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思考
2018-01-23周扬
周扬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分析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思考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教育教学现状为依据,从凸显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现智慧数学的生长和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内涵,彰显智慧数学的丰盈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与探讨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思考,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智慧数学;教学板块
数学教育教学课程的开设目标,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与实效性,即使一趟课程只有四十分钟,但每一分钟包括的信息都比较重要,如果将这些信息变为某个问题或者某道练习题,分散到学习中的各个区域,就不会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不会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美妙,也就不会凸显出数学的内在含义与实效性能。但当小学数学教师将注重知识、智慧学习的思想观念引入实际教学中,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细节连在一起形成片,进而变为块,就可以实现智慧解决数学问题。这种板块式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些不同,其主要體现在教师理解数学知识点的本质与内涵,以教学内容为前提,总结出数学知识精髓,进而形成一个教学整体;深入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层次,扩展知识,实践应用,实现智慧学习。基于此,分析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思考尤为重要,以下为笔者对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凸显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现智慧数学的生长
知识也是一个具有生命的物体,每个知识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基于构建主义思想观念,数学学习是一个回顾历史的过程,就是指人类对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在小学教师开展数学活动时,应采用教学板块的教育方式,以此凸显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现智慧数学的生长。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以长方体为例,教师在教授这节内容时可以设计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教师出示几个学过的基本图形,问: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梯形)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相继提问:将许多这样的长方形纸片重叠在一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教师摆好长方体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这种形状?
板块二:认识面、棱、顶点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空白纸,学生用手摸一摸,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面;
再让学生拿出另外一张相同的纸,将两张白纸的相同部分重合,让学生用手摸,并告诉学生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教师找到一个长方体物体,让学生找到相关联的三个面与共同之处,提问学生:这个点是什么?告诉学生这是长方体的顶点。
板块三:全面了解长方体
要求学生提前按照课本带来一个类似长方体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有几条棱?长度有什么关系?
相继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要求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书写到作业本上。
板块四:回顾长方体
让每个学生找到班级中的长方体物品,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互相谈一谈物品有什么特点?
由此,通过设计教学板块,凸显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体现智慧数学的生长,使学生学会用智慧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2.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内涵,彰显智慧数学的丰盈
问题为数学课堂的中心,也是学生智慧的起始点。小学生因其自身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会时常提出疑惑或者疑问,这是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关键。因此,小学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内涵,彰显智慧数学的丰盈。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板块。
板块一: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三个口袋中分别装入几个小球:第一个袋子中装有两个黄球,第二个袋子中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第三个袋子中装有两个红球。提问,要想取出黄色小球,学生会选择那个袋子?说明原因。
板块二:可能性是一个数值
提问:在一个装有2个蓝球的袋子中,摸到篮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可能性。
板块三:用分数代表可能性
游戏一:若在一副扑克牌中取出8张扑克牌,打乱顺序后背面朝上,从中抽出一张,问: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哪张扑克牌的可能性为1/8?为什么?
游戏二:拿走两张红色4,随意抽一张牌,抽到黑色4的可能性为多少?
基于此,小学教师以不同角度带领学生分析可能性,有效实现了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内涵,彰显了智慧数学的丰盈,提高了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思考对小学数学教育方式与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数学课堂赋予智慧化,采用教学板块的方法将学习内容渗透到课堂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月珍,王卫东.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5(10):8-10
[2]郑莎.智慧数学教学课堂“问题解决”板块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2016(20)
[3]余国红.智慧数学课堂板块式教学设计初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3(1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