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研究
2018-01-23马艳雯
马艳雯
[摘要]本文以无锡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引入问卷调查和听力评价表等评价手段,通过实验证明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通过对实验结果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态度和听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学习态度;听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15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7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研究背景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目前英语听力学习的现状,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使用形成性评价,研究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听力水平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本文借鉴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听力水平的变化。二语习得理论是人们熟知的概念,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StephenD.Krashen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他的i+1理论集中体现了循序渐进观,强调学习的步骤、方法和学习过程,强调在“过程”中获得“结果”,即在让学习者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同时,变输入为吸收,从而进入语言习得机制的内化处理,最后习得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来自无锡某高职院校2014级数控专业两个班的75名学生,其中实验班39名(男25名,女14名),控制班36名(男20名,女16名),两个班的教学均由笔者承担。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听力评价表、自评及互评表的形式进行材料采集。问卷设计参考OMalley和Chamot提出的策略框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学习态度分为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作用和老师的指导等内容。同一问卷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两个班分别测验两次。
听力评价表参照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而设计,填寫此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身英语水平处于哪个阶段,下一步应达到哪个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填写该表并讨论,每周由组长进行总结并向笔者交书面报告。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部分:所听主题、理解程度(很好,一般,稍有难度,完全听不懂)、困难程度(单词听不懂、语速太快、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所听大概意思、今后需改进的地方和教师建议。
三、研究过程
从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听力教学。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为例,对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是课前热身,上课前笔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背景知识。同时对本单元听力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听力技巧提供指导和帮助。这部分通过3分钟的片头介绍后引入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或针对本单元主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部分是观看光盘内容中的文化类话题视频。所有视频邀请来自不同文化的年轻人针对每单元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能使学生熟悉多种英语口音,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化比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部分是听,包括10个对话,1个长对话,1篇短文和1篇听写等材料。在听之前,笔者组织学生通过标题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讨论本话题可能使用的听力策略、语音语调及说话态度等,或通过题目选项、填空等信息判断其内容大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听力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听力评价表。
控制班的学生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学生以听为主,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和答案。
四、研究结果
(一)对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
1.对学生听力水平的定量分析
所有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两个班所有学生都参加实验前测(2014年6月CET4听力真题),以检验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前听力水平是否接近。为了方便统计,笔者改用百分制计分法,题型包括:对话(30分),短文理解(40分)和听写(30分)。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前测的平均分为50.2和49.8,标准差为9.952和10.106,表明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听力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606>.05),符合实验要求。
但是实验后测验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学习成绩都比实验前高,其中实验班和控制班平均分为60.7和52.9,两个班的平均分各自增加了10.5和3.1,这表明两个班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都取得了进步。因为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控制班高7.8,这表明实验班比控制班的学生考得好。在期末测验中,数据表明控制班和实验班有显著性差异(P=.035<.05),因此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帮助。
实验后,两个班各自的标准差都比实验前小,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标准差分别为7.183和9.825。控制班的标准差减少了0.281,实验班的减少了2.769。这说明两个班的低水平学生和高水平学生之间的差距正在减少,而且实验班的低水平学生比控制班的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大。
2.对学生听力水平的定性分析
在实验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没有在语音室上过听力课。本人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实验班的学生本学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参与度,并且听力理解能力大幅度提高。例如,实验班的王同学,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连基本的课堂用语都听不懂,但经过几周的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他及时了解自己每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也逐渐了解到自己究竟在听力过程的哪个环节和听力内容的哪个方面存在不足,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他借鉴了其他同学的经验与听力策略,并没有丧失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和兴趣,因此,听力水平逐渐得到了加强。总体来说,通过本学期的听力评价表,实验班大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endprint
控制班学生的基础和实验班是基本相同的,实施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在开学初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控制班学生的听力基础普遍较弱。比如,张同学是控制班英语前侧成绩最低的同学,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几乎连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都听不懂,更别提其他的听力资料。由于课堂上听不懂教学内容,跟不上教学进度,平时也没有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习惯,更不会主动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和建议,所以他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不高,最后在课堂上干脆不带耳机,阅读其他科目的书籍。刘同学是控制班成绩中等的同学,听力水平较弱,仅能听懂课堂用语和语速较慢的对话。开学初,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使他对英语学习很有信心,但是这种现象持续时间并不久,由于缺少监督和管理,他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控制班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不像开学初那样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只是简单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更多的交流和建议,所以该班学生的听力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
(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定量分析
使用SPSS1l8.0软件对问卷调查的学习态度部分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习态度平均值分别为41.5和40.8,P值為.334(>.05),说明两个班在实验前学习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值分别为45.7和42.1,两个班的学习态度平均值各自增加了4.2和1.3,这表明两个班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在学习态度上均有所改善。因为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控制班高3.6,这表明实验班比控制班的学生进步的多。在后测数据中,分析表明控制班和实验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41<.05),因此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帮助。
2.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定性分析
在实验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听力评价表等评价工具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态度有所改变,学习情况也日益增强。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同学基本接受并认可这种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设立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并配合教师完成各项评价表。通过自评和互评,同学们能及时了解每次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态度,大多数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在控制班,绝大部分学生们只有在开学初有较高的积极性,但由于这些努力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价,所以经过几周后学习的积极性减退,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学习态度没有显著的提高。
五、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英语听力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的成绩有显著性提高,这说明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该实验的研究结果对今后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一,高职英语听力课堂采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丰富和改善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最终促进他们听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在形成性评价中,通过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自我与集体的监督与评价,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到不足之处,并能及时纠正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课堂表现、取得的成绩和他们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