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鞋子》的画面叙事艺术
2018-01-24刘玉梅
刘玉梅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著名导演马基德· 马基迪所拍摄的一部伊朗儿童电影。片中以孩子的视角向成人讲述他们的世界。整部影片不管是演员台词还是取景和画面都非常朴实无华,没有采用过多的艺术设计和技巧,也没有为引起观众同情去故意营造悲悯的氛围,而是一切都还原生活现实,自然流露,紧紧抓住人心。影片通过一系列的镜头特写、慢镜头以及穿插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孩子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显露了儿童世界的单纯、善良、天真、乐观、质朴。同时也反映了伊朗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影片中主人公的生活穷苦艰难,随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以致他们早早的便知道了生活的不易,但这种成长环境并没有将他们变得世故圆滑,唯利是图,恰恰相反,这反而使他们善良,懂事,体贴,拥有天使的心胸,他们是天堂的孩子。这部片子获得 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整部影片情节简单,仅仅围绕伊朗一个贫民窟正读三年级的小男孩阿里去取修补的鞋,然后不小心将自己妹妹莎拉唯一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不让辛苦的爸爸和生病的妈妈知道,为了减少他们的操劳和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免除父母的惩罚,两人轮流换着仅有的一双球鞋去上课并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再获得一双鞋的故事。
影片所讲故事简单,线索及脉络清晰,不啰嗦,不繁杂,叙述干净利落,一针见血。并且整部电影镜头特写与节奏感十足,配音和画面融合一致恰到好处,将两个主人公阿里和莎拉的奔跑、想尽办法拥有鞋子、两人之间的秘密表现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对比强烈,十分精彩。
整部片子处处向观众展现希望,为生活为信仰坚定立场,不放弃,昂扬向上,坚韧执着。故事中主人公生活的地方十分穷苦落后,租户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但贫穷和困苦并没有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失去生活中的希望,得过且过,相反大家看到的是真诚、希望、坚韧和倔强。尤其当这些都在孩子的身上体现的时候,更是让人唏嘘。贫穷就像一个魔鬼,它让人陷入绝境,它打倒了多少人,使他们毁于其中!它诱骗了多少人,使他们放弃尊严和灵魂。但贫穷也是一瓶清洗剂,在肮脏的角落里冲下了一片净土,它给予困苦的人向上的激励,使他们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昂扬饱满的精神和纯净的心灵。电影一开始屏幕上就显示出正在修补一双粉红小皮鞋的画面,补鞋人一针一线来回地穿梭在破旧小鞋子中的镜头特写,然后播放的声音(配音)是教室里关于几个孩子在讨论穿什么鞋子的话题。开头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补鞋的画面,但这真正想表露的是这部电影中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给后面的故事留下暗示,给观众一定的猜想空间。接着出现一个小男孩也就是主人公阿里在一家店里买土豆,出来以后发现鞋子不见了,于是他慌忙蹲下身体在那里找,不小心将堆砌在上面的蔬菜打倒了,被老板呵斥,吓跑回家。回到家以后,妹妹莎拉问他鞋子拿到了没,补得好不好看,他只是点点头,甚至都不敢说话,生怕一说话就会加深自己的罪过似的。莎拉想出去看鞋子,阿里拦住她说鞋子丢了。这时我们看到阿里的眼睛硕大而清澈,看向莎拉的眼神露出的是满是愧疚和自责,还有作为哥哥要帮妹妹找回鞋子的责任担当。而莎拉的眼神则是怀疑、惶恐、不可思议,同时夹杂着抱怨,不知如何是好。一阵解释后,阿里明明知道鞋子丢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他央求着和妹妹莎拉协商,不告诉父亲和母亲,商议成功后,自己又冲出去寻找鞋子,直到鞋子确定找不到。于是兄妹俩便既要躲避着怕被父母发现的惶恐,又要适应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和麻烦,还要克服没有鞋子带来的苦恼和自卑。