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异物的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CT多种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23傅锡炎
傅锡炎
[摘要]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CT多种重建技术在儿童呼吸道异物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接收的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呼吸道异物患儿95例,均给予胸部CT平扫,并在扫描后联合CT多种重建技术重建,观察检查结果。 结果 CT扫描并联合多种重建技术重建后,95例患儿中,检出内源性异物9例,检出率81.8%(9/11);检出外源性异物71例,检出率84.5%(71/84)。95例患儿中,异物位于下呼吸道86例,占90.5%;异物位于上呼吸道9例,占9.5%。经观察CT征象发现,并发肺气肿发生率33.7%(32/95);并发肺不张发生率25.3%(24/95);并发肺炎发生率15.8%(15/95)。结论 临床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时,CT多种重建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患儿尽早接受治疗,并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 儿童呼吸道异物;临床诊断;CT重建技术;联合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0(b)-01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pl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s respiratory tract. Methods 9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foreign bodies treated and confirmed by bronchoscope examination in thi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June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ll of whom were given chest CT scan, and reconstructed by CT multipl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n the test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CT scan and multipl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s for these 95 cases of children, 9 cases of endogenous foreign bodies were detected,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1.8%(9/11). 71 cases of exogenous foreign bodies were detected, 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4.5%(71/84). Among 95 children, 86 cases foreign body was located in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accounting for 90.5%, and 9 cases i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accounting for 9.5%. By observing the CT image, the incidence of emphysema was 33.7%(32/95).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atelectasis was 25.3% (24/95).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was 15.8%(15/9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T multipl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ldren when diagnosing the foreign body of respiratory.
[Key words] Childrens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Clinical diagnosis; C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Combined application value
兒童呼吸道异物是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病情严重,如救治未能及时、有效的开展,会对患儿生命产生威胁。临床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时,通常采取综合性评估的方法,包含询问病史、影像学检查、查体等,但采用传统的X线、CT等影像学方法检查时,部分疑难患儿准确诊断的难度比较大,误诊、漏诊较易发生,不利于治疗的良好开展。研究表明,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过程中,联合应用CT多种重建技术后,可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因此,该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接收的呼吸道异物患儿95例均利用CT多种重建技术联合的方式诊断,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接收的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呼吸道异物患儿95例,男51例,女44例;年龄10个月~9岁,平均(3.4±1.9)岁;病程2 h~2个月,平均(16.8±6.7)d;异物类型:外源性异物84例(其中,植物性异物65例,动物性异物8例,化学性异物8例,金属性异物3例),内源性异物11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呼吸道异物诊断标准;②患儿均因阵发性咳嗽、发热、呼吸费力等症状就诊;③经系统正规抗炎治疗后未改善症状;④通过气管镜检查确诊;⑤患儿及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endprint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胸部CT扫描,扫描仪为飞利浦16排螺旋CT,均为常规平扫。检查前,患儿如能配合,训练患儿正确的呼气闭气,保证检查的顺利开展;如患儿无法配合,安静剂水合氯醛提前15~20 min给予患儿,让患儿口服或保留灌肠。扫描时,由咽部开始,一直到肺底部,电压100 kV,电流自动,层厚5 mm,重建薄层层厚1 mm。扫描完成后,向飞利浦Pertal工作站中传输所有的数据,开展后处理工作。重建气道时,采用薄层图像,多平面重建(MPR)、曲面多平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为重建过程中主要联合使用的重建方法,CPR重建包含两种,分别为肺窗、软组织窗,重建后,将异物与口咽之间的距离测量出来。调节CPR软组织窗,保证其方位能够最清晰的显示出异物,之后把异物长径、横径计算出来。
1.3 观察指标
观察CT扫描结果,包含异物类型、异物位置、异物引起的并发症。
2 结果
2.1 异物类型检查结果
CT扫描并联合多种重建技术重建后,95例患儿中,检出内源性异物9例,检出率81.8%(9/11);检出外源性异物71例,检出率84.5%(71/84),其中,检出植物性异物57例,检出率87.7%(57/64),检出动物性异物7例,检出率87.5%(7/8),检出化学性异物4例,检出率50.0%(4/8),检出金属性异物3例,检出率100.0%(3/3)。
