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第37题难点剖析及教学启示
2018-01-24孙文华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730046
●孙文华/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730046)
自著名自然地理学家黄锡畴先生1959年夏天发现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以来,我国地理学者对长白山苔原带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从近两年的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就能管窥蠡测: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中,以长白山苔原带的冻害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高山苔原带冻害严重的原因,今年又以该地区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垂直地域分异。本文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第37题为载体,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剖析解答此题的难点,并以此得出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原题呈现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1)。
图1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 2300~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二、难点剖析
纵观近三年的全国地理高考题,再横向比较今年的九套题,此题属于难度较高的非选择题之一,作为高三考生及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解答此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此题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术语多
很多考生一看到此题,顿感紧张甚至恐慌,主要原因是背景材料和题干中的专业术语太多。此题专业术语主要有:山地垂直带、分异规律、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单峰变化、种间竞争、环境压力、优势植物、阴坡、阳坡、坡向、干扰强度、垂直分布、地表温度和湿度等。其中有些专业术语考生可能比较熟悉,如山地垂直带、植物多样性、阴坡、阳坡、垂直分布等;有些学过但不熟悉,如单峰变化、分异规律、山地苔原带、优势植物、坡向等;有些则是闻所未闻,如种间竞争、环境压力等。
2.学科融合强
从以上专业术语看,山地垂直带、分异规律、山地苔原带、阴坡、阳坡、坡向、垂直分布、地表温度和湿度等属于地理学;植物多样性、山地苔原带、优势植物、种间竞争、环境压力、干扰强度等属于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单峰变化属于数学。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此题运用多个学科的专业术语阐述了一个地理现象,要求学生具有多学科核心素养,并能运用生态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来解决地理问题。如单峰变化是正态分布中的一种,指曲线的变化具有一个峰值,钟型单峰曲线是一种常见的正态分布模式,单峰变化是高中选修数学正态分布中的内容,学生在数学中理解起来较容易,但是把它放在地理考题中,难度会呈几何指数增长。其主要考查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力。
3.图文结合难
文字材料中阐述:“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并进一步解释单峰变化规律,考生需要将这些文字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如植物之间的种间竞争使植物多样性减少,关键字是“少”;环境压力大植物多样性增多,关键字是“多”,需要理出一个思路,即在高山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出现“少—多—少”的规律,即曲线只有一个峰值,即单峰。再与图1结合可看出,阴坡钟型单峰曲线分布特征明显,受到干扰小,而阳坡的海拔和植物多样性大致呈反比相关、线性分布,受到干扰强度大,2000~2300米海拔的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变化趋势相反,所以阳坡受干扰强度最大的部位出现这一海拔范围,并且在此范围内海拔越低干扰越强,海拔越高干扰越弱。
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主要判断依据是看单峰变化的规律,比较阳坡和阴坡植物多样性的峰值都在2300米高处,阴坡高、阳坡低。至于文字材料中苔原带所受干扰“长白山西坡灌木苔原带退化机理应包括两个方面:草本植物入侵,种间竞争导致灌木退化,以及环境变化导致的灌木退化,二者皆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1];“长白山苔原带经历了火山喷发、气候变暖以及台风干扰等多个自然过程”[2],不管本题中所指干扰是否是上述文献所述,没有提及,对于考生不必深究。从第(1)(2)题的设问及上述分析来看,对考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图文结合能力要求很高。
4.核心素养深
此题中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深入,如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考查凸显出地理学科主干和基本素养,“山地自然景观呈垂直分异,由基带随山体升高,依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相应的自然景观类型。”[3]此题不是笼统考查整个长白山的垂直地域分异,而仅考查长白山岳桦林带以上的苔原带,对考生的地理素养要求更高。
如第(3)题分析苔原带阳坡的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需要考生运用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比较小尺度区域范围内某一地理要素的差异:阳坡和阴坡的差异,就在“阴”、“阳”二字,同一山体同一高度有太阳照射地表温度高,但由于温度高,蒸发旺盛,湿度会降低;高山苔原带在雪线以上,冬季必有积雪,这也是该区域的主要特征之一,阳坡温度高,积雪融化早且快,这都是该区域的一般特征,只要学生掌握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并不难作答。
如第(4)题说明从 2300~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需要考生运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素养;感知山体的空间体积、表面积的变化 (长白山苔原带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火山锥上部[4]);根据平时观察和爬山地理实践:愈向山顶则山体的体积、表面积愈小,表面积愈小接收太阳光热愈少,阳坡与阴坡的温度差变小,温度又影响湿度,所以山体的高处,坡向对光、热、水分等要素的影响变小;再加上空间尺度的缩小,水热交换更便捷和频繁,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性就会变小。此小题需要考生具有严密地逻辑推理、高度地综合思维,是本题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小题。
三、教学启示
1.规范教学行为,多用专业术语
本题专业术语多,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授课时能准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如有教师在讲气压系统板画时,高压用字母“G”来表示,导致学生见到等压线图中出现“H”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专业术语的掌握,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渗透。专业术语掌握多的考生,能迅速读懂材料、深刻理解题意,对提高学科素养、提升答题效率效果显而易见。
2.筛选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此题中专业术语较多,但经过分析发现,有些对本题作答没有多少用处,如种间竞争、环境压力、优势物种、干扰强度等,这些信息需要考生在筛选过程中剔除,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如阴坡、阳坡、单峰变化等。当高度概括文字信息并读懂图1时,可以发现这道题即是地理题,不是数学题也不是生物题,难度不大,如果有考生得分不高,应该是输在乍一看题的气势上。
3.强化图文理解,提升核心素养
对于文字的理解力,各个学科都非常强调,地理学科除文字理解外,还强调各种图表的识别、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文字和图表的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相互转化,这个特点在此题中非常明显。
[1]靳英华,许嘉巍,王绍先,王嫒林,张英洁,金慧,赵莹,刘丽杰,尹航,贺红士.退化中的长白山西坡灌木苔原优势种分布差异[J].生态学报 37(11):3716-3723.
[2]宗盛伟.长白山亚高山苔原带植被变化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黄锡畴,李崇皜.长白山高山苔原的景观生态分析[J].地理学报,39(3):285-297.
[4]靳英华,许嘉巍,刘丽娜,贺红士,陶岩,宗盛伟,杜海波,王雷,朱瑞帅.长白山苔原带优势植物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研究[J].地理科学,36(8):12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