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异质、市场分割与流通网络发展
2018-01-23邓阳王稼琼
邓阳 王稼琼
摘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流通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递进回归计量模型,考察产业异质、市场分割对流通网络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流通产业异质对于产业转移具有回波效应,体现为京津两地产业优势地位的再强化,而市场分割对流通网络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反向作用,不利于产业转移的实现,有序引导比较优势合理转移、有效推动区域统一市场建设、有力促进流通网络发展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网络;产业异质;市场分割;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8)06-0079-08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协同”二字既是战略实施的重点,也是深入推进的难点,因而加强区域内统一市场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国民经济先导的流通产业,在连结供给与需求两端、实现资源跨区域有序流动中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因而流通产业应当也必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好产业新引擎与新动力的作用。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横、纵两大流通通道的重要交汇区域,近年来在协同发展进程的持续推进下,京津冀三地在各领域的协同度不断提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联通取得了重要突破,三地间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也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然而,京津冀三地流通产业的发展与要素资源分布仍不平衡,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使得产业内协同效应发挥仍不充分,河北省距离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定位仍有一定差距,这无疑限制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统一市场建设与协同发展效果,也不利于区域内流通网络的统一谋划布局。
流通网络对于流通节点及流通渠道具有内在推动作用,合理的流通网络布局能够有效缩短商品流通渠道的长度,提升流通节点效率。对于流通网络的研究,早期成果聚焦于对单体城市进行内部分析,随后研究视角逐渐拓展至城市之间[1],与之相伴随的是流通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内在结构复杂程度的提升。城市间流通网络的形成是基于不同企业在价值链环节中分工定位的不同以及企业所处城市在要素资源禀赋、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2]。国外学者对于流通网络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以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从空间经济视角对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层级体系[3]及相关经济活动[4] [5]展开研究。本文将流通网络发展界定为流通产业依据其在空间范围内的结构分布特征,在转移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区间经济联系。流通网络发展优化的方向应当有利于产业效率提升与统一市场建设。
统一市场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形成的必要条件[6],统一市场的建设有利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影响、阻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市场分割情况。关于我国统一市场现状测度的方法主要分为省际贸易流量测度[7] [8]与省际商品价格差异水平测度[9] [10]两种,同时也形成了区际间市场分割程度具有加剧趋势[11]和国内统一市场进程技术深化[12] [13]两种代表性观点。
关于京津冀流通产业及流通网络发展,近年来也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交通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4],在此基础上,流通产业应当依据其先导性特征,率先突破、主动探索,从全局高度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5]。同时也应注重流通产业在京津冀三地协调推进过程中的系统性作用[16] [17],以协同发展成熟度及各系统间关系为切入點,确立流通产业在各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而创新合作模式与机制、发挥联动作用、有效释放政策效应[18] [19]。
基于现有文献成果可以梳理总结得出:西方学者对于区域间及区域内流通网络的直接研究成果较少,并且研究对象多为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基于宏观层面,围绕流通网络发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且研究视角以单一省级区域为主,较少涉及跨省、跨区域的综合分析以及流通产业转移调整所带来的流通网络的发展变化研究。因而,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准确研判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特征,以统一市场建设为导向,基于区域协同发展视角,解构以流通产业疏解转移为代表的区域流通网络发展影响因素。
二、现状分析与作用机理
(一)产业异质与流通网络发展
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因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在要素资源集聚与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共同作用下,流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形成了相应的优势产业。在流通网络内部,比较优势相较于绝对优势,更是推动区域内流通产业及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可以通过体现区域内产业比较优势程度的区位熵指数进行衡量,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本文基于数据可得性以及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于流通产业的研究范畴界定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这三种行业,时间范围为2004—2016年①。以年增加值作为各产业经济规模的衡量标准,计算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依据区位熵指数的含义,当其结果大于1时,即认为所衡量产业在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北京市在住宿餐饮及批发零售业、天津市在批发零售业、河北省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具有比较优势。
