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档案娓娓道出尘封的故事
——历史档案类纪录片创作浅谈

2018-01-24钟丹立

云南档案 2018年8期
关键词:胜利纪录片历史

■钟丹立 李 锋 姚 远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这两句话既为纪录片工作者指出了创作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提出了创作的要求。在最近两年,笔者连续拍摄了两期历史类纪录片的拍摄,内容分别为以抗战胜利堂的修造为主题的《胜利堂》和以日军侵华昆明遭受大轰炸、云南防空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警钟长鸣——昆明抗战防空实录》,两期节目均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由昆明市档案局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合作完成。两期节目的播出均获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收视率分别位列昆明地区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第二,《胜利堂》获得了2017年云南新闻奖,该项目的合作模式被云南省档案局作为范本向全省推广。总结两期节目的采编拍摄过程,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探索历史档案与纪录片之间互补与兼容的关系。

一、找准切入点,为档案寻找现实时态

两次拍摄的纪录片,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在70年前抗日战争发生的年代,时间已经逐渐久远,但是每一个历史选题的拍摄,我们始终都在致力于寻找这一历史事件对于当下的影响。为历史画面在当代找到注脚,寻找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下来做历史档案类选题的初衷。

两部影片的切入点,我们都放在了当下。《胜利堂》一片的开篇为2016年9月30日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在胜利堂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举行的当年公祭烈士活动的影像资料。以这一资料作为全片切入点,直接点出了胜利堂这一建筑在当今所蕴含的重要历史意义,也道出作为纪念抗战建筑的胜利堂对于当下所具有的饱满纪念意义。以此为切入点,也为全片阐述的胜利堂建筑档案发现过程、胜利堂设计中的飞虎队元素、胜利堂的筹措到修建、从志公堂到胜利堂的名称变化等内容营造了宏观的时代背景。《警钟长鸣——昆明抗战放空实录》一片的开篇则与前者相反,采用了小人物大历史的以小见大手法,以当年昆明大轰炸时被炸断双腿的辛惠仙老人祭奠父亲的场景为切入点,辅以音乐进行氛围营造,以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故事讲述这场大轰炸带来的创伤,将受众直接带入到70年前昆明大轰炸的悲剧之中,同时也为昆明大轰炸及云南防空体系建设的档案故事讲述,营造了现实意义。

德国学者阿斯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提出文化记忆论,他指出:“一个社会群体,无论是民族、宗教还是其他的社会团体,往往也和个人一样,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集体的回忆和记忆能力,所谓文化记忆,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1]在当下寻找历史事件的印记,以正在进行事态的事件作为切入点,让历史画面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回应,也就是在点出这些记忆,让整个选题的铺开营造出悬念感和代入感,让受众能够很快从当下回溯到过往的时空。能够让受众感受到数十年前发生的事并不是已经离他远去,而是一直在影响着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

二、多种叙事方法结合,让枯燥的档案具备丰富的可看性

两部影片均为与档案局合作拍摄,档案元素成为了全片最为强调的视听表现元素。档案本身是枯燥的,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艺术加工,而只是将事件、数据、图表等信息进行完整记录。历史档案类纪录片需要的是让这些资料成为当下受众对历史的记忆和历史对当下受众的讲述,档案资料不能只是解说的图解,而要成为叙事的一部分,要让档案本身蒙上一层情绪意味。

纪录片的特点是能够通过视听语言,用最为通俗的语言来解读档案,用现存的人和物来印证档案,用电视化的生动表现形式来展现档案,这样做将减弱人与档案之间的距离感,让档案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力,使档案编研成果发挥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两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挖掘档案的故事性,营造影片的悬念感。《胜利堂》一片的拍摄过程中,在前期整理档案时,我们发现所能搜寻的档案都是胜利堂的施工文件、施工记录,本身故事性不强。而且,普通受众不一定对这些施工记录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胜利堂为何修建、谁来修建、怎么修建、整个建筑有哪些元素可圈可点、在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发生波折,这些疑问和悬念在档案中并不会直接体现,需要采编者去搜寻。于是我们仔细归纳档案,有多个信息反复在档案中出现,比如建造商陆根记营造厂、整体建筑的飞机造型设计、胜利堂多次更名,我们开始从这些信息入手,以记者探寻的第一视角去寻找知情者、相关资料、相关历史印记,去发现去探寻这些建筑档案背后所蕴含的人物故事,用从上海到昆明的陆根记、飞机楼设计、双杯庆胜利等故事让原本枯燥的建筑档案拥有了故事性,让全片有了跌宕起伏的悬念感。同时,在诸如“双杯亲胜利”、“陆根记到云南”这些有明确档案记载的细节,我们采用了邀请演员进行情景模拟以及写意镜头营造情景氛围等方法,让声画对位,增强视听语言表现力。

有学者认为,“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纪实、讲述、再现、音乐等元素的氛围营造、事发地回访,这是在拍摄时我们营造意境所使用的基本方法。档案原本是枯燥的,但是我们要利用这些方法,让枯燥的档案在传播过程中变得生动。这需要照顾的就是人们在审美感受时的统觉性,统觉性即为“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官相互作用、渗透,并能唤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在成片中,刻意营造出的意境,就是在利用视觉、听觉元素极大唤起受众的强烈共鸣。在《警钟长鸣——昆明抗战防空实录》一片的拍摄中,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对于意境的营造。辛惠仙老人的生活纪录是全片的切入点,也是全片的结尾,作为主线人物贯穿始终。档案记载着老人遭遇轰炸的历史事件,却并不能讲述这一事件给一位当年仅四岁的人造成了什么。在拍摄时,我们需要注重于发挥视听语言的优势,来延伸档案的深度。七十年,被炸断双腿的老人如何走过?老人身上如何坚强不屈?我们在拍摄时,充分利用纪实手法,展现老人日常生活的点滴。我们抓住了比如“老人有心事都会慢慢挪到父亲的遗像前,对着一张有些模糊的照片述说”这样的段落,同时结合老人的讲述来完善整个叙事结构,这些细节的拍摄,并不需要过多的解说,所拍摄到的画面自然就带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只需要在一些情绪点上配合音乐讲情绪升华,很容易就将营造出那段历史给一座城市带来巨大创痛这样的悲剧意境。在影片中,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由档案引出的历史事件具有了故事性和戏剧性。

