引进国外的索引法、编制大批索引、开展索引理论研究、出版索引专著、开设索引课程、建立索引学术组织和索引编纂机构,等等。

与此同时,索引的理念、方法、技术也逐步向各个学科领域拓展、渗透,促进学术进步与学科发展。时至今日,索引的应用进一步拓宽。在新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索引焕发了新的生机。基于索引原理的搜索引擎、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各类大型商业性数据库、自建特色型专题性数据库大量涌现,为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追根究底,索引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当功不可没。

索引进入音乐领域,具体始于何时,暂时未做考究。在西方,受《圣经》索引编制的影响,索引较早地介入到了作曲家作品的整理研究之中,并且卓有成就。在国内,索引与音乐的结缘,虽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量级音乐人物的号召和身体力行,无疑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立于1930年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曾经编制出版各类索引60多种80余册,享誉学界。[1](P19)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即于 1936年-1937年间以研究员身份供职哈佛燕京学社,同时兼授燕京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2](P187-190)拥有传统文献学底蕴又深受西学思想影响的杨先生,[3](P66-70)在此后的音乐文论或讲学中,数次提到索引问题。连载于1942年-1944年《乐风》杂志上的《国乐前途及其研究》①中,杨先生呼吁音乐界同行要重视收集整理那些仍“散在民间、在奏唱者乐器上、歌喉中,连书面的乐谱都未曾有过”的史料,以及“古书中无限贵宝的音乐材料”,要“从卡片索引工作入手”,在“搜罗、分析、比较、归纳”方面下工夫。[4](P4-15)1980年,耄耋之年的杨先生在《音乐史问题漫谈》[5](P12-18)的讲学中,谈到四个问题。其中第三个,专门谈到索引工作。杨先生慨叹,“中国音乐史的资料很丰富,统计工作、索引工作都做得很不够。”他认为,“昆曲、古琴这两样东西在中国历史比较长,音乐比较重要,首先应该统计起来”。他对查阜西、储师竹、曹安和等人在古琴、昆曲曲谱方面的索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再次呼吁音乐界重视并加强索引工作。

在杨荫浏等前辈音乐家的呼吁和带动下,情况开始好转。突出体现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志书”)②相关音乐集成志书的资料收集、整理及编纂方面。“集成志书”工程浩大,每部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元按卷编排出版。各省市区卷,视情况不同编制有各类专业细目和配套索引,极大地发挥了这部文化宝典的检索使用功能。此后,许多音乐工具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音乐百科词典》、《音乐百科全书》、《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等都编纂了相应的配套辅助索引。一些图书、歌曲集也开始重视并配有索引。不仅如此,有些专业图书馆如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等,也基于馆藏开发利用,编制了系列专题曲目索引或音乐论文专题索引③。客观地讲,在上述各类情况作用下,音乐领域陆续出现了一批专门索引,有相当一部分索引编得很有特色,兼有很高的专业水准。

基于对所有上述现象的考察,本文谨选取极具专业特色的音乐作品之索引问题展开梳理论述。行文过程中,音乐作品索引在不同语境下,会以作品索引、曲谱索引或曲目索引代称,本质系同一概念。

二、音乐作品索引的功能体现

索引进入音乐领域,对音乐作品的整理、开发、传播、利用及研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索引与西方音乐作品的整理

索引在西方音乐作品整理中发挥作用,与记录音乐作品的乐谱文献在西方的出版传统有很大关系。15世纪末以来,随着印刷技术传入西方并不断改进,音乐作品得以大量复制,并在更大范围迅速传播。在这一进程中,音乐作品的出版,从早期的以单个作曲家的作品选集为主,发展到按著名作曲家的个人作品全集出版,再到区域性的以国家为单元的作曲家系列作品集纷纷面世。[6](P95-104)与此同时,对作曲家作品的收集、整理、研究,也从早期来自作曲家的子女、学生,发展到音乐史学家、出版家、图书馆学家竞相参与。伴随乐谱出版事业的繁荣景象,各种诸如“学术版本”、“评论版本”、“实用版本”、“演奏版本”等等的大部头音乐作品集大量出现,形成了许多西方音乐出版社持续至今的乐谱文献出版传统。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种新的作曲家全集版本盛行,“这些新版本大多比以往的版本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内容:包括了作曲家本人的手稿、早期版本、草拟稿、作品改编曲、生平图片及复制版本等大量被早期版本删去或不重视的原始资料。”[6](P95-104)至此,全集的内容更趋完备,文献史料性进一步增强。