当每次沙拉下课拼命的往回跑,阿里换上鞋拼命的往学校赶时,我们看到他们拐过一道又一道弯,穿过一条又一条狭窄的巷子,伴随着的是一阵又一阵急促的呼吸声,吵闹声和汽车喇叭声。镜头扫过的是破旧的墙壁和遍地的水沟,给观众的第一感觉就是揪心,看着他们飞速的跑过一条条小路,伴随着一阵阵刺耳的车鸣声,在人、车和各种物体混合的路途中担心他们遭遇不测,随时为他们提着一颗心。当有一次,莎拉在跑回的途中,由于鞋子太大,穿不稳,在跳过水槽的时候,鞋子掉了下去,这时镜头紧跟着莎拉的脚步追随那只被水冲走的鞋子,每次看到莎拉弯腰去捡鞋子,可每次都只差一点又被冲走了,从莎拉粗重的呼吸声中,我们都跟着她紧张,担心这只鞋子永远的被冲走,同时也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焦急和害怕,最后鞋子被堵住,沙拉没有办法拿到,在那里绝望地哭泣的时候,背后房里的大叔帮了她,我们这才替她松了一口气。
当然,其中最让观众揪心的是兄妹俩在巷子里奔跑的脚步声和每次急促的呼吸声,都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这种强烈的节奏感就像人的心跳一样,随时紧跟情节前进,让人移不开视线,同时也更能体会他们的心理,使整个画面显得不刻意、不做作,更加真实感人。到了换鞋的地方,因为快要迟到了,阿里瞬间化身小大人,用大人的口吻教训莎拉,他向莎拉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实在太可爱了,导致我们并没有怪他错怪莎拉,虽然他在讲严肃的事情,可是却忍不住发出笑声。莎拉站在一旁特别委屈,生气地说,要告诉父亲,再也不穿他的鞋子上学了。阿里俨然一个大人样说,你尽管说好了,我不怕惩罚,只是他没钱给你买鞋,必须出去借钱,我以为你明白。短短的几句话,却深深的戳痛了观众的心,没想到阿里这么懂事,家里的情况他完全知道,奈何年幼,对家庭现状无能为力。阿里因为学习好,老师奖励了他一只笔,他拿回来,送给莎拉。因为这只笔,莎拉暂时放下了没鞋的忧愁,瞬间高兴了起来,告诉他其实自己没有告诉父亲,阿里笑着说,我知道你不会的。是啊,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单纯,他们的心灵干净的容不下丁点杂质,多么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因为换鞋迟到三次,前两次都被校长发现,而且第二次他向校长撒了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次阿里的眼神露出的是惊慌、害怕、不知所措。当第三次再被逮着,校长让他回家请家长,他解释说爸爸每天都要上班,母亲生病了,我们看到他清澈透明的眼睛里流下了两行泪水,这里面掺杂着难以言表的委屈和心酸,这时观众都恨不得跳到里面去为他辩解。不知真相的校长把这当做上课迟到的借口,认定他是一个不遵守校规的坏孩子,将他赶出学校,恰好这时遇到了来上课的老师,他向校长解释阿里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之后,校长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继续进去上课,他绝望的眼神里立马燃烧起乐观和希望。莎拉穿着哥哥的球鞋在学校里跳远的时候,通过莎拉的视觉,镜头扫过环放一周的鞋子,看着别人穿的都是很好的小皮鞋,萨拉就一个劲的把自己的鞋往后移,以此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尴尬与羡慕,当老师向大家解释她们中的一个小女孩没跳好摔倒的原因是因为没穿球鞋,莎拉知道老师说的是自己,于是露出了笑容并自信地将脚伸了出来。
利用周末,父亲借了工具带着阿里去富人区看能不能找到事情做,挣点钱贴补家用,在这段路程中我们看到镜头故意拉的很长,整个时间段镜头都是以阿里的视角为角度,采用仰拍的方式,依次显现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镜头里的光线和播放出的声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贫民窟形成一个对比,更衬出这里的贫富差距,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比较空间。他们到达富人区,父子两人骑着一辆报废了无数次又修补好的单车,游走在巷子里,这里的一切仿佛都与他们格格不入,不知如何下手。
