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响》2018年第1-4期(总第159-162期)目录索引

2018-01-24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交响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学·

历史的记忆: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录音、资料收集与研究探析 曾金寿(1.31)

苗文基督教赞美诗谱之研究——黔西北大花苗基督教会音乐研究之二 陈 蓓(1.41)

民间曲调“孟姜女”的互文性阐释 吴 璨(1.50)

南音下四管打击乐器之演奏法研究 丁美珊(1.59)

小调特点及其功能美学 齐柏平(1.66)

浅析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音乐的发展 张毓容(1.79)

平遥弦子书研究综述 乔志亮(2.49)

敦煌佛曲《散花乐》研究 代 宏(3.61)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民歌音乐分析 牛 林(3.69)

席慕蓉乡愁歌曲的草原情怀 卓 颐(3.79)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安鼓乐民间乐社及艺师的曲目创新 褚 历(4.67)

广西毛南族“肥套”仪式音乐的历史形成与演变 孙 莉(4.76)

陕北沿黄村落打醮活动的声音景观研究 刘 清(4.80)

陕北民歌的悲苦关系研究 徐 龙(4.86)

冬布拉音乐舞台化嬗变与发展——以伊犁州歌舞团为例 龙 婧(4.93)

·中国音乐史·

中古伎乐与乐伎的二重关系之于音乐发展的历史影响 夏滟洲(1.09)

清代乐论的美学追求及诗乐关系之解体 韩 伟(1.14)

“海丝视阙下”明清时期福建戏曲南洋传播历史探究 廖俊宁(1.22)

“宴私之乐”:汉乐第四品——对萧亢达《汉乐四品》研究成果的辨析确认 王洪军(2.05)

郑樵:中国音乐图像研究不该忘记的人 丁同俊(2.15)

使职与乐官——古代士大夫参与制定礼乐文化政策的两条途径 陈伊笛(2.21)

学堂乐歌:清季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认同的象征 徐文武(2.27)

“全盘西化”之滥觞?——学堂乐歌相关问题辨析 许秋实 高 燕(3.57)

陈田鹤音乐作品全集·序 刘再生(4.05)

难忘的课——郭乃安先生1979年讲课笔录 乔建中(4.08)

由经生副业到主业:南洋公学与学堂乐歌 徐文武(4.51)

·西方音乐史·

《约翰受难乐》两首女高音咏叹调演唱与教学探析 聂普荣 冯存凌(2.55)

西方中世纪圣咏研究中的“仪式”问题 祁宜婷(3.29)

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晚期“变奏”——作品109第一、二乐章结构再思 刘小龙(4.15)

高贵的单纯与永恒的宁静——理查德·施特劳斯管弦乐艺术歌曲《在晚霞中》解析 聂普荣 冯存凌(4.21)

马勒音乐中的死亡内涵初探 黄 键(4.26)

伊丽莎白·雅克·德·拉·盖尔——巴洛克时期法国杰出的女性羽管键琴演奏家 王阿毛(4.34)

导向人文观照与文化批评的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述评宋 戚(4.39)

西方“悲剧性”音乐作品的文化阐释 王 杨(4.46)

·音乐美学·

音乐分析美学基本研究方法探析——以彼得·基维、斯蒂芬·戴维斯的部分著作为例 王学佳(1.73)

音乐实践中的“不二”思维——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四 刘承华(3.05)

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他——怀念郭乃安先生 张振涛(3.12)

“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古人”——评罗艺峰音乐思想史研究中的历史重建意识 王 军(3.24)

主位意识下的解读与批判——评彼得·基维“升级的形式主义” 王文卓(3.51)

·音乐批评·

“丝路”起点的音乐学术聚议——评“2018西安音乐学院首届丝绸之路音乐节” 王安潮(2.125)

第二届“长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论坛”会议综述 孙 熠(2.129)

中国音乐历史书写的新探索——品读刘忠、薛松梅《中国音乐通史》 严永福(2.133)

·音乐教育·

俄罗斯当代高等师范钢琴教育开创者——Н.А.婕莲吉耶娃教授研究 黄 萍(1.96)

柏拉图音乐教育哲学观考略 赵 岩 张伦敦(3.45)

·音乐创作与教学·

现代音乐精神——记2017年北京现代音乐节 张 纯(1.05)

声音的原形与变形——对《潜意识》、《踪迹》的声音理念探讨与技术分析 李秋筱(1.84)

当代中国器乐作品创作对陕北民歌的借鉴与融合 吴晓韬(2.42)

本土多媒体交响剧场创作启示——以《丝路追梦》为例 代晓蓉(2.67)