2.2 异物位置检出率
95例患儿中,异物位于下呼吸道86例,占90.5%,其中,位于主气管14例,占16.3%;位于分叉处6例,占7.0%;位于右支气管39例,占45.3%;位于左支气管27例,占31.4%。异物位于上呼吸道9例,占9.5%,其中,位于声门上2例,占22.2%;位于声门下7例,占77.8%。
2.3 异物引起的并发症情况
经观察CT征象发现,97例患儿中,并发肺气肿32例,发生率33.7%;并发肺不张24例,发生率25.3%;并发肺炎15例,发生率15.8%。
3 讨论
儿童呼吸道异物属于耳鼻喉急症的一种,需要及时紧急有效的处理,以保证患儿生命安全。1~3岁婴幼儿为呼吸道异物的多发群体,发病后,由于患儿表现多样,而且异物吸入史通常无法明确的提供,诊断时容易误诊为一般性的呼吸道感染,并给予相应的抗炎治疗[1]。因此,若正规抗炎治疗后,仍未能改善患儿症状,迁延不愈,并对病史详细询问,考虑呼吸道异物。临床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时,异物吸入史、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靠的手段。研究指出,与无吸入史者相比,有异物吸入史者首诊时可降低误诊率[2]。但由于呼吸道异物患儿的年龄多比较小,无法或不能准确描述,或者父母未能及时发现异物吸入后的呛咳症状等因素的存在,导致能够准确提供异物吸入史的病例比较少,极大的提升临床诊断的难度。
患儿就诊时,应先对病史详细询问,并仔细的观察症状表现,给予体格检查。通常,呼吸道异物可分为4个时期:①吸入期:经过声门,异物被吸入呼吸道后,剧烈呛咳症状会立即出现,同时,患儿面色变得青紫,或短暂性的出现憋气,严重时甚至造成患儿窒息;②安静期:异物在呼吸道某个位置停留后,因明显减小刺激,患儿会无症状表现,或出现轻微咳嗽;③症状期:因異物一直存在于呼吸道中,存在局部刺激,加之继发性炎症的存在,导致呼吸道堵塞加重,患儿表现为咳嗽、喘息、憋喘等症状,部分患儿会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④并发症期:病情进展后,肺不张、肺气肿及肺炎并发症出现,研究显示,患儿病情进展到此时期时,并发症发生率68.5%~77.2%,该研究97例患儿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与前人研究一致[3-4]。另外,体格检查时,肺部听诊后,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哮鸣音、湿罗音等存在。
上述检查完成后,即可开展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往临床检查中,多采用胸部X线片、普通CT检查,检查时,诊断结果仅能以间接征象为依据推测出来,准确率较低,而且普通CT并不能直观的显示出异物,再加上存在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较难以对异物与气道关系作出判断,因而诊断效果也不理想[5]。近年来,呼吸道异物诊断中开始广泛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因其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等诸多优势,已经逐渐的发展成为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要明显高于传统的X线,即使异物透光,能够有效的检测出来;同时,CT三维重建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同向性也比较好;能够快速的完成扫描,采集时利用无间隔容积,使图像质量受到的呼吸伪影干扰降低,从而明显的提高图像质量;另外,三维重建后处理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可对异物阻塞部位准确定位,并将异物大小测量、计算出来,便于治疗方案的科学制定[6]。
有学者提出,儿童异物诊断中,联合多种CT三维重建技术后,检出率可达到80%,而该研究联合诊断后检出率为82.5%,一致于学者研究结果。该研究在诊断时,联合应用CPR、MinIP与MPR技术,MPR操作简单,可快速成像,连贯的显示出气道,而且根据需求调整角度后,可将异物及其周围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同时,图像窗宽、窗位也可随时调整,使不同形态、不同密度的异物被发现,促进观测视野的扩大,提高异物检出率;MinIP具有极强的空间立体感,可将呼吸道形态全面的显示出来,并良好的显示出局部呼吸道狭窄情况或中断情况,便于诊断医师做出准确的诊断;CPR可将异物与口咽部的实际距离自动测量出来,而且此种距离并非是直线距离,便于医生对异物大小做出正确的判断[7]。该研究结果显示,利用CT多种重建技术联合诊断后,能够良好的检出异物的类型、异物的位置,并观测到异物引起的并发症,有助于医生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此外,呼吸道异物具体的类型不同时,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准确鉴别异物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异物性质,在外源性异物中,最常见的为植物性异物,植物性异物的密度与软组织接近,诊断时漏诊及误诊较易发生,但经CT三维重建后,气道缺损状况可明显的显示出来,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植物性异物会明显的刺激粘膜,且多具有较小的体积,使炎症反应出现在周围粘膜中,并增加管壁的厚度[8]。化学性异物存在较大的密度差异,密度较大时,检出难度较低,不过,密度相似于支气管管壁CT值时,较易混淆于植物性异物,而这两种异物类型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必须要借助CT多种重建技术联合的方法准确鉴别,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儿童呼吸道异物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CT多种重建技术后,有利于准确的检出呼吸道异物,并明确呼吸道异物的类型、所处位置等,并正确判断肺不张等并发症存在与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便于治疗的尽早开展,有效的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痊愈,保证患儿健康成长,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广泛的推广于儿科耳鼻喉临床中。
[参考文献]
[1] 高金建,万汉锋,刘国钧,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3):139-141.
[2] 肖恒,张榕.气道CT三维重建对于呼吸道异物临床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13(16):56-57.
[3] 王波涛,盛颖,闫静,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小儿呼吸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32(6):62-64.
[4] 何强.CT多种重建技术在儿童气管X线阴性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7(8):610-612.
[5] 胡龙非,刘克礼.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18(6):1148-1150.
[6] 孙曼莉,吴白龙.临床特征联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16, 20(9):677-679.
[7] 朱永军,杨见明,宫希军.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儿童可疑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16(4):219-220.
[8] 梁文玉,张乃尊,陈清,等.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儿童气管异物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25(3):301-302.
(收稿日期:2017-07-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