经过一路的艰辛和流淌的汗水,他们到了一栋别墅前,父亲首先教阿里怎么说,但是又说不清楚,只好说让他看着自己的示范,他按响门铃,主人家说话了之后,他只是简单的打了招呼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弄得人家以为他们是故意骚扰,正要出来看看的时候,他俩就像罪犯和小偷一样赶紧逃了。而这个过程镜头以阿里和父亲的面部表情做特写,用他们逃跑的身影做远景,让观众清楚的看到了父亲在富人面前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的拘谨和木讷,同时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对贫富阶级之间差异的质问,画面里满是冲突。到了第二家的时候父亲按响了门铃,不过尴尬又一次出现了,父亲站在那里紧张到说不出话,幸好阿里马上说了他们的来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还是在下一代身上啊。接下来他们持续的寻找着可以做事的地方。到了中午父亲修自行车时,阿里因为口渴,到一栋房子前去喝水,通过门铃阿里和一个小男孩聊了起来。小男孩说的基本上是你读几年级,你多大了,可不可以和我玩,而阿里回答完他的问题后,最主要的就是赶紧问他家需不需要园丁,时刻不忘自己的事情。
虽然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可是我们看出了两个人完全属于两个世界,小男孩充满了童真,而阿里少了那份玩乐,缺失了原本属于他那个年纪的东西,真的将穷人孩子早当家的那种无奈和辛酸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着抓心的疼。随后父亲修好了车,叫阿里离开,不过阿里离开之前还不忘告别,说再见。这个时候镜头特地将他们拉远,画面亮度变暗,凸显他们孤单寂寥的背影和内心的无言。在他们走出去一截后,小男孩拉着爷爷的手跟在后面大叫阿里,阿里与爸爸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进入小男孩家大门后,镜头通过爸爸的表情特写,使观众更能理解阿里爸爸一进去看见豪华的庭院,干净利落的花草树木,像是进入了天堂一样,难以置信的感觉。随之画面在父亲辛苦劳动和阿里陪小男孩玩之间转换,穿插,一面既能体现父亲谋生的艰辛不易,另一面又能体现阿里和小男孩之间的天真无邪,在他们那里没有贫富之分,没有阶级之分,是真正的融合在一起。一边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一边是欢声笑语,异常开心,让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彰显冲突,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同。父亲劳作完毕结算钱时,看到富人给他那么多,他微微有些惊讶,但在富人眼里微不足道,全然没有放在心上。在回家的路上,爸爸高兴地跟阿里说,以后要常来,挣钱能让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要给妈妈买很多东西。于是阿里暗示爸爸说要给妹妹莎拉买一双鞋,她的鞋子坏了,阿里心里有点小窃喜,观众这时肯定也在为他高兴。
谁知道大家都在高兴的时候,意外再一次发生了,单车没了刹车。这时,在画面里,一条长而陡的过道上,单车就像一头疯牛一样不管不顾的往前冲,爸爸大叫:阿里,扶稳!阿里,扶稳!这声音充满了紧张、害怕、无助。这时,画面里的阿里和爸爸,画面外的观众,两个不同位置的人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直到看到他们摔倒,很不幸刚升起的买鞋的希望破灭了,不过幸好父亲的伤不重,阿里也没有受伤。到了家后,父亲和母亲谈话,窗外下着暴雨,阿里睁着眼睛悄悄的听着父母的对话,含泪的眼中满是矛盾,一边为失去钱没有给妹妹买鞋失望难过,一边为受伤的爸爸心疼,两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交织着,使他无奈。慢慢的随着夜深,他渐渐的睡着了。
有这样一个镜头,虽然很短,可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镜头里父亲在外面辛苦了一天回家,听说生病的妻子和房东为了房租的事情发生了争吵,他没有抱怨,虽然说话的声音很大,语气跌宕,但我们听到的内容却是处处为妻子着想,怕她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了,担心她的健康,其中有骂阿里不懂事,责备他为什么不帮她的忙,这都体现了对妻子的关爱和对孩子的教育,他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一直在念叨着努力工作挣钱。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阿里的委屈和懂事,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莎拉为父亲倒茶时,爸爸问她怎么没有拿糖,她说地上不是有很多糖吗?