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建设
2018-01-24汪箭
文 / 汪箭
档案文献是记录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依据。世界各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档案文献的保护。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时有发生,如地震、海啸、飓风、战争等,这给档案文献保护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而实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是一条有效的应对策略。我国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一定成绩。关于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建设,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在探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全面推动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的发展。
一、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档案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跨越发展,形成了以各级档案馆为主,以学校、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档案部门为辅的整体发展态势,这为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整体情况看,我国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发展较为成熟。以美国为例,为了防止各类灾难损害档案文献,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都非常重视档案文献的异地备份,其中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爱荷华州拥有两个及以上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其他州绝大多数也至少有一个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异地备份成为美国档案文献保护的重要环节[1]。而综观国内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除了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发展较好之外,不少省市自治区还处于空白阶段,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的立法进展
档案文献保护属于一项惠及全人类的公益活动,而异地备份能够为档案文献保护加上一道可靠的“防火墙”。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各种灾难,一些珍贵的档案文献也能得到有效保护[2]。从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看,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无论是项目开发、资金使用还是基地运营,都应明确法律责任。这就要求政府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立法环境。我国的《档案法》《著作权法》是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的两大法律依据,赋予了档案文献异地备份的法定权利。此外,各省市自治区关于档案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定,也有助于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具体框架的制定,使整个建设工作能够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
(三)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的发展历程
21世纪初,我国的“遗产工程”由国家档案局正式启动,对各地档案馆及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我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当地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毁于一旦,档案文献异地备份这一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0年9月,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项目在江苏南京启动。随后几年,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相继成立了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项目组,开始全面探索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发展模式。从实际发展情况看,这些沿海地区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通常采取合作战略,充分联合当地的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并得到各类专家学者的支持。但这种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还属于一种短期行为,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发展需要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仅仅依靠兄弟单位的人才援助远远不够。江苏作为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的开创者,近年来开始关注人才梯队的建设,其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档案馆联合制定发展目标,以满足人才需求为导向,形成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发展流程,并逐渐被其他省市借鉴。
二、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文献信息集成服务不到位
信息集成服务是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主要服务方式。由于备份中心集合了众多的档案文献,而提供信息集成服务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备份中心的档案文献信息集成服务并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档案资源的共享度不够,在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中心,而将工作重点放在档案储存备份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档案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享。二是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与各级档案馆、相关的档案部门、民间档案组织等主体的合作程度较低,导致一部分档案文献资源得不到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集成服务水平的提升。三是网络咨询服务缺失。虽然现有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基本上都建立起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但大多数只是作为一种摆设,没有产生实际的应用效果,导致需要咨询的用户得不到相应的帮助。
(二)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经费来源单一
充足的经费是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经费支撑或者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将影响到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但当前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在经费来源方面比较单一,经常出现经费不足的问题,阻碍了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建设发展。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作为公益型的事业,属于一种典型的政府行为,但在建设过程中如果安于现状,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显然是不够的。由于各地的财政预算差异性较大,如果财政经费有困难,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经营性活动缺失,相关负责人的发展观念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形成市场开拓理念。事实上,公益性事业同样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经营性活动,这是拓展建设经费的重要渠道之一。此外,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在建设的过程中,网络增值服务不完善,导致一部分用户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丧失了一条关键的经费来源渠道。
(三)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人才梯队不足
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事业,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包括档案管理、文献修复、计算机等专业人才[3]。但大多数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都比较依赖外界力量,如业内的专家学者、各级档案馆的技术人员等。这在短期内可以解决较多的问题,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如果自身缺乏专业人才,则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通常采用合作建设的方式,汇集了图情档领域和博物馆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但人才队伍老化现象较为严重,缺少新鲜血液的补充,而中西部地区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人才更是缺乏。人才梯队的不足极大地影响到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建设水平。
三、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发展建设的改善措施
(一)树立起档案文献信息集成服务理念
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作为储存各类型档案的基地,还需要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服务,必须树立信息集成服务的理念。一是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中心,为各级档案馆及相关档案部门提供异地存储的信息应用服务,形成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二是整合相关的档案文献资源,以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为发起方,对需要异地储存的档案文献主体进行分析,以实现多方合作。各级档案馆、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民间档案组织、个人档案爱好者等,都是可以进行合作的对象。档案馆还可以吸纳相关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建议,以此提升档案文献信息集成服务的水平和质量[4]。三是提供档案文献的网络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官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开展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得到信息咨询方面的帮助。四是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按照各类用户对档案文献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档案信息产品,利用新媒体及相关智能软件实现信息自动推送服务[5]。
(二)确保建设经费有多方来源
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应有广泛的来源渠道。一是尽量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使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档案文献备份本身就是一项公益型事业,自身并不具备市场生存能力,各项经费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确保场地建设及后期的运行维护工作[6]。二是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活动,但收益只能用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如影视公司的剧本编辑通常需要参考一定数量的档案资源,这使得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在与影视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承担了商品生产的功能,自然也能从影视公司获得收益。此外,图书出版公司经常会使用档案信息,在向档案机构寻求帮助时会支付相应的报酬,这也成为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的经营性收益之一[7]。三是推出网络增值服务。虽然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本身有免费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但部分用户还是有特殊需求,他们愿意付出一定的报酬以得到相应信息。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可以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为这类用户提供网络增值服务,从而进一步拓展建设经费的来源。
(三)强化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的人才培训
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人才支持。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的相关人才较为缺乏。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作为大型的珍贵档案储存基地,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还需要文献修复专业、计算机专业等方面的高端人才[8]。东部沿海地区的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应借助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探索出符合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将这些培训经验向中西部地区推广,以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趋势。技能知识培训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包括在职人员定点培训、远程培训,或者与高等院校合作,构建定向培训模式,为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人才培训解决当前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中心人才短缺和断层的问题,从最大程度保障我国档案文献异地备份事业的发展,可以让珍贵的文献遗产得到长期、安全的保存,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