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有效应用

2018-01-24郑奉龙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艺术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学美术审美观念情趣

□郑奉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大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广阔的艺术视野,以及传统与当代兼收并蓄的审美观。这种艺术素养是当前综合性人才素质必备的要素之一,是我国新青年必需的人文素养。为此,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提升中应当将美术教育有机设置于正规教学体系中,即借助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情趣,进而提升新青年的人文素质。

一、美术教育的基本含义

美术教育是一门较为基础性的学科教育模式,是我国高校展开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力为核心,为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理想教育等提供服务。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美术教学已不仅是传统意义的绘画、素描、雕刻、艺术欣赏,而是具有十分宽泛的教育内容。当前,大学美术教学对象既包括带有美术兴趣的学生群体,又包括社会学生,提倡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新的教学思想,侧重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具备善于发现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素质。

二、当前我国美术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情况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逐步添加了艺术教育的比重,尤其在幼儿教育时期,关于儿童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教育条件等因素,大量增设了相关的美术教育内容,而在步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每个重要学习时期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课程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尽管存在不同的比重,但是依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整体美术教育中可以了解到这样的教学规律:唯有持续性增强常规教学中的美术课程教学,才会有效地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这属于“授人以渔”的重要过程,对大学生来讲,其重要性远胜于掌握某项专业性的绘画技巧。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以必修课的身份存在,而大学时期的美术教育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大学美术课程一般作为学生的选修课进行安排,具有比重小、被轻视的特点,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以及美术教育的连贯性。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认为,美术课程仅仅是一门选修课,拿到相应的学分即可,没有必要深入开展学习与研究。这样的观念显然是片面的,或者错误的,没有真正意识到审美观念在学生成长期间与增强民族素质中的重要价值。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美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得到相关政府部门、高校领导、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普遍重视,这也是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需要面对的困境。

三、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必要性

第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社会要求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其中,审美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体制下全方位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审美力的提升可以为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智力水平。这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以便可以依据美学规律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其优良品质与全面人格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底蕴,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大学生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激发创造力,对学校文化气氛的营造与美化校园环境,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美学主要是从个人对现实社会的审美关系作为着眼点,以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美、丑、崇高等人类的审美观念、美感经验,美的创造及其美学规律的学科。实质上,美学主要探索人类和现实审美之间关系的学问。与普通的艺术不同,也并非简单的美化活动。审美属于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且是一种给人类带来丰富心理体会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借助主体心理体会而得到意义的活动。因此,审美观的培养首先需要研究这样的精神活动,人类可以捕获的各式各样的心理体会,即“美感”。可见,审美力属于人类的一种重要性能。大学生审美力的培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

总之,审美的哲学思想,是人类生活哲学的一项重要构成。审美教育应当贯穿整个人类成长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学生的审美素养必须得到应有的提升。

四、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基于多样化的价值取向,着重塑造学生传统文化思想与审美情趣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在彼此交流中产生了一些冲撞与融合,使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呈现出空前的多样化与复杂化特点[1]。其中,从教育视角分析,特别是和国际接轨进程中,对欧洲国家与我国本土化思想的侧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导致我国传统的、本土化的精神文化元素逐渐被人们忽略。然而,不同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学习与效仿,思想文化的根源始终应当带有本地特色,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因此,几十年的文化艺术产生的审美观念,表现出我国与西方教育融合的严重缺失,其结果导致在科技迅速发展中,社会审美与文化艺术产生了断裂现象,这是我国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必须着力塑造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借助信息化平台,开拓学生的视觉、知觉范围与审美方式

不同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大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存在教学目标的巨大差异,侧重构建学生独立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尽量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虽然在不同的阶段里,美术教育在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中存在相应的共性特点,然而,大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学生已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感受力与理解力。因此,此时期的美术教育,应当激发学生意识到社会文化艺术的主要特征与时代变化要素、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和世界的差异性等,有利于养成独立的审美观念[2]。具体做法是:引导大学生通过欣赏典型的美术作品,进而增强对艺术本性知识的认知力。更为关键的是,在鉴赏不同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社会、不同思想与文化的了解,从而发现作品中想要传达的审美内容及美学规律。而且,还需要注意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即大学生很少加强在平常生活中的审美观念的培养。这就要求相关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教学,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画廊、市场等,充分利用社会历史文化资源,把美术教育、历史文化认识与现实生活的应用良好的融合在一起,逐步培养大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构建独立的审美观念与情趣。

(三)美术课堂与日常生活共同培养与塑造学生的审美观念

大学生美术教育过程中,一般应用传统的美术技法的讲解,或相关美术作品鉴赏的授课模式。不可否定,这样的教学模式在社会资源缺乏的环境下具有较大的科学性与必要性[3]。然而,当前社会迅速发展形势下,开展高校美术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并发现带有现代美学思想的美术教学模式,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体现时代特征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这样使得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既可以对美术在具体生活的意义产生深入的了解,又可以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增强对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把握社会艺术发展趋势,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其实,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与情趣的有效方式就是最大化地重视美术课程,同时有效规划大学美术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把重要的美育思想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平常生活。教师不但应当在课堂美术教学中通过讲述一些美术知识,启发学生感知美、了解美、分析美,从而引导他们树立审美观念。总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必须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分支。

结 语

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对高校大学生展开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为此大学生既要积极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又需要在人文、社会活动中培养独立的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形成正确的“三观”。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在于人文、艺术素养的教育[4]。因此,各高校相关领导及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美术教学引起高度重视,有效开发教学模式,不断渗透审美思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大学美术审美观念情趣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明媚美术作品
诗词要有情趣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