但爸爸的回答却是这些糖只是暂时放在这里,是人家相信我们才交给我们的。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家里虽然贫穷,可是他们并没有想过占便宜,拿别人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近在眼前,也从未起过贪恋,爸爸的教育也随时影响着他们,这无形中体现的尽是善良和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电影里有好几个镜头,都是小伙伴或同学找阿里出去玩,可他却说母亲病了,不能去,在这几个简短的镜头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伙伴来敲门找阿里踢球,可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没有去。可关上门后,阿里坐在那里,想着什么,因为自己的懂事,必须放弃玩耍的天性。
整部影片导演穿插了好几组这样的镜头,更加突出阿里的个人性格和形象,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思考,让整个故事回到生活,充满感情,突出主题。在学校里,莎拉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那双小鞋子,这时我们看到镜头跟随莎拉的视线,整个过程都落脚在一双双形色各异的鞋子上,镜头扫描到某一双鞋的时候,迅速扫过,隐约看到了那双小鞋子,随之慢慢回转回来,停留在那双鞋子上,通过慢镜头,让观众感觉整个流程就像是自己身临其境一样,丝毫没有错乱,牢牢锁住注意力。
散会时,莎拉的视角一直在寻找那双鞋子的去处,上课听写时虽然她也在认真迅速的写,可是通过她的肢体语言,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她的呼吸急促,心里焦躁难安,内心始终在牵挂着那双鞋。所以下课后,她极快的交了作业,就走了出去一直在快速浏览操场上的鞋子,寻找那双鞋。她看到了鞋子后,我相信,肯定很多人都会以为她会直接冲上去质问那个穿着这双鞋子的女孩,要求她归还,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她只是走过去在那个女孩的旁边,没有出声,静静的站在那里,呆呆的盯着那双鞋。其实这时虽然莎拉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通过的莎拉的眼神,我们依然能清晰的知道她内心对这双鞋的期待。放学后,莎拉一路跟踪着穿鞋的那个女孩,途中有一段女孩突然加快速度跑了起来,这时我们可能又在猜测,她为什么突然要跑,难道是发现了莎拉的跟踪,还有莎拉为什么要跟踪她,难道是想在半路堵截要回那双鞋子,可我们猜测的这些都没有发生,小女孩只是快要到家了,莎拉也只是安静的跟着而已。
莎拉回家后,叫了哥哥和她一起去那个女孩家,这次以为肯定是胜利在握了,一定能拿回鞋子,再也不用为鞋子发愁,不用两个人换着一双鞋穿,也可以躲过父母的惩罚了,满怀喜悦地去。可是他们竟然没有进去,没有理直气壮地要鞋。看到小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却仍然为了生计出去奔波时,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两个人相互望了一眼就离开了那里。希望破灭了。看到这一幕时,给观众留下的是难过、难受、压抑,同时又忍不住为他们点赞,幼小的身躯和心灵,迸发出的是强大的力量。母亲做好汤后,明明自己都不够吃,还让阿里给邻居送点去,这一动作虽然简单,却流露的是她内心的善良和淳朴,处处散发感人至深的东西。莎拉的笔掉在地上,被之前穿着莎拉鞋子的小女孩捡到,通过镜头对小女孩的特写,我们看到小女孩追着叫莎拉,说她的笔掉了,但由于莎拉忙着跑回去给阿里换鞋上学,就没注意到叫声。
小女孩回家后,拿出笔,看着这么好看新奇的笔,特别好奇就忍不住在纸上试写了几个字。此时,在我们心里,觉得她应该会把这只笔占为己有,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她竟然把笔还给了莎拉。之后莎拉和小女孩在上学的路上遇到,莎拉发现小女孩脚上的鞋子不见了,换上了新鞋,问小女孩之前的鞋子去哪了,小女孩说,被妈妈扔了。听到小女孩这样说,莎拉马上激动起来,恨不得马上冲出去。小女孩说它坏了,莎拉就一路沉默,通过眼神和表情,我们能体会到她的那种不舍、心酸和无奈。不过到最后,莎拉始终都没有告诉小女孩那双鞋子是自己的,苦难留给自己承受。虽是一个小孩子,可她们内心的那种纯净、善良和单纯,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美好,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成人的反思,尤其是压力巨大焦虑深重的现代人的反思吗?