如何向读者全面、有序地展示这些动辄数十上百卷的“全集”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此大部头作品集盛行的背后,索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西音图书馆新近收藏的德国熊骑士出版社的部分作曲家全集为例,《莫扎特作品全集》全套111集,几乎每集书后均附有分别按作品号、按作品体裁类型编制的作品索引以及按照作品涉及的有关人物、事件、地点编制的索引。又如《巴赫全集》,全套117册。除了作品分册,类似《巴赫一生中的图片文献资料》分册,索引也编制得可圈可点。人物索引,从出版人、发行商、印刷者、注册人、收藏家、图像制作人、艺术家等,无不包罗其中。另外,还有专门的地名索引、作品索引。读者有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点无一不成为被索引的对象。这些索引,不仅多途径揭示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为人们宏观把握和实际检索利用作品带来了方便。而且多维度的信息挖掘,为人们全面学习、探讨、研究作曲家及其作品提供了各种线索,全集的文献史料价值得以成倍增长。

(二)索引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

索引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整理和传播中发挥作用,当以“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相关音乐类“集成志书”的整理编纂为突出代表。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广大的民族民间蕴藏着无比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根据著名音乐家乔建中先生的研究,[7](P56-62)早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杨荫浏等人即开始对京冀、苏南地区民间音乐进行记录整理,三四十年代延安“鲁艺”师生对陕、甘、宁地区民间音乐记录整理。建国以后,我国分别于1949-1963、1979-2009,分省、市、区的对全国性民间音乐进行普查、记录、整理,最终编撰完成十部“集成志书”。该项目自1979年陆续展开,历时30年全部完成。累计4.5亿字、298卷、400册。与音乐相关的有七部,内容涉及民歌、戏曲音乐、民间器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祭祀音乐、曲艺音乐、歌谣等。“集成志书”第一次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散落在民间的无形精神遗产,集中起来变为有形的文化财富,为研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供了系统、丰富、可靠的资料。

如此卷帙浩繁的文化工程,其资料组织编排、揭示利用,目录索引实可谓功不可没。仅以其中《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西北五省卷为例,每卷总目、民歌细目、民歌索引相结合,民族、体裁、流传地区、歌词题材,条分缕析,又多向交错展示铺排,共同精准指向每一首入编民歌。不同省卷,又各具特色。陕西卷,突出陕北、关中、陕南从北到南鲜明的地域特色,附以各地不同民歌体裁细分;甘肃卷、青海卷、新疆卷,突出多民族特色,各民族之下,再按民歌体裁或方言区细分;宁夏卷,以回、汉族为主,又因各自流传区域不同,分别加以细分。如此等等的目录索引工作,不仅成倍提高了“集成志书”的检索利用功能,增强了“集成志书”的工具书分量,更使得这套号称文化宝典的“集成志书”实至名归,成为集保存、传播、利用为一体的巨大文化资产。

(三)作品索引与图书内容的揭示

与国内图书内容索引事业普遍落后的现状相一致,音乐书谱缺乏内容索引的现象也十分常见。但是,大凡那些编制了内容索引的音乐书谱,其潜在价值会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读者受益,文献品位也得以提升。

通过文献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编制作品索引的音乐书谱有三种情况。其一,涉及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研究类图书。例如,钱仁康先生的《音乐欣赏讲话(上、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外国名曲逸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等系列图书。其二,涉及音乐作品的资料类图书,如《莫扎特书信集》(钱仁康编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1987-2014)》(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等。其三,有一定篇幅的民歌集。例如《陕北革命民歌选集》(本书编辑组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榆林小曲集》(霍向贵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年)、《陕北民歌大全(上、下)》(霍向贵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国民间歌曲选(上、下)》(储声虹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等等。观察发现,这些作品索引以其灵活、深入的信息标引及目标指向,充分提高了书谱的使用价值和专业品质。比起那些欠缺内容索引的音乐书谱来说,此类书谱无疑更受专业型和研究型读者的青睐。

(四)曲谱索引与馆藏揭示

这一问题的提出,首先由于多年前国内音乐专业图书馆的现状。传统的读者目录和书目检索系统几乎对乐谱文献不作分析著录。但是,乐谱文献中,除了少数大型乐队或歌剧作品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外,多数作品(尤其是各类篇幅相对短小的歌曲)一般均采取结集出版的形式。其次,与专业读者的乐谱需求实际有关。与普通图书馆不同,音乐专业图书馆的读者需求更多是以“音乐作品”为单元,读者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针对性和特定性。然而,没有分析著录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以音乐作品为检索单元的读者来说,读者目录或书目系统无能为力,形同虚设。导致“藏-用”矛盾突出存在。因此,图书馆为满足用户对特定音乐作品的需求,编制深度揭示馆藏的曲谱索引就成为最简单易行的解决之道。