同时对于京津冀流通网络分工水平,可以运用区域分工指数衡量现有状态下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情况,其公式为:
如图1所示,2004—2016年河北省的区域分工指数在京津冀三地中始终保持高位,而北京市的区域分工指数整体上略高于天津市,两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2014年起北京被天津“反超”。综合各地区域分工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流通产业区位熵指数的变化可知,伴随着北京市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和天津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较优势程度的递减,天津市在批零及住宿餐饮业和河北省在储运邮政交通业的区位熵指数逐年提高,各地的比较优势产业正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发生转换。
流通产业在区域内的疏解转移是近年来京津冀流通网络发展的主要形式,北京市流通产业较为成熟,已基本经历过完整的产业生命周期,要素资源投入对产业效率提升的边际效用大幅递减,天津市与河北省流通产业发展则正值快速成长期,产业异质加之所处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使得京津冀三地的流通产业在区域内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梯度,而这正是疏解转移顺利实现的基础所在。
对于转入地而言,产业进入将带来要素资源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动能提升等正效应,但也应当防范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从而引发生态环境破坏等负效应的产生(Aitken和Harrison,1993)[20]。对于转出地而言,待疏解产业的发展成本限制了地区内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转移的实现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因此,在现有规模下,优化京津冀流通网络内部各流通节点和渠道,使其分布更加合理有序,对于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分割与流通网络发展
市场分割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是以增加非本地区要素及商品流入成本甚至是阻碍资源的自由流动为代价,这种只关注本地区发展利益的短视行为从长期看必将严重损害整个区域利益的发展。对于流通网络发展而言,以区际壁垒为代表的市场分割一方面会增加流通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阻碍流通渠道的顺利流转;統一市场的构建不仅能有效破除区域内各地区间的流通壁垒、促进资源自由流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流通产业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区域流通网络向更高层级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内各地区间的经济活动不仅对应于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笔者将分别从京津冀区域整体层面、省级层面以及河北省内各地级市层面这三个维度对2004—2016年京津冀市场分割程度进行测度,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及京津冀三地统计(经济)年鉴中分地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2004—2016年河北省各地级市之间区际壁垒存在的情况较为突出,而京津冀整体所呈现的统一市场程度较好,这表明省级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流通网络整体运行较为通畅。同时,京津冀区域内各层面市场分割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以2012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各层面市场分割情况均有加剧趋势,这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导向有关,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本地区的经济利益是发展中考量的重要因素;而在2012年以后,区域内的市场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虽然略有波动,但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趋势相吻合,这既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是区域内市场协同效应逐渐彰显的体现。
京津冀流通网络的发展依赖于区域协同与统一市场建设,区域流通网络的演化升级也是流通产业向价值链分工深化的过程,因而有序竞争、高效畅通的区域统一市场建设是推动流通网络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统一市场格局下,不仅可以保障区域内流通产业的顺利转移调整,实现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重新组合,而且有助于流通产业转移调整后价值链的进一步分工深化及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流通网络优化。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一)模型构建
基于上文分析可以总结得出,京津冀流通产业异质通过影响区域内流通产业的转移调整,进而作用于区域流通网络发展;同时京津冀三地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承接的效应正在显现,具体而言,在区域内产业疏解转移过程中会产生扩散效应或回波效应两种效果,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产业疏解转移有助于转入地产业的发展,回波效应则主要表现为产业疏解转移强化了转出地产业的优势。由此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回波效应使得京津冀流通产业异质与产业转移正相关。
假设2:扩散效应使得京津冀流通产业异质与产业转移负相关。
综合考量京津冀流通产业异质原因、区域流通网络的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区域流通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从产业因素与区位因素两方面确定控制变量,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两个递进计量模型,对产业异质、市场分割同流通网络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其中,模型(3)主要讨论产业异质对京津冀流通网络发展即产业转移的影响,以产业因素分析为主;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分割程度及其他刻画统一市场建设的区位因素,以进一步检验产业异质、市场分割对流通网络发展的影响。
(二)变量设定
为了客观评价产业异质、市场分割对流通网络发展的影响,结合产业异质原因及相关文献资料,将代表产业因素与区位因素的控制变量作如下选择。
1. 产业因素。劳动供给水平(lnl),以京津冀省级各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衡量。劳动供给作为重要的要素禀赋,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流通产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充足的劳动供给将促进流通产业发展,一方面强化产业异质特征,同时也将影响产业转移的方向。