郭文景室内乐《巴》解析 霍凡超(2.71)

吉雅·坎切利的创作分期与风格特征概览——由其七部交响乐作品纵观 任 佳(2.80)

论“属七和弦”的功能扩展——以理查·施特劳斯的音乐为例 张穗宁 周 明(2.89)

先锋的创作 世纪的独响——试析斯特拉文斯基单簧管独奏《三首小品》 曲 磊(3 .85)

管弦乐配器中持续音形态的多样化研究——以雷斯皮基的管弦乐作品为例 张 波(3.93)

论电子音乐中多元声音媒介的多方面差异 李秋筱(3.139)

联觉效应在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分析中的运用初探——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为例 姜超迁(3.143)

音乐与科技学科前沿理论与实践研究——虚拟空间中的3D音频技术 刘 灏(3.147)

从鲍元恺《第三(京剧)交响曲》看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文化融合与创新 燕 杨(4.103)

基于心理类型理论的郭祖荣音乐创作心理分析 林见南(4.110)

约翰·威廉姆斯电影音乐作品分析 张 巍(4.116)

·音乐表演与教学·

对后申遗时代鼓浪屿钢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连续敏 吴 忠(1.092)

江文也小提琴奏鸣曲《颂春》的情感主题与美学理想 牛 林(1.100)

沃尔顿《中提琴协奏曲》的创作分析与版本研究 齐 悦 曲家璐 朱思韦(1.107)

论儒家文化与筝乐情趣的交融 贾阳果(1.116)

这一代歌手的路——从杜朋朋陕北民歌清唱辑《唱不完的信天游》说起 黄 虎(1.122)

心象理论在歌剧表演中的实践 张 怡(1.127)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的比较探析 王文正(1.132)

咏叹调《上百位快乐美丽少女》的艺术风格和演唱解析 张 慧(1.139)

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评析 傅显舟(2.95)

基于声谱图的古琴演奏情感化分析——以《梅花三弄》为例 杨 磊(2.101)

钢琴演奏技巧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白敬徵(2.106)

民族管弦乐《丝海随想》的解读与指挥诠释 梁继林(3.104)

向民民乐五重奏《古典印象》的变奏技法分析 石 磊(3.115)

论潘亚伯对浦东派琵琶技法的创新性贡献 张迎春(3.125)

古琴曲《平沙落雁》结构力因素探析 曹维栋(3.130)

贝多芬《第九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英雄性”情感表现 刘佳鑫(3.135)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梁 虹(4.132)

·音乐基本乐科与综合研究·

《小诗谱》中的视唱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 秦忠尧 张业茂(1.143)

音乐作品索引的功能和类型 景月亲(1.148)

一份不能遗忘的音乐期刊——记《延安歌声》创刊33周年 刘春晓(2.62)

以音乐剧场(厅)为核心的音乐文化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崔 莹(2.110)

视唱作品《白露》的音高组织研究 周坤杰(2.114)

试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应用——以“陕北民歌数据库”为例 刘荣弟 杨国栋 马东霞(2.120)

跨学科大视域下的视唱练耳课程建设——以读谱课程为例 左 佳(3.155)

论节奏模仿的系统训练策略 姜秦丰(4.99)

文化视域中的西北民歌“花儿”对外译介研究 杜丽萍(4.125)

音乐期刊文化研究综述(2000-2017)——基于CNKI九大音乐学院学报刊载论文 春 晓(4.137)

·大学生研究生学术园地·

“曲子”与“声诗” 邓雅薇(1.156)

红楼话黛玉 潇湘乐幽幽——《红楼梦》之黛玉音乐形象分析 杨 霞(2.137)

歌剧《日出》中纯五度复合和声的连接逻辑 苏冬昕 魏 扬(2.143)

三星堆遗存引发的历史反思 李松霖 任思锦(2.154)

从潘之恒与家班女乐互动看其重情、尚雅戏曲审美观 白佳欢(4.143)

丝路之音 唱迎八方——《丝路长歌》合唱新作品音乐会综述 黄 珊 唐泽邦(4.148)

陕北民歌博物馆开馆侧记 孙艳蓉(4.155)

·报道与简讯·

“长江钢琴系音乐奖学金”助力钢琴共同课 史 蕾(2.14)

2018年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学术周系列活动隆重举行 王文婷(2.48)

西安音乐大讲堂第二讲《天籁缭绕-中国民间歌曲赏析》顺利举行 李 雪 程 莹(3.114)

猜你喜欢

交响音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音乐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音乐
交响童话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