较早从事曲谱索引编制工作的是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该馆编制的《中国钢琴曲目索引》给了兄弟图书馆很好的启示。1997年前后,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尝试编制馆藏曲谱系列索引,结合师生乐谱需求选题,取得良好效果。这些索引以曲名为索引对象,分声乐、器乐作品两大类,涉及多个专题。主要有:《馆藏中国演唱曲目索引》、《馆藏中文版钢琴曲目索引》、《馆藏中文版手风琴曲目索引》、《馆藏中文版小提琴曲目索引》、《馆藏中外歌剧曲目索引》等。其中,《馆藏中国演唱曲目索引》的读者利用率最高。于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从手工编制版、Word版、Excel版,一路发展成为以带钢琴伴奏谱的声乐教学曲目为主、有近20条检索路径的二次文献数据库。此后,又不断研发,追加了乐谱和音频资料全文,形成目前的《声乐教学曲目多媒体数据库》,成为本馆连续多年来利用率居高不下的自建数据库平台。这个案例足以说明,曲目索引以及曲目数据库建设,对于馆藏专业化揭示、二次开发和专业读者利用之独特作用。

(五)曲目索引与音乐学术研究

索引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研究方法。[8](P58-59)作为调查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或分析研究文献资料内容的工具,索引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音乐学领域,尤其在以某一乐种曲目或某一类曲目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进程中,索引法更是独具优势。以西安鼓乐研究为例,李石根先生一生从事西安鼓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被圈内人美誉为“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辈子”[9](P48-50)!深入、扎实、严谨的资料工作,支撑和成就了贯穿石根先生一生的鼓乐研究。凝聚其毕生心血的集大成之作《西安鼓乐全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共五大卷,380万字,集曲谱整理、古谱解读、理论研究于一体,成为后学了解、学习和继续研究西安鼓乐的一部专题型完备工具书。书中的两部索引《西安鼓乐曲牌(名)索引》(附录一)和《西安鼓乐曲目类编》(附录二)共计 125页,以表格形式全面展示了他一生收集整理西安鼓乐曲目的成果,并且有力地支撑了李石根先生的古谱解译和学术研究。曲目收录全面、索引体例完备、编排精当、组织揭示极为专业,堪称高品质的专业索引,为人们带来的学术便利更是不言而喻。

再以传统音乐曲牌研究为例。同任何学术研究一样,对于传统音乐曲牌的研究自然也是资料先行。曲牌索引是一项由杨荫浏先生早年倡导,储师竹、曹安和、黄翔鹏先生等付诸实施的音乐文献工程,传统手工索引工作繁琐辛劳自不必说,但其意义却如同曹安和先生所说:“我想要结一张网,使以后研究的人用它能捞到一些东西。”[10](P341-362)比喻质朴、形象,却也一语中的。近些年,有年轻的学者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借助现代新技术,继续着这项对传统音乐曲牌研究极其有意义的工作。《传统音乐曲牌索引及其统计研究(11CD101)》是山东荷泽学院音乐系程晖晖副教授申报并完成的国家级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资料显示,支撑研究者完成该项目的一系列很有学术分量研究成果的,就是《传统音乐曲牌索引》以及基于此索引建设的数据库。[11](P70-73)索引数据库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是近年来曲目索引与音乐学术研究有机结合的很好学术案例。

古今中外,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数量庞大。以上的简单梳理表明,今人对于众多音乐作品的整理、开发、传播、利用与研究,索引与索引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索引既是一种文献整理工具,同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尤其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对音乐学的研究也有着独特的支撑作用。

三、音乐作品索引的类型与编排方法

按照被索引的对象,目前笔者观察到的各种音乐作品索引,大概有九大类。每一大类索引的编排又各具特色。

(一)曲名索引

曲名是一首音乐作品最为醒目的标识,也是人们查找利用作品最常使用的信息点。曲名索引是以音乐作品名称作为索引对象的一类索引,在各类音乐作品索引中数量最多。

曲名索引的组织编排,一般采用曲名音序法或笔画笔顺法。如《陕北民歌大全(上、下)》的《陕北民歌曲目汉字笔画索引》,以汉字笔画法排序。《中国民间歌曲选(上、下)》的《中国民歌教学曲目索引》,采取音序法排列。也有个别的按照曲目名称的字数多少由小到大依序排列。如《歌剧辞典》(王沛纶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第2版)中文目录索引中,对于歌剧、芭蕾舞剧作品的排列,就是按照名称字数排列。例如歌剧《吻》排在“一字”部,歌剧《弄臣》排在“二字”部,芭蕾舞剧《彼特鲁什卡》排在“五字”部,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排在“七字”部,等等。