资本投入水平(lnk),以京津冀省级各行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进行衡量。流通产业虽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仍可反映资本要素在产业内的禀赋差异及促进产业发展的情况,这种差异仍会带来一定的产业转移。同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将有助于企业扩大规模,实现扩张性转移。
2. 区位因素。交通设施水平(traffic),以京津冀省级高速等级公路里程占公路里程比重进行衡量。企业的区位选址会受到交通状况、财政刺激、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Munday,1990)[23],便捷高效的交通设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统一市场构建形成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可以实现区域内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同时也可能因互联互通而使得产业转移的自发性受到影响。
新型城镇化水平(urban),以京津冀省级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进行衡量。基于城镇化发展“S”形曲线及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城镇化水平对地区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规模具有重要影响,一定的区域流通网络分布及流通产业结构需要同该区域所处的城镇化水平相适应。
政府消费规模(gov),以京津冀省级政府消费占GDP比重衡量。当地方政府消费等支出占经济活动比重较大时,市场自身活力及自发资源配置调节作用将容易受到行政干预的影响。如果地方政府倾向于保护自身发展利益,扩大本地区政府购买,并伴随或明或暗的政策保护措施,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干预力,此时将不利于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也将阻碍跨地区产业转移的顺利实现。
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形态会伴随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只存在线性关系这一种形态[24]。流通产业同居民消费端联系紧密,在城市发展初期,居民对日常生活性消费的需求较高,因而流通产业得以较快发展,在地区内的规模水平不断扩大,但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依据城市产业发展演化规律,当城市发展处于较高阶段时,科技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将逐渐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居民的物质需求、消费结构也会随之升级,流通产业的占比将会降低,由此假定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流通产业转移呈正向“U”型关系。因此,在控制变量中考虑二次型的新型城镇化水平(urban2)。
综上所述,实证模型中选择产业转移为被解释变量,产业异质、市场分割为解释变量,劳动供给水平、资本投入水平、交通设施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政府消费规模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基于数据可得性并保证口径一致,实证分析选取2004—2016年京津冀三地的省级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为相应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及京津冀三地的统计年鉴与经济年鉴。为了保证数据平稳性,分别对劳动供给水平、资本投入水平取自然对数。
经整理计算,得到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结果分析
对于模型(3)(4)进行Ftest检验,首先得出该模型存在个体效应,应拒绝使用混合模型;之后对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得出应拒绝随机效应,选择个体固定效应进行检验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两模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对表3中模型(3)、模型(4)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产业异质及市场分割对流通网络发展具有影响作用。
1. 京津冀流通产业中各行业的异质性特征与产业转移始终呈正相关关系,且所有行业的回归系数显著,均通过了1%的检验。这表明2004—2016年,京津冀流通產业在区域内转移调整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对原有比较优势的强化,呈现出回波效应,验证了假设1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得出假设2不成立,即京津冀流通产业的转移现阶段并未实现各产业均衡发展的结论,这与长期以来京、津两地虹吸效应显著以及产业疏解性转移后重新形成集聚优势具有时滞性有关。
2. 京津冀区域内市场分割与各行业的产业转移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在模型(4)中市场分割程度的系数均为负值,除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余行业的回归系数显著。批发和零售业回归系数的不显著与批发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区域内集散功能和零售业连锁化的发展趋势紧密相关;而市场分割对产业转移的整体影响程度较弱同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程度未处于较高水平有关。因此,京津冀区域市场分割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流通产业转移的顺利实现,不利于流通网络发展。
3. 劳动供给水平与产业转移在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呈负相关关系,在住宿和餐饮业中呈正相关关系;而资本投入水平在各行业中对产业转移的作用方向与之正相反。由此表明,当劳动供给较为充裕时,作为批发零售及仓储运输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将主要引导优势行业强化自身地位,而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则会扩大产业规模,主要产生自发的扩散性转移效应;要素投入对住宿餐饮业产业转移关系的“特殊性”与行业自身迁移性较弱相关。
