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献翻译对中国国际形象影响的分析
2018-01-23张怡文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然而世界上依然存在仇视中国的人,除了意识形态差异之外,这与西方国家不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国情密不可分,因此外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翻译为例,从读者阅读习惯、语言特征、源语深层内涵、了解中国国情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翻译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央文献翻译;国际形象
【作者简介】张怡文,北京交通大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虽然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搜索信息,全方位的了解一个国家,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文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广,然而从世界格局来看,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未从根本改变,英语依然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要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外宣翻译是不可或缺的途径。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官方出版物无疑是让世界认识、了解真实中国的一个窗口,是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宣翻译直接影响了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
二、外宣翻译原则探析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中国与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外宣翻译为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对于占据重要地位的外宣翻译,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健教授认为: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张健&胡兴文,2013:101)。
从张健教授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活动,最终的受众是国外民众,受到国外民众的认同是外宣翻译的预期目标。福州大学的陈小慰教授曾将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视为实现对外宣传目的、获得最终理解的有效保证。东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语言习惯等众多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引起外国受众对译文的兴趣和理解、与受众之间建立起“认同”,是外宣翻译的根本(陈小蔚,2007:61)。也就是说,一篇文章翻译的好或不好,最终是看国外民众是否能够理解与接受。
根据外宣翻译的特点与重要性,黄友义先生在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标准之外,提出了“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在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同时,还须坚持做到: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熟知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黄友义,2004:27-28)。可见,在做外宣翻译时,应当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弥合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引起国外受众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在黄友义先生提出的“外宣三贴近”原则下,基于外宣翻译中的“认同”的建立,可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使用以下策略:
1.尊重(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避免前后同一意群的重复表达。无论是英文读者还是中文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某一个词语、句子或者意群重复多次重现,且没有进行同义或者近义替换(除非是特意为了强调突出),不免会让读者生出作者或者译者语言贫乏之感,文章的可读性及吸引力也会随之下降。
例如十九大报告的主题及原文中,多次出现“不忘初心”一词,译者在翻译时为避免重复,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1)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The theme of the Congress is: 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cure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strive for the great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work tirelessly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2)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 and you can accomplish your mission.
(3)……以县初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当更加自觉的为实现新时代党的使命不懈奋斗。
… We will launch a campaign on the theme of “staying true to our founding mission” to enable all Party members, especially officials at and above the county and director level, to arm themselves with the Partys new theories and become more purposeful in working tirelessly accomplish the Partys historic mission in the new era.
“不忘初心”指不要忘记我们最开始出发时的理想和抱负。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中aspiration英文释义为a strong desire to have or do sth, 直译为渴望、抱负、志向。用“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生动诠释了要对最初的抱负始终如一的含义;在第二次提到“不忘初心”时,为避免单调的重复,同时充分考虑到受众的西方文化背景,不一定了解中国及中文的丰富内涵,替换表达为“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用词虽简单,但却更为清晰明了地表达出“不忘初心”的具体内涵;第三次再提到时,由于与第一次是完全相同的含义,便把第一次提到时的两个短句合并为一句,意思清晰表达,语言更显凝练。
2.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客观准确进行翻译。中央文献的对外翻译是为了让西方国家的民众更加全面、客观、清晰地了解中国,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认识,消除误解,弥合思想观念的差异,增进信任,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就显得至关重要。如若不然,就会引起误解,甚至有损于国家形象。
(4)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
All comrades must aim high and look far …
“登高望远”本意是指登上高处,看得更远,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在报告中,主要是指具有全局观、前瞻性,胸怀大志、力争上游。
在英文译文中,并没有按字对字、词对词的译为climb high up,而是译为aim high。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中aim high英文释义为try to achieve a lot,直译为试图得到更多,但aim: to try or plan or achieve sth作动词时,意思是力求达到、力争做到,high本意为高的,可指实实在在的实物之高,也可指抽象事物的高,如:the high wall高墙,high-quality goods 优质商品,have a high opinion of sb对某人评价很高等。Aim high在这里表示试图达到更高、更远大的目标,与中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好切合,用在此处既表达出原文想要表达的意义,又方便读者理解,甚为妥帖。
3.充分考虑到英语与汉语不同的语言习惯、特征,进行意义的转换。汉语中,常用四字或八字成语,以突显文章的文学性,常用排比等修辞,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而英语常常采用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因此在进行汉语外宣文章英译过程中,应把汉语成语或修辞所要表达的最本质的意思用英语表述出来。
(5)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In our Party,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must always breathe the same breath as the people, share the same future, and stay truly connected to them. …
“同呼吸”在此處用了breathe the same breath这一英语中的固定搭配,“共命运”用share the same future来表达,future一词意指未来,用在这里表示全党同志和人民群众一起走向未来,面向未来,迎接未来的风风雨雨,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普通中国民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心连心”此处译为stay truly connected to them, 表明全党同志时时刻刻与人民保持着血肉联系,人民的疾苦装在党员心中。
(6)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All comrades must aim high and look far, be alert to dangers even in times of calm,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reform and break new ground, and never become hardened to change or inactive. We will unite 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lead them to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in the drive to secure the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这里以排比的方式用了多个成语及四字词语,在翻译时,译者用最简单朴实的英语,表达出了源语最本质深刻的内涵,让外国读者清晰地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及决心。
以上两个例子或者用到排比的修辞,或者用到四字成语或词语,这是中文的行文习惯,在翻译时,用直白平实的语言译出,更符合英文受众的习惯,方便读者理解原文,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态度。
4.了解中国国情,正确理解原文。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是基于十八大以来对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全面总结以及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和展望。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就会对政策产生一定的误读,那么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就会造成更多的误解,无法准确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7)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
Employment has registered steady growth, with an average of over 13 million urban jobs created each year.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失业率是登记出来,而不完全是统计出来的,即中国的失业率是登记失业率,失业人员去登记之后,可领取失业保险,并在组织的帮助下重新就业。一般只包含城镇,不包括农村。此外,这里的改善意为稳中向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steady用在此处,表示动态的稳固、稳定,即在平稳的基础上有向好发展的趋势。因此,“持续改善”用register steady growth来翻译,极为妥当。
三、结束语
在全球化一体的大背景下,对外宣传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张健,2013:19)。除了具有丰富的中外文知识、扎实的外语功底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尊重读者阅读习惯、语言习惯、理解译出语的深层内涵、了解中国国情等方面。只有实现了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被受众“认同”,即接受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外宣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小慰.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J].中国翻译,2007(1):60-65.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3]张健,胡兴文.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3(3):100-104.
[4]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13(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