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坚持、乐观、和倔强。影片里有几个让人看了就忘不掉的镜头,一家鞋店,整部电影的主人公全都去看过,但几次看的情景不同,所展示的画面不同,阿里和莎拉是站在店外,看了许久然后沮丧、失望的离开。盲人进去为小女孩买鞋问尺码,盲人买鞋的同时,通过窗户,我们看到阿里和莎拉父亲露出的头,从父亲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也想买可钱不够只好选择离开。
通过几次慢镜头,将大人和孩子、大人和大人到鞋店所做事情的异同做比较,整个画面细致入微,真实感人,以孩子和大人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角,衬出贫穷在孩子与大人之间留下的不同影响和烙印。到影片快结束时市里举办青少年跑步比赛,学校初选,因为之前老师通知的时候没有具体讲奖品是什么,所以虽然想参加,但是想到母亲还生着病,而且只有一双鞋,阿里就没有去。直到测试结束,老师贴出了可以去参加比赛的同学名单和获奖的礼品。
这时,我们看到阿里挤进去,快速的从上往下看过,不经意间看到第三名奖品有一双运动鞋,阿里的视线聚集在运动鞋上好一会儿。知道比赛获得季军可以给妹妹赢得鞋子时,阿里跑去老师办公室央求他让自己去参加比赛,并承诺一定能拿奖。一开始老师说测试已过,他错过了机会,不能去了,但是为了鞋子,阿里一直坚持着要去。老师的一再拒绝,阿里害怕不能去,眼泪就控制不住的掉了下来,眼里充斥着惶恐与渴望。最后老师还是答应给他一个机会,单独给他测试,果然阿里跑的很快,老师很满意。回到家后,阿里迫不及待的把消息告诉莎拉,说自己一定能拿到第三名给她赢一双鞋子,两人都开心的笑了,对鞋子的到来充满期待。
在比赛快要开始的时候,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比赛场地,下车后,镜头同样以阿里的视角看周围的一切,来参加比赛的人穿着各种不同的运动服与运动鞋,拿着各色的饮料和吃的东西,低头看看自己,心里五味杂陈,难以言表。冷不防,又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将贫穷和富有这两种不同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比赛途中,通过一系列的慢镜头和穿插镜头将整个比赛过程体现的真实感人,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枪声响起,瞬时赛道像洪水爆发导致决堤一样,所有选手纷纷涌入赛道,奔向终点。此时我们心里想着阿里一定会跑赢的,镜头应该会聚集他身上。可出乎意料的是好几次在赛道上却都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他也并没有一开始就遥遥领先。跑了好久,很多人都开始支撑不住慢了下来,这时候我们看到了阿里的身影,可现在他仍然没有在前面,而是在中前一点,他的前面还有很多厉害人物。