(二)曲牌索引

曲牌索引是以传统音乐曲目的曲牌名称作为标目的索引类型。曲牌,或称“牌子”,是南北曲或民间小曲不属于板腔体结构的曲调调名的统称,用于戏曲、曲艺的填词创作或作器乐曲演奏。[12](P321)每一曲牌均有一特定的名称,即“牌名”。这些牌名,或出自原曲歌词的部分词句,或提示原曲的主要内容,或表明原曲的出处,或略示其音乐的特点,或见该曲牌的来历,颇为多样,如[念奴娇]、[满庭芳]、[点绛唇]、[耍孩儿]、[伊州令]等。

(三)民歌五声调式索引

民歌五声调式索引是一类以民歌曲调的五个调式“宫、商、角、徵、羽”作为标目的索引类型。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13](P135-137)。以民歌调式为索引对象编排曲目,可以体现作品的音乐色彩。其组织编排,一般按每首曲调的“调式+起音、落音”的方式,即调式相同,再结合起音、落音不同分别归纳。不同调式的排列,一般再辅以曲目多寡为序。可以看出,调式既是索引的主标目,同时也是一种按调式分类的编排方法。

《露水地里穿红鞋:信天游曲集》(杨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的曲目目录索引属于典型的五声调式索引法。编者将入编信天游一律按曲调的调式进行标示,依每个调式曲目从多到少,按“徵、商、羽、宫、角”的顺序分编。每一调式,又按起音与落音的不同,分别集中排列。这种编排法极具音乐特色,“宏观上可以清晰地展示信天游各种不同的音乐色彩类型,微观上又可以体现在同一调式基础上构成的信天游,其素材在传唱中如何不断地变易、丰富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不同调式的信天游,又是如何相互渗透、影响和吸收的。”[14](P9-10)

(四)曲目起音/落音索引

曲目起音索引和落音索引,分别以每首民歌曲首的第一个带有唱词的骨干音、或者每首歌最后一个歌词的骨干音作为索引标目。这两种索引类型同时出现在《陕北民歌大全(上、下)》中,是截止目前笔者发现的唯一一部以歌曲的起音和落音作为索引对象的歌曲集。

《曲目起音索引》和《曲目落音索引》,所涉曲目的起音或落音,首先分别以 do(1)、re(2)、mi(3)、fa(4)、sol(5)、la(6)、si(7)标示(不涉及音高和低音点),并进行相对集中。其次,按每类音名曲目的多寡依次排序。

(五)音乐体裁索引

这是一种以民歌体裁作为标目的索引法。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从音乐体裁(歌种)来看,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和多声部歌曲。不同地域的民歌,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品种。[15](P268-269)民歌体裁索引法,一般用于民歌的分类编排,如《陕北革命民歌选集》的“曲谱索引”,即按体裁将入编陕北革命民歌依次分为“民歌、信天游、劳动号子、秧歌调、道情、碗碗腔、郿鄂、二人台”等几大类。在大部头的民歌集成中,为了进一步细化,便于读者区分查找,这种体裁分类索引法,会配合流传地区、方言区或不同民族综合运用。

(六)曲目歌词题材索引

这类索引同样针对民间歌曲而言。民歌源于人民生活,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其歌词题材来看,可以分为爱国歌、社团歌、情歌、劳动歌、悼歌、宗教歌等。[16](P455-456)每类之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的题材。例如,劳动歌,又可以细分为农牧、运输、建筑、水利、叫卖、节令、纺织、缝纫、渔猎、林木等等各类。

曲目歌词题材索引一般作为民歌集的辅助索引,多在歌词题材的大类之下又按小类再加以细分排列。《陕北民歌大全(上、下)》以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各省市区卷几乎都编制有入编民歌的歌词题材索引。

(七)曲目流传地区/民族索引

这是以民歌曲目流传的地区或民族作为索引标目的索引类型。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歌曲,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题材内容,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特色,从而成为该地区和民族音乐特征的标志。[16](P455-456)因此,民歌流传地区和所属民族,往往成为人们对民歌查询、利用和研究需要关注的信息特征。以此为标目编制索引,可满足人们此类信息维度的检索需求。

