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建设理论的新思考

2018-01-23高宁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时代价值一带一路

高宁

[摘要]经济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起着无可取代的决定作用。经济的强弱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经济的强弱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和国际地位;经济的强弱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所以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迫在眉睫。而“一带一路”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创新,具有无可厚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一带一路”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创新动力,为政治建设构建了崭新格局,为多边外交增添了全新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类社会共同理想的美好追求,是对新型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探索,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07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3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经济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起着无可取代的决定作用。经济的强弱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经济的强弱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和国际地位;经济的强弱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速度。而“一带一路”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创新,具有无可厚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意义。本文从其时代内涵、时代背景和经济价值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价值。

一、“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

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的“一带一路”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并开始实施的,演讲内容中“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主要内容,将促进政治生活上相互信任,经济生活上相互促进,文化生活上相互包容为主要目标,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泛亚洲大陆的经济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是维护国家间的利益,明确国家间的责任,从而达到各国家间共同发展。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各国之间在经济联系上更加紧密,合作上更加深入,发展空间上更加宽阔。“一带一路”战略采用的模式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逐步形成区域化大合作,带动区域化大发展。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重点发展亚洲国家。以亚洲为依托和“能量源”,利用“能量源”的辐散和辐合作用,密切联系亚洲各国。从而使亚洲整体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从而使亚洲人民更加幸福。第二重新规划河西经济走廊新蓝图。对于亚洲各国密切联系的基本框架进行初步的设想和规划。第三着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要想实现亚洲各国互联互通,必须优先发展中国同邻国的交通项目,比如铁路公路和水运建设。第四扩大政府投资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中国将成立开放的丝路基金,累计出资400亿美元,用于经济融资和经济投资的发展。力争做到给予“一带一路”战略最雄厚的资金支持。第五重视先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

二、“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力日趋深化,区域合作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并且这种动力越来越扩大成为一种趋势。就像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样的世界发展大趋势下,中国必须同沿线国家更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从国内来看,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制约到经济本身的发展水平,中国必须加快对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在保证经济健康、稳定、中低速的增长前提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同时人民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需求也在进一步的增长,经济发展本身也不满足于GDP的数量,更看重GDP的质量。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出新的增长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带动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发展,这就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所以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式,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迎接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新的希望。2015年也被视为“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年。

三、“一带一路”的经济价值

(一)“一带一路”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创新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

首先,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上,“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打破传统的东部发展快西部发展慢慢、沿海发展水平强内陆发展水平弱的對外开放的创新发展格局。创新建成“飞鸟式”的新型对外开放的创新发展格局。逐渐加快在提升东部开放的同时兼顾向西部开放发展的脚步,沿海地区向外发展的同时也向内陆边缘地区迈进。

其次在我国人文经济的发展上。“一带一路”战略以文化和人才为基础,努力打造亚洲各国之间密切联系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加快发展进程,承诺在未来5年内将累计为亚洲沿线国家提供将近2万个人才培训名额。这样的人才大流通,对经济的繁荣发展,必将做出重要贡献。

最后,在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上,“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作为连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相对落后的东亚经济圈的纽带,将东亚广大腹地国家的经济联系起来,形成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圈。

(二)“一带一路”为政治建设构建了崭新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政治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可以使众多发展中国家打开一直以来以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局面。摆脱亚欧区域内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的困境,在亚洲各国内开拓出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这种开天辟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战略,表明了以中国为主导的大范围的跨国开发合作框架的开发的可能性。“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将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彻底克服对原来大国的衣依附心理,重新为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开启破冰之旅。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符合沿线各国和平友好的发展和合作愿景,在各国携手努力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和平,更加独立,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的新型政治格局。

(三)“一带一路”为多边外交增添了全新动力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带一路”充分抓住了多边合作的发展机,始终秉承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理念,不断升级多边跨境贸易的发展,打造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中国的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打造全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的交通枢纽。同时发挥内蒙古的对外区位优势。在地域优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云南的地域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中国的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充分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地区优势,扩大多边外交的广度,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该地区成长成“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利用充足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较好优势,依托东部沿海等重点经济较发达区域,逐步实现内陆地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四、结论

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的倡议,更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的期许。站在21世纪崭新的起跑线上,中国愿以实际行动和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共享“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丰厚成果。在平等协商的原则下,兼顾他国,携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开展,争取早日开花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时代价值一带一路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