三、用档案印证事件,强调纪录片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纪录片的核心原则之一,作为历史纪录片,这一原则显得更为重要,档案的运用,则为纪录片真实性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来源和证据支撑。作为一个与档案局合作拍摄的历史档案类纪录片,档案元素的充分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档案是纪录片的权威性、思想性和魅力所在。纪录片的权威性、思想性来自档案的权威和档案的丰富。在片中我们所展现的档案资源几乎可以囊括所有档案的形式。丰富真实的历史内容是纪录片保持观众粘度的核心竞争力。[4]两部影片所讲述的历史都已过去了七十年,寻找七十年前的过往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档案中提到的细节挖掘历史,二是通过亲历者及其后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采访来寻觅历史,三是通过事发地、遗址遗迹的寻访来回溯历史,这三种方式并不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纪录片的真实性也就通过这三种方式的相辅相成而展现。

在采访亲历者及其后人时,他们都会向我们讲述那个年代所经历或者所听闻的种种细节,这些细节由于年代久远或是口口相传,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失实。我们在运用这些口述细节时,都会在档案中找到凭证,通过档案中的细节通过解说词、档案图片的动画制作等方式,和采访相互印证。诸如《胜利堂》一片涉及陆根记营造厂的技术能力高、资金雄厚时,我们找到了民国时期的云南省建筑厅的业绩评价档案,从一个角度证明陆根记营造厂在云南建造业的地位,同时远赴上海实地查看其曾修建的百乐门大舞厅修建档案、与上海商界政界密切往来的档案,用这些档案和采访相结合,以事实说明胜利堂的修建者的来历及实力。同时又搜寻到一份当年的生活指数报告表档案,用档案中一些基本生活消费来佐证影片中提到的胜利堂建造投资巨大。在《警钟长鸣——昆明抗战防空实录》一片中,每一段讲述大轰炸细节的采访,我们也在档案中搜寻相应的记载,用档案中的数据与采访中讲述的所听所闻相互补充,既满足真实性也满足生动性。

事发地、遗址遗迹的寻访对于历史类选题来说能产生强烈的带入感,每一次寻访都能够引出一段故事,在进行寻访时,我们注重在事发地所能发现的物件细节与档案相结合。在《警钟长鸣——昆明抗战防空实录》一片的拍摄中,由于年代久远,每一个事件细节即便找到亲历者,他也很难将整个事件生动还原,事发地寻访这一拍摄方法能极大弥补这一遗憾。云南大学曾两次遭到轰炸,标志性建筑会泽院受损,我们在拍摄中就找到了会泽院受损的图片档案,并参照图片档案同角度同景别拍摄,最后采用叠画的剪辑方式,将档案与现在结合。这样的方法贯穿全片,档案中的内容清楚记载了每一次轰炸的详细时间地点,诸如第一次轰炸地潘家湾、酿造“交三桥惨案”的事发地交三桥、破坏金融系统的轰炸钱局街,我们都采用了事发地寻访+档案信息挖掘的模式。将两者结合形成时空的连续。同时也让我们能够发现的物件细节找到档案记载,提升真实性与权威性。

四、让采编过程也具有历史意义,让纪录片本身也具备档案属性

纪录片的魅力,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对于这段历史本身的发现过程。两部影片的拍摄,我们都在尽可能地去寻找亲历者,这些亲历者最年长的已经年近百岁,最年轻的也是年过八旬,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的也是抢救性拍摄。老人们的回忆、老人们身上的故事在档案学中也被归纳为口述史的一部分。摄像机镜头记录下的场景以及老人的生动讲述,是档案中记载事件的补充和生动体现。在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想重温这段历史时,除了纸质的档案,这些被保存下来的影像资料将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最权威途径。这也是档案部门与我们合作的初衷。

对于口述历史来说,抢救和保存“口述史料”,只是一个基本前提,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无限地接近历史本来面目,这是由口述历史的特点决定的。口述史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有助于打破个人封闭的思维空间和话语空间,不仅可以促使口述者追溯、挖掘已经淡忘和丢失的记忆,更有意义的是,还可以促使研究者增加反思的角度及层面,对原有的思维架构和认知内容产生校正作用。[5][6]每一次,当得知我们要来,老人们总会充满期盼,在采访辛惠仙老人时,她就一夜未眠,整理出了数页的文稿等待我们的采访,对于历史老人们总有太多话要说。我们会在老人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观察多拍。在老人们想说的情况下,即便啰嗦、偏题我们也不会打断,顺着老人的思路让他们去说,采访在这个时候更像是倾听。在采访同时,我们也会从老人的家人、朋友以及相关资料上获取老人的更多信息,在老人讲述时适当提醒,引导老人们将记忆中的历史不断完善、丰富。而这些内容也是我们和档案部门合作的一部分,在影片播出后,所有的采访内容将被进行整理后交由档案部门入库保存,同时所有采访的内容我们会进行文字整理后一并交由档案部门研究。这能够让我们不止是在做一期节目,更重要的是在铭记、整理、镌刻一段历史。

猜你喜欢

胜利纪录片历史
坚持就是胜利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