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呈现与运用
2018-01-24白雪峰
白雪峰
想象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来自心灵的一种创造能力,想象的过程是各种不同心理活动的特征体现,其包括了自由、生动、夸张、形象、变化等。科学的发展和文艺的不断创新,都建立在丰富的想象力之上。近年来,我国的舞蹈创作中,在编舞技术上不断提升和完善的同时,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气息却开始出现淡化的状况。因此,在一段舞蹈作品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借助想象来丰富其舞蹈作品,并使其具有更加深厚的艺术生命力。那么,本文将重点探讨的是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具体呈现与运用情况。
一、艺术想象的定义及其特点
艺术想象具体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一些比较个性化或新奇的艺术情节或意象时的一种心理过程。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离不开艺术想象,而且艺术想象是创作中最活跃的一种心理机能。艺术想象所具有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艺术想象的思维自由度高。艺术想象非常自由,不会受到时间、人、物或空间等的限制,只用结合主题进行无限的幻想、联想和创造,以一种完全解放的心灵自由驰骋。第二,艺术想象的整个过程是对固有意象的一种整合。艺术想象是通过日常各种表象素材的积累,然后经过整合和分析之后构成全新的、生动形象的意象。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即是把记忆里的“春蚕”、“蜡烛”形象化地整合成人格化的具体形象。第三,艺术想象通常都有艺术情感的参与。通过艺术情感可激发艺术家的记忆,并使得艺术想象被逐渐展开来,从而创作出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二、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具体呈现
(一)人格化的舞蹈想象作品
人格化的舞蹈想象作品,其创作主体一般主要是自然界的一些物象。在这一类舞蹈作品中,创作者通常需要通过模仿、加工等这些操作,而模仿、加工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界的动植物等这些非人化的物质,通过人格化的创作,使其拥有人的情感特征,并使其具有特色的舞蹈意象,通过舞蹈作品的表演过程与欣赏者们进行互动,与其产生一种艺术与情感上的共鸣。
(二)夸张诙谐的舞蹈想象作品
夸张诙谐的舞蹈想象作品,其创作过程主要是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这种创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创作中设计一些出乎意料的情节或十分诙谐幽默的人物形象,间接式的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节或故事夸张化地呈现出来。这类舞蹈作品能带给观众欢乐的同时,还能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一定的人生哲理。如舞蹈《俏夕阳》在表演过程中,其舞蹈的创作在造型上十分夸张,而且语言表达上也十分幽默风趣,将一个老年人的形象刻画得十分活泼、有趣且生动,呈现出老年这个阶段所具有的一种乐观、快乐与健康生活态度。
(三)写意的舞蹈想象作品
在写意舞蹈想象作品中,其主要目的是营造一种意境。这一类的舞蹈作品,其不管是实际景物的描绘还是抽象事物的描绘,都应用了艺术想象。在对这种写意舞蹈想象作品的表演过程中,应做到真正引领欣赏者们进入到这样的一种写意氛围中,使其产生触景生情的一种思想境界中,使其通过这样的一种舞蹈表演融入并沉浸于想象中,并由此产生情感或思想上的共鸣,这就要求表演者们在舞蹈作品的表现中应通过二次想象,才能达到感染欣赏者们展开共同想象。
三、 舞蹈创造中艺术想象的运用
(一)舞蹈构思和选材中艺术形象的体现
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先是引导舞蹈的思维创作,也即是应最大可能地挖掘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将自己的想象与艺术进行融会贯通,从而达到舞蹈的一种艺术特性。所以,舞蹈创作的着手点应该是对舞蹈的构思以及舞蹈题材的选择上,只有找到最适宜的舞蹈题材,并将其与舞蹈的构思进行融合,然后选择最佳的角度提炼出舞蹈作品的主题,对作品主题作进一步的深思和升华,这即是舞蹈创作的根本前提,并通过制定整个舞蹈作品的结构计划,才完成了整个舞蹈的构思。但构思的过程也即是对舞蹈艺术想象的一种呈现,是一个艺术创作的完整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分析,这样才能突破舞蹈本身,使得作品的内涵不仅丰富而且深厚。
(二)典型塑造
典型塑造具体指的是经过分析、综合,然后概括出各种同类事物。典型中的综合概括也即是二次艺术创造过程,并由此而概括而得的新意象即是艺术典型。创作者在二次创作并进一步加工概括典型时,其需要使用艺术想象手法,由此才能呈现出与自身相符的唯一独特性。创作者在设计创造舞蹈作品时,需从多个意象中选择一些有用的内容进行分解与有机综合,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不仅有着自身特点同时也完整的意象。例如,典型塑造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创作作品如《蒙古人》即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舞蹈创作中想象的运用
人的感觉之所以与其他动物的感觉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具有想象力。而舞蹈感觉也是同样性质的一种感觉,艺术想象与艺术创造是艺术与美的精髓与灵魂所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想象,所以想象是人们在科学发展、艺术创作等各项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想象甚至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最终是有一定限制的,但想象却可以在任何事物中存在,而且利用想象可以不断推动整个世界的前进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想象是知识进化的一个结果,所以舞蹈作品的创作若是缺乏想象则是无法进行的。
(四)舞蹈与音乐一致性的艺术想象
舞蹈即是艺术的一种升华,同时也是艺术的最高呈现形式,一个舞蹈作品基本上满足了舞蹈的基本要求,包括各部分动作的组合、音乐的节奏以及句子的长短等都可以说做到了很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舞蹈作品中,其音乐与舞蹈的一致性存在问题,其所表达的内涵意义存在偏差,这也即是说舞蹈作品与音乐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问题,但其深层次的内涵却不同,舞蹈的形象也并不完整。舞蹈在进行编排时,即是将音乐形象转换为舞蹈形象,通过把舞蹈与音乐这两种形象的整合,从而带领着观赏者们达到视觉、听觉上的共鸣,这是舞蹈的具体体现。但基于音乐来编排舞蹈时,就需要对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通过分析和理解音乐,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对舞蹈作品的创作实现在语言、节奏、情感、形象等多方面的编织与组织。
(五)粘合
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其中一个有效且十分简单的艺术想象运用方法即是粘合。粘合也即是把舞蹈创作和艺术想象进行简单地组合,而且从不同意象中分解出一个全新的形象。舞蹈创作中,这种粘合手法一般用于现代舞蹈艺术中,如《鹰》、《大雁》等。
(六)夸张
夸张是指舞蹈创作者把某一个物象所具有的特性不断放大、变形。在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中,一般主要通过夸张手法把人们的超现实想象通过具体的肢体语言、舞台道具等呈现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其中心环节和核心是艺术想象。舞蹈艺术想象属于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其通过对艺术形象方式的塑造,将客观世界表达和呈现出来,通过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广泛运用,可从现象穿透揭示本质,并实现更加理性的情感升华,因此艺术想象不仅是舞蹈作品创作的一种艺术形象能力,同时也由此引导观赏者们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发挥二次艺术想象,从而实现艺术表现的物质材料过渡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并逐渐达到一种自由的艺术境界。
[1]韩冷.浅析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呈现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5,(20):178-179.
[2]江源.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意境美[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2):103.
[3]张燕秋.艺术想象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呈现与运用分析[J].东方教育,2014,(3):296-296.
[4]姜兰.舞蹈中的"艺术想象"[J].乐府新声 ,2016,34(2):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