随着急促的呼吸,他的脑子里闪现出了一幕幕自己和妹妹每天奔跑着换鞋的场景,刹时仿佛后面有一股风在使劲推着他前进一样,他加快了脚步,努力往前冲。眼看着稳在第三无疑了,谁知道竟被后面的同学撞着摔了下去,这次,我们都替他捏着一把汗,替他惋惜,替他抱怨。但是他没有放弃,顽强的意志使他忘记疼痛,挣扎着爬起,脑子里闪现出那些没鞋时的场景,闭上眼睛不管不顾往前冲,心中这时啥都没了,只是想着往前往前,坚持坚持,绝对不能放弃!透过屏幕,听着他们呼吸越来越粗重,越来越急促,最后100米,50米,终点,眼前一片昏天黑地,倒下那分钟还不忘记问,我拿到第三名了吗?而老师们则高兴地说,孩子,你很棒,拿了冠军。却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渴望自己是季军。领奖时,记者让他抬起头,他却留下了泪水,人们都以为那是喜极而泣,其实那是失望的泪滴,鞋子又一次擦肩而过,心里再次遭受一万点暴击,痛苦不堪。
回到家,莎拉用她那极其期待和欢悦的眼神看着他,两人都没有说话,可是阿里的眼神告诉了她鞋子落空了,莎拉失望的走进屋里。留下阿里独自在那里垂头丧气,他坐在水池边脱下鞋子,露出那双满是血泡的脚,然后把脚伸进水池里浸泡,一群小鱼游过来围着他的双脚吮吸,而他的眼神里露出的是空洞、无助和失望。此时在一旁的兄妹俩的唯一的鞋子也已经彻底的坏了。
通过低沉的配乐,更让人体会到他们的复杂的心境,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不过在最后一个镜头,我们看到了阿里和莎拉的父亲的单车上装了两双鞋子,让我们不由得为他们高兴!
片子中好几个镜头看似自然而然,但却是最能打动人心,是整部影片中最经典最让人难忘、反思和细细品味的地方。例如盲人一家相聚玩闹谈话、阿里和莎拉奔跑换鞋、阿里迟到被校长赶回家、莎拉跑步时鞋子掉进水沟、人们经过鞋店时不同的表现、阿里与父亲去富人区经过高楼大厦、阿里与小男孩的对话、父亲摔倒、阿里领奖时失望的眼神和泪水、阿里将脚放进水小鱼们围绕亲吻。
但真正出彩和独具匠心的部分我认为第一是人们经过鞋店时的镜头,尤其是当盲人走进店里询问鞋码,阿里的父亲抱着一堆东西,站在门口,通过窗户露出的半个身子。这个情节盲人的有声和父亲的无声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剧烈的碰撞和对比,将人的坚韧和无奈完全挥发,冷不丁狠狠地刺痛人心。第二便是结尾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花费一系列的、大篇幅的慢镜头将阿里奋力奔跑和妹妹的奋力奔跑穿插,阿里的内心想法和妹妹莎拉的谈话穿插,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不同环境相互穿插,将这一过程拉长拉大,影射影片主题。
其中最有看点的是小主人公们清澈明亮的大眼、不同场合露出的眼神以及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那种超越同龄人的神情和过早的成熟既让人感动,同时又让人感伤。
就是这样一部影片,没有过多的修饰,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虽然故事简单,但却包含大量信息,将当时伊朗平民阶层的普遍生活现实清清楚楚的彰显出来。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去顽强拼博的事实。
整部影片,从开头到结尾,都很平淡朴实,但都从未让观众松弛过神经,小演员的表演完全是生活再现,一点也不做作、不虚假。一次次表情与眼神特写紧紧地扣住故事主题,无声的对视,无声的奔跑,无声的感伤,无声的沉默。一个个简短的镜头与简单的情节,却能紧紧抓住人心,引发观众不断深思,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