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 牧
2018-01-24
海南研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现代热带特色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海南省农业厅畜牧业处会同海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邀请海南省畜牧兽医学会、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相关专家共同商议如何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据海南省农业厅畜牧业处负责人介绍,海南畜禽遗传资源独特而丰富,但一直未建立保种体系,农民在追求养殖效益的驱使下,随意进行杂交,导致多个地方品种核心群数量锐减,甚至面临濒危的境地,不利于该省热带特色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相关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海南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主导作用,建立“以公为主,企业参与”的保种体系,并建立长效机制,将保种工作上升到律法层面,或是作为经常性项目,加强领导和财政支持。专家表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开展前期摸底调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保种规划,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山西首个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获批运行
1月8日,从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山西省大同市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运行,这是山西省首个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也是该省第一个“国检监管区”,标志着境外肉类产品进山西有了“新通道”。
据了解,该查验场获批运行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德国、比利时等26个国家的优质猪、牛、羊和家禽等多个肉类品种可直通山西,在大同市享受检验检疫报检、查验、冷链仓储物流等一站式服务,通过电子申报、电子通关,大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扩大口岸辐射效应,满足山西及周边省份的进口肉类产品需求,让消费者更便捷地享受到质优价廉的进口肉类产品。
山东临沂力推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生态绿色畜牧业发展平稳,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较大进展,涌现畜牧旅游、互联网畜牧业等一批畜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全市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区)分别有28家和137家,省级“畜牧旅游示范区”9家,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32家,高效生态示范场145家,国家级、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各1家,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2个,构成了层次鲜明、各有侧重、别具特色的标准化示范创建体系。通过标准化养殖场(区)、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家庭生态牧场、畜牧旅游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该市将进一步推动现代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发展,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畜牧业效益水平。
此外,根据养殖污染整治行动要求,临沂市加强了各级标准化养殖场的动态管理。经县市两级复验核实,对不再符合市级标准化条件的养殖场(区),撤销其荣誉称号。
河南今年启动畜牧业污染源全面普查
从河南省畜牧局获悉,今年,河南将启动全省畜牧业污染源全面普查,所有达到要求的规模养殖场将全部入户调查。
据介绍,本次畜牧业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2017年为普查前期准备阶段,2018年为全面普查阶段,2019年为总结成果阶段。普查对象为所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养殖场,主要畜种为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 50头以上)、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和肉鸡(年出栏1万只以上)。
畜牧业污染源普查主要是摸清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基本信息,获取畜禽养殖生产活动基础数据,了解和掌握不同畜种区域分布和污染物产排情况,分析畜禽养殖活动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导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促进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广西巴马建50万头生猪基地助脱贫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年出栏50万头生猪项目——巴马康联产业扶贫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在巴马县燕洞镇岩廷村奠基。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预计建成后,可增加30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据悉,该项目规划设计年出栏生猪50万头,主要建设种猪场猪舍、饲料厂、有机肥厂、采摘果林源、污水处理厂等相关设施。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经营收入10亿元,带动600家规模化养殖专业合作社,该项目通过吸纳就业、支持创业的模式,不断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带动巴马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成为巴马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川广元启动肉牛、肉羊成本价格损失保险试点工作
四川省广元市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保险条款,厘定费率,制定承保、理赔管理流程,加强宣传,选点推进肉牛、肉羊成本价格损失保险试点工作。在每个县区选择养殖大户集中、合作社建设规范的2~5个乡镇试点。试点品种主要包括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蜀宣花牛、本地牛;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川中黑山羊、湖羊。在2018年底承保规模控制在全市肉牛、肉羊出栏量的30%左右。
在开展试点一年的基础上,逐步优化成本价格、费率水平和承保理赔流程,不断扩大推广范围,完善推动策略,确保2019年承保规模控制在全市肉牛、肉羊出栏量的50%左右。各级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职能职责。
大北农产业扶贫阆中市项目首批种猪引种成功
近日,大北农集团产业扶贫四川省阆中市项目从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引进首批5440头种猪,预计2018年5月前完成1.1万头引种任务。
据了解,北京大北农集团产业扶贫阆中市项目合作协议书于2016年12月5日由大北农集团与阆中市人民政府签订,计划4年时间内,投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占地1400亩、存栏种猪1.1万头的现代化猪场1个,食品加工厂1个,饲料加工厂1个,计划实现年出栏肉猪27万头,年屠宰30万头,年生产12万吨,同时,带动配套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生产优质果蔬5000吨、有机肥10万吨,产值约 10亿元,带动贫困户1.5万户脱贫奔康。
河南伊川实施肉牛扶贫产业园项目
目前,位于河南省伊川县的洛阳辰涛牧业万头肉牛生态养殖扶贫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计划建设一个占地430亩的现代化能繁肉牛育肥产业基地。据了解,辰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伊川成兴牧业公司,采取 “科技驱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协调+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在鸣皋、鸦岭、酒后、葛寨、半坡5个乡镇,把贫困户和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建设45个存栏200头以上的能繁母牛“养殖小区”,贫困户通过精准扶贫创业担保贷款购买牛犊加入“养殖小区”,由企业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回收,贫困户每年可分红超过6000元。
益生股份:从波兰进口12540只白羽肉种鸡
1月6日,由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从波兰进口的12540只哈伯德曾祖代白羽肉种鸡经北京首都机场转运后,顺利抵达位于山东荣成的进境种禽临时隔离场。2016年以来,受疾病影响,我国已暂停波兰种鸡进口。该批哈伯德曾祖代白羽肉种鸡为波兰疾病解禁后,我国首次进口此类种鸡。经现场检疫,该批种鸡健康状况良好,进入为期30天的隔离检疫期间。隔离检疫期间,检验检疫部门还将进行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据悉,目前我国种鸡进口基本以祖代鸡进口为主,曾祖代种鸡进口较少。从纯系原种鸡、曾祖代肉种鸡、祖代肉种鸡、父母代肉种鸡、商品代肉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肉鸡产业链,其中,纯系原种鸡、曾祖代肉种鸡和祖代肉种鸡的育种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环节,通常被形象地比喻为金字塔结构的顶端。我国现阶段尚未掌握上述种鸡的育种技术,目前完全依靠进口祖代肉种鸡以生产父母代肉种鸡,进而满足下游整个环节对肉鸡产品的需求。波兰疫病解禁后,荣成检验检疫局积极帮扶企业第一时间完成隔离场审批、许可证审批等工作,指导企业建立隔离场管理和防疫消毒制度,确保了种鸡及时进口,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推动了种禽育种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