这类索引的编排,常常以流传地区或涉及民族作为主标目,再辅以该区域或民族的民歌的体裁作为副标目进行编排。《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各卷的民歌细目或辅助索引即广泛采用这种方法。

The stability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about massive karst cavern of Zhushabao tunnel on

(八)旋律索引

旋律索引是以音乐作品的旋律主题作为索引对象的一种专门索引。所谓音乐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具有主要乐思、并有一定旋律性的核心旋律部分。音乐主题常被作曲家为塑造主要音乐形象或表达作曲家本人的主要感受而设计、被用作全曲或乐曲一部分发展基础的音乐素材。因此,它必然是一首乐曲(或歌曲)中最精彩、最辉煌的部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7](P1-5)故而以主题旋律作为标目来标引音乐作品,也最能体现该部作品。而基于主题旋律编制的专门索引或者词典,也可以有效满足人们特殊的检索需求。

目前,笔者对于旋律索引的了解,仅限于文献资料层面。例如国外学者佩恩于1938年编制的《巴赫作品旋律索引》。[18](P45)但是,音乐工具书中以作品旋律为标目所编纂的中外旋律词典、主题词典倒有很多。例如美国的《器乐主题词典》、《歌剧主题词典》,日本的《音乐主题词典》(分管弦乐、室内乐、声乐三卷);我国出版的《外国名曲旋律辞典》(孙维权、姚方正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中国音乐主题辞典》(庄永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等都属于此类。其编排法往往有固定唱名法、首调音名法、旋律走向法等,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

(九)作品号索引

作品号索引是以音乐作品的编号作为索引对象编制的一种号码索引。作品编号是标识作曲家作品的序号,大体出自作曲家本人、出版商、音乐学家三类人之手。作品号与作品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常见的用 Op.(拉丁语“作品”的意思,opus的缩写)标记。音乐作品编号的传统源于西方。18世纪初期的欧洲,作曲家的作品一般没有编号。为了区别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通常多由出版商按作曲家作品的创作次序由小到大给作品编号。后来越来越多的音乐学家介入,对重要作曲家尚无编号的作品进行系统地编号,并标注特定的标记。这些标记通常是提出新作品编号的学者名字的代表字母。[19](P30-33)例如,1862年奥地利学者克歇尔整理出版的《莫扎特作品目录》,确立了莫氏作品的 K(或 KV)编号。1960年英国学者布朗将肖邦作品重新整理编号,完成《布朗索引》,确立了肖邦作品的 BI编号。而 J.S.巴赫著名的BWV编号,则是1950年德国学者、图书馆学家施米德尔编辑出版的《巴赫作品目录(Bach-Werke-Verzeichnis)》的简称。

西方作曲家全集中,一般各卷之后都附有按其作品号从小到大依次排序的作品索引。涉及西方音乐作品的一些图书,也往往以作品号为序,编制相应的作品索引。例如《莫扎特书信集》中的《作品索引》即以克歇尔的编号(K.)为序,将书信中涉及到的作品进行专门编排。书信系莫扎特本人亲自书写给家人、亲戚、朋友等人的信函,是研究这位天才作曲家及其作品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作品索引》和书中另一部《人名索引》的编制,对人们从细微处解读莫扎特、理解莫氏作品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看到,音乐作品索引类型丰富、特色鲜明,以诸多有别于甚至迥异于其他普通学科的信息维度作为索引对象,揭示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世界。众多的作品索引是音乐领域索引实践的丰硕成果,体现出音乐人特有的专业智慧和信息发现能力,值得索引学界多多关注和研究。

四、结束语:音乐作品索引的时代发展

伴随着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索引理论和技术进一步发展。现代的索引就是数据库,数据库就是索引的现代形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音乐作品索引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二次文献数据库走向音乐作品全文数据库,再发展到集乐谱、音频、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数据库。这种多媒体数据库可以最为充分地展示作为“时间艺术、声音艺术和表演艺术”的音乐,因而发展迅速,深受专业人士和普通爱乐大众的欢迎。

近十年来,从国内到国外,许多音乐高校图书馆开始积极从事馆藏数字化和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业绩。市场需求也催生了大型商业音乐数据库的问世,民间大型专业音乐数据库也应运而生。具有代表性的前者如美国亚历山大出版社的《ASP世界音乐专题数据库》,后者如《国际乐谱数据库》(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简称IMSLP)。二者以非常丰富的专业资源实力和专业化资源组织揭示品质深得用户欢迎,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20](P217-222)[21](P157-162)