4. 在区位因素方面,京津冀区域内交通设施水平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具有行业特征,即对于批发零售业与餐饮住宿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发达的路网系统有助于流通产业转移的实现,而和高速路网密切关联的储运交通业,在便捷的交通设施下会更加高效地实现商贸服务功能的集散,造成在本地区的固化发展。而政府消费规模同各行业的产业转移均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这是因为政府基于本地区经济增长所进行的政府购买,为当地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但同样会阻碍跨区域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5. 对于新型城镇化水平而言,城镇化率的二次项系数均为正值且显著,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同京津冀流通产业转移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并且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即存在“U”型关系。城镇化率的回归系数在批发零售业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均至少通过了5%的检验。同时,由urban2与urban的回归系数可得三行业在二次函数极小值点时的城镇化率水平依次为47.63%、28.90%与38.09%,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最先达到“拐点”,继而是住宿餐饮业,最后是批发零售业。因此,当城镇化率低于此临界值时,城市及流通网络发展均处于初级阶段,此时流通业在城市内部快速扩张发展,跨城市经济联系较少,因而城镇化率与流通网络发展即产业转移间呈负相关关系;当城镇化率高于此临界值时,城市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已经完善,流通产业自身也具有向更高层级演进的需求,因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流通网络发展进程也将与之同向同行(如图3所示)。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产业异质、市场分割与流通网络发展的关系,检验上述实证模型的稳健性,进而为产业异质选择相应替代变量,用流通网络分工水平(div),即公式(2)中的流通产业区域分工指数,替代以流通产业区位熵为代表的产业异质。由于“差分式”价格法是当前测度市场分割程度的最主流的方法,因而不再为市场分割选择替代变量。另外,将年末流通产业国有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比重表示的地方经济国有化程度(soe)替代政府消费规模,测度政府对市场环境的干预程度,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首先,京津冀流通产业中各行业代表产业异质的流通网络分工水平与流通网络发展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外回归系数均显著;市场分割程度同流通网络发展间均呈负相关关系,与原实证结果保持一致。其次,替换变量地方经济国有化程度与流通网络发展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符号也均与原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原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同时,大多数变量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较原实证有所降低,表明原有模型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
五、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2004—2016年京津冀三地流通产业各细分行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流通产业异质同产业疏解转移的具体作用方向和效果,以及市场分割、产业因素、区位因素与流通网络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京津冀流通产业异质对流通产业疏解转移的作用影响主要呈现为回波效应,即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变迁对于产业异质性特征具有强化作用;第二,省级层面市场的分割程度与流通网络发展及产业转移呈负相关关系,阻碍了流通产业疏解转移与网络布局优化的顺利实现;第三,流通产业异质的行业因素与区位因素均为影响京津冀流通网络发展的因素,其中新型城镇化水平同京津冀流通产业转移之间呈“U”型关系。因此,在推进京津冀流通网络发展过程中需要京津冀三地统筹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对于当前存在的协同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异、协同发展与行政区划分割这两组现实问题,应当切实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有效指导作用,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结合三地定位,围绕流通渠道的上下游两端共同发力,不断促进流通网络发展。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有序引导比较优势合理转移,破解经济水平相异对协同发展的制约。京津冀流通产业的发展要统筹配合、协调联动,优化符合京津冀发展的流通网络分工格局,合理配置区域内现存流通力。京津两地在主动做好流通产业疏解转移、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应及时提升城市自身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以城际、直供配送等形式加强城市间物流体系的建设,河北省也需要不断加强产业承接的相关配套工作,打造要素资源集聚的发展平台,营造高效便捷的产业发展环境,形成规模适度的发展新引擎。
二是有效推动区域统一市场建设,破解行政区划分割对协同发展的制约。统一开放是京津冀流通產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区域统一市场的构建对于流通网络联结“断点”、疏通“堵点”、优化“节点”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应当落实好共享发展理念,加快信息技术在区域流通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应用,实现区域内商贸物流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降低信息成本,有效破解区域内各地区自我封闭垄断的局面。
三是有力促进流通网络发展升级,实现跨区域合作协同稳步推进。对于流通产业发展升级中遇到的瓶颈,可以在有效整合区域流通网络的基础上,引导各流通产业主体从功能架构与产品架构两方面选择性嵌入产业价值链(刘维林,2014)[25],即各流通主体主动整合流通渠道内外的环节要素,向生产端与消费端拓展流通服务内容,延伸价值链长度,促进流通产业在价值链嵌入中创新发展,发挥好区域流通网络整体的多源比较优势。
注释:
①2004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流通产业中部分行业统计口径发生变更,因而数据选取始于2004年。
②相对价格指数表示为两地间价格比的自然对数的绝对值;所测度商品种类为:纺织品、食品、燃料、日用品、服装鞋帽、饮料烟酒、中西药品以及书报杂志。
③i表示行业名称(1为批发和零售业,2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为住宿和餐饮业),p表示省市名称(1为北京,2为天津,3为河北),t表示年份。
参考文献
[1]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4(2):75-83.
[2]张闯,夏春玉.城市间流通网络及其形成与演化的微观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0):5-11.
[3]Friedman,J.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J].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17(1):69-83.
