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兰铜鼓文化与地理环境

2018-01-24杨崇广朱德贤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34300

地理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红水河水潭河湾

●杨崇广 朱德贤/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34300)

1.东兰“铜鼓之乡”

东兰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如图1),因保存下来的铜鼓众多,铜鼓文化历史悠久被誉为“铜鼓之乡”。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据史料记载,其发展年代约为春秋中期至清代末期,流传时间至少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常在喜庆的节日里敲奏铜鼓以伴歌舞,在宗教活动中敲奏它以祭祀神灵,在战争中用以传讯召集人马。铜鼓还象征着财富和权力,也可作为赏赐或进贡的重器。东兰红水河一带的壮族和瑶族,至今每个传统节日、婚丧礼仪重大活动都要敲奏铜鼓。

图1

铜鼓以铜为主,配以其它金属铸造而成,形状大小不一,重量由几千克至几十千克。鼓面都有浮雕图案,每个铜鼓图案花纹都不同,有同心同纹(如图2)、乳钉纹、人鱼纹等。有的图案反映生产劳动场面;还有的刻有祝愿吉祥的短语,如“万代进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铜鼓铸造精美,是一种造型和装饰水平很高的综合艺术品。

图2

东兰县地处红水河畔,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先秦时期,广西东兰地区已经成为壮族聚居地。东兰几乎每一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铜鼓,铜鼓之多可谓天下第一。

2.铜鼓制作原料来源之谜

东兰人铸造铜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但是根据考察发现,东兰周围山地的地质构造,并不具备大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在古籍和地方志中也没有关于东兰产铜记载。《晋书·食货志》中,对东兰制作铜鼓有详细记载,“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皆于此下贪比输钱……铸败作古”,原来东兰人竟然将铜钱融化用来制作铜鼓。铸造一面铜鼓大约需要2000~10000枚铜钱。10000枚铜钱相当于古代一个普通家庭几年的收入,是一笔巨额的支出。并不富裕的东兰壮族先民为什么要融化铜钱铸造这些铜鼓?

3.铜鼓众多的地理“渊源”

东兰一带山高林密,气候温热潮湿,常有毒蛇出没,村民被毒蛇咬伤。但是,如果进山的人带上铜鼓,不断敲击,就能驱赶毒蛇。蛇是一种听觉不发达的动物,不仅没有外耳,甚至没有臌膜结构,主要靠细长的舌头粘附空气中的物质来分辨外界环境的变化。铜鼓之声能够震慑毒蛇,听上去让人十分疑惑。情况是否属实?经过实验,毒蛇听到铜鼓之声的确纷纷逃离。原来铜鼓的声波频率独特,对蛇类刺激极大,让其产生不适之感,“闻而生畏”,以致纷纷逃离。于是,专家推断,铜鼓最早产生的原因是能够驱赶毒蛇而成为东兰地区家家必备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变它的功能,成为人们祈福平安、表达祝愿的礼器。

4.铜鼓“形”、“意”与地理环境

古代东兰地区家家制作铜鼓、逢年过节都要敲响铜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东兰人认为铜鼓是吉祥之物,铜鼓浑圆的形态恰好与东兰的风水宝地相契合,与当地最奇异的峡谷形态非常相似(如图3)。东兰的东南面有一个大峡谷,谷中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从北向南流淌的红水河,到此却形成了一个180°的大拐弯,形态像U型,人们将这里称之为“红水河第一湾”,铜鼓的形态正是源于这个大峡谷。红水河第一湾外侧河滩上分布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圆形水潭,铜鼓的鼓面与水潭形状契合。水潭里汩汩地冒着泉水,大大的河湾,圆圆的水潭,这里被壮族先民认为是上天赐于他们的圆满之地。水潭中往往聚集一些奇异的神秘鱼群,世代种植水稻的壮族正是靠这种鱼的出没,推测当年收成的好坏。

图3

圆弧形的河湾在自然界并非绝无仅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就是这样形态的大峡谷;云南西北部丽江石鼓镇长江号称 “长江第一湾的大峡谷”,也是如此形态;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也有这样的河湾,人们称之为马蹄湾。然而,这些河湾都是出现在地质作用十分强烈的地区,地质作用下先形成U型或S型的裂隙,再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这种河道,而红水河第一湾所处的地区并没有强烈的断裂作用,河流的落差也远比其它几个河湾处小,却能形成这样巨大的河湾,的确非同寻常。在整个东兰地区分布的多是易受溶蚀的石灰岩,但是在红河第一湾处发现了大量泥岩,分布于峡谷两侧和河底。与石灰岩相比泥岩松软易受侵蚀,所以,当水流沿泥岩侵蚀,就形成“圆形侵蚀”,进而形成180°的河湾(如图4)。

圆形水潭中生活着一种能 “呼风唤雨”的鱼类,东兰人称之为“没六鱼”,这种鱼体形不大,最大的体重为2.5千克,由于不足3千克,因此被称为“没六鱼”。当地有“没六鱼儿出,稻谷香又足”的传说,究其实,这里的圆形水潭正是喀斯特地区的裂隙通道,与地下暗河相通,在降水丰富的年份,地下暗河中的水位高,水从落水洞涌出,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呈逆时针旋转,长期对落水洞周边地区侵蚀,形成圆形水潭。当地下暗河中的水从落水洞涌出时,将生活在暗河中的“没六鱼”带出暗河,水流向上涌动带出的往往是体型较小的鱼,而体型较大的抗水流能力强,一般不会被带出暗河,所以,在地表见到的这种鱼几乎都不足3千克。在降水量少的年份,地表水从裂隙流入暗河,而在降水量大的年份,暗河中的水压高,则从裂隙中向上涌出,因而“没六鱼”从暗河中大量涌出的年份,必然是降水量大的年份,降水丰富,水稻生长旺盛,产量大。

东兰铜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书写着壮族先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历史,也书写着中华民族过人的智慧,给现代人们以启迪和力量。

图4

猜你喜欢

红水河水潭河湾
一团棉花
一团棉花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河湾春夕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项链
精神的落实与远游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无题
河湾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