数据库也以其强劲势头悄然进入音乐专业教师甚至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网络教学资源平台》④作为获省级表彰的科研项目成果,推出数年来成功地应用于全院日常的教学工作。更有许多专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教学,思考建设相关教学资源数据库的问题⑤。也有专业教师直接将数据库建设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前文提及的程晖晖老师国家级科研项目就是其中的代表。还有研究生毕业论文以地方民歌改编作品为选题,研究民歌的索引和数据库建设问题⑥。更有许多信息技术领域的硕博研究生,以音乐作品的检索利用为选题,从信息技术角度探索解决途径。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智能手机时代我们人人手机微信里都有的“摇一摇”功能。该功能可以搜“人”、“电视”和“歌曲”。其中的歌曲“摇一摇”功能,其实质就是按一段旋律或乐句进行曲库全文搜索的旋律索引原理。

纵观全文,从传统到现代,如此丰富的音乐索引现象,对当前中国索引与数据库建设事业来说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良好局面。梳理这些独具音乐专业特色的各类传统音乐索引类型,总结其索引工作实践中独具音乐特色的索引标目或副标目设立、索引编排设计等方法论,无论对今后以音乐数据库建设为主体的音乐索引实践活动还是对索引学的学科建设,都将大有裨益,因而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研究。然而,还应看到,一些国内自建音乐数据库乃至个别大型商业音乐数字资源平台,由于欠缺索引学理念与方法指导,使用起来颇费周折,令人遗憾。我们强调,数字时代音乐信息的发现、音乐需求的满足、音乐的传播利用,更加需要音乐的科学组织揭示作为基础。否则,海量优秀的数字资源简单罗列堆砌,无疑就是对优质音乐资源的极大浪费,音乐数字资源建设更无从谈起。因此,新信息环境下,高品质的音乐数据库建设,索引法不可或缺。索引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在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注:本文根据2017年11月9日-10日在浙江绍兴召开的“中国索引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研讨会”发言稿整理。

注释:

①此文原连载于1942年-1944年间的《乐风》杂志,重发于《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4期。

②“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共 10部,包括:《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等。

③这些索引包括,1987年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黄纯娟编制的《中国钢琴曲目索引》;1983年-1998年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丽瑚编制、连载于《中国音乐》上的系列专题论文索引;1984以来年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编印的期刊式《报刊音乐资料索引》;1988年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编制《西北民族民间音乐中文资料索引(1978-1987)》,1995年编制《馆藏音乐期刊论文索引(1980-1991)》,1997年以来编制的系列馆藏曲目索引,等等。

[1]张琪玉.20世纪20-30年代我国的索引运动[A].张琪玉.索引学文集[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2]曹安和.杨荫浏与音乐史[A].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曹安和音乐生涯[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景月亲.杨荫浏先生音乐文献工作管见[J].交响,2001(4).

[4]杨荫浏.国乐的前途及其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9(4).

[5]杨荫浏.音乐史问题漫谈[J].音乐艺术,1980(2).

[6]杨婕.从分析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看选择乐谱版本的重要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7]乔建中.“非遗”保护与“集成”编撰[J].音乐研究,2016(3).[8]张琪玉.索引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A].张琪玉.索引学文集[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9]张振涛. 一辈子做一件事,一件事做一辈子:《西安鼓乐全书》述评[J].交响,2010(3).

[10]孙玄龄.上善若水:忆曹安和先生兼谈其昆曲演唱的成就[A].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曹安和音乐生涯[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11]程晖晖.从“曲牌索引及其统计系统”探梳传统音乐曲牌名称的“一曲多变”[J].人民音乐,2016(11).

[1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 中国音乐词典·曲牌[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13]童忠良.调式[A].《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14]刘均平.序[A].杨璀.露水地里穿红鞋:信天游曲集[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1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 中国音乐词典·民歌[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16]陈应时.民歌[A].《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17]庄永平主编.中国音乐主题辞典·前言[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18]郭小林,胡扬吉编著.音乐文献学与音乐文献检索[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

[19]景月亲.索引学视野中的乐谱文献工作[J].中国索引,2004(4).

[20]景月亲.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刍议[A].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卷)[C].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21]景月亲.乐谱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研究:以《西安音乐学院乐谱资料数字服务平台》为例[J].交响,2017(1).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民歌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