[4]Taylor, P J. 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 Centres in the World Economy[J].Global urban analysis,2011:22-39.
[5]Matsumura, T, Ogawa, A. Price Versus Quantity in a Mixed Duopoly[J]. Economics Letters,2012,116(2):174-177.
[6]纪宝成,陈甬军.中国统一市场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陈家海.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区结构[J].上海经济,1998(6):21-22.
[8]Naughton,B. 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 Conference on Policy Reform in China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M].November,1999.
[9]Young,A. 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1091-1135.
[10]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2):20-30.
[11]Poncet,S. A Fragmented China:Measure and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Domestic Market Disintegration[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3):409-430.
[12]白重恩,杜穎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29-40.
[13]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8(1):21-32.
[14]王中和.以交通一体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7):44-47.
[15]马龙龙.京津冀一体化流通产业先行[N].国际商报,2014-06-23(A08).
[16]李丽,张益民.京津冀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协同演进分析[J].中国名城,2014(12):31-35.
[17]汪洋,侯彦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浅析[J].中国商论,2016(17):122-123.
[18]逄金玉,申恩威.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中的现代商贸合作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8):84-89.
[19]张弘,邓阳.新型城镇化与北京流通产业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127-129.
[20]Aitken, B J, Harrison, E. 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3):605-618.
[21]Parsley,D, Wei,S J. Explaining the Border Effect: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Shipping Cost,and Geography[M].NBER Working Paper,2000:7836.
[22]Parsley,D,Wei,S.J. Limiting Currency Volatility to Stimulate Goods Market Integration: A Price Based Approach[M].NBER Working Paper,2001:8486.
[23]Munday,M.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Wales[M].Cardiff: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1990.
[24]藤田昌久,保罗.R.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梁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5]刘维林.区域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绩效与升级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Market Segmentation and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Network
Deng Yang1, Wang Jiaqio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China;
2.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region, a certain degree of regional market segmentation has exis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has reflected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As the form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regional space,circulation network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unified market build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irculation network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regi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4 to 2016 are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network under the progressive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has echo effect on circulation industrial transfer, which means the reinforce of industrial superiority status in Beijing and Tianjin. While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has inhibitory effect, and it is not conducive to industrial transfer. Thus, it is proposed to guid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ransfer orderly, promote the unified market building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circul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 powerfully.
Key words: circulation network,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market segment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