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高品质教育

2018-01-23陈德胜刘永凤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4期
关键词:扬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

陈德胜+刘永凤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高品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聚焦“双驱”化,全面推进师德师能建设

扬州市教育局以“百名机关干部、百名校长,千名骨干、万名教师”为活动主体,以师德师能“双轮驱动”推进队伍建设。连续12年,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实施双“百千万工程”。如2017年,师德建设“百千万工程”的内容为:百名年轻干部在“四有”领航下进行的“排忧解难”行动,千名仁爱教师在“四有”领航下进行的“家访故事”分享活动,万名教职员工在“四有”领航下进行的“感动瞬间”展示活动;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的内容为:百名校长科研引领下“我的教育主张”微讲座展示活动,千名骨干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研究” 学科指导展评活动,万名青年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改进”优质课评比活动。

扬州市师德师能建设双“百千万工程”覆盖面之广、坚持时间之久、形式内容之丰富堪称独创,受到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以及《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师资建设》等媒体的专题报道。

二、聚焦全员化,师资培训实现全覆盖

加强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主要手段。扬州市教育局采取普及培训、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分级分类、多种渠道共同推进师德师能建设。

一是建立培训制度。在全员普及培训方面,扬州市严格实施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并将其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是关注培训的多样化。在培训层次上,有校本培训和市级、省级、国家级以及出国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在培训渠道上,做到集中面授、网络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在专家遴选上,做到理论专家、优秀教师和知名校长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注重教师的主体参与,做到聆听报告、跟岗培养、岗位研修和参与互动相结合。

三是实施全市教师专业发展“三项行动”。包括:35岁以下教师参加的青年教师起航行动,市、县级教学名师参加的骨干教师攀越行动和省、市特级教师参加的特级教师牵手行动。通过“自治自动”与“共学共研”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形成教师自主发展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扬州市每年完成近300项市级以上培训项目,培训教师3.2万人次以上。为加强培训的整合力度,扬州市及其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发展中心。

三、聚焦“高端”化,名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扬州市教育局把名师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实行高端人才重点培养政策,注重名家引领,推动群体共兴。如今,全市已形成省特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教学骨干、市教学能手五级培养梯队,并在江苏省率先实行了“骨干教师津贴制度”。

一是开办高级研修班培养学科领军教师。2015—2016年相继开办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高级研修班,有针对性地加大语、数、英名教师的培养力度。高研班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学科性、实战性,重研修,更注重学科素养、课堂教学、命题评价等实战能力的提升。首批高研班的115名成员皆为省、市级名师,力求通过3年的培养,使他们成长为各地各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领军教师。

二是启动“领雁工程”打造名师、名校长队伍。2012年,启动名师、名校长“领雁工程”培养计划;2015年6月,委托扬州大学启动为期两年的第二期“扬州市名师名校长领雁工程暨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省特级教师及以上层次的高端名师、名校长。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教育理论素养的丰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学风格的凝练、教育智慧的生成,努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养。前两期已培训高层次人才71人,第三批40名学员的培训正在进行。

三是借力高端平台培训顶尖教育专家。扬州市先后共有22位名校长和名师参加了“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和“京苏粤浙卓越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项目,他们的理论水平、綜合素养和管理能力获得了提升。高端培训让学员把握前沿、走近优质、品味文化,从优秀走向卓越。该市还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每年组织开展扬州教育讲坛和江苏教育名家教育思想报告会二十余场,使七千多名教师受益。

四、聚焦团队化,引领教师集群成长

近年来,除了名师团队建设,扬州市教育局还积极进行新秀团队、培师团队、科研团队等团队的打造,让教育智慧在团队碰撞中迸发,引领教师成长。

一是打造新秀团队。建立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岗前轮训、“考学赛课”、结对拜师等机制,连续十年对入职三年的青年教师进行“考学”,连续7年举办新教师“赛课”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确保其“一年入门,两年入行”。

二是打造培师团队。先后建立了36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15个市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了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导师团。工作室基本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各个学段和学科,有800余名名师依托“名师工作室”进行“师带徒”,此做法在全省推广。

三是打造科研团队。在全省率先将市教学研究室、市教科所合并升格为扬州市教科院,并给该院配置了最好的学科教研员。在该院23名教研员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名、省特级教师10名、正高级教师8名,省级名师比例居江苏省首位;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18项,相关课题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以专职教研员为核心,遴选56名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使每个学科形成一个科研攻关团队。优秀的科研团队,将成为引领全市各学科教育教学及推进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五、聚焦一体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endprint

通过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城乡教师牵手行动、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一是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根据“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优弱相濟、稳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教师校际交流。如今,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已制度化、常态化、全覆盖。2016年,全市交流校长109名,交流教师2441名,此举被《中国教育报》誉为促进教育均衡的“拆围之举”。例如,广陵区按12%~15%的比例推进干部教师交流,交流形式为:从相对优质的学校到相对薄弱的学校,从相对薄弱的学校到相对优质的学校和相差不大的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再如,仪征市探索“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新模式,建立“市管校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管理体制,按不低于15%的比例,对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的教师开展交流活动;邗江区以“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农村教师进城跟岗学习”为主要形式,推动城乡教师共同发展。

二是开展名师乡村送教活动。开展 “百名特级教师牵手乡村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市政府的“民生幸福工程”之一。每年组织120多名省、市特级名师到农村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受培教师近万人次。在全国首创“名师坐堂”助学模式,设立15个社区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站,组织名师定期到辅导站“坐堂助学”。该活动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予以两次报道。同时,组织特级教师结对帮扶100个乡村教研组(备课组),参与结对学校教师培训、本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听课评课、讲授示范课、课题研究等活动。

三是实施组团办学和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开展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组团办学”活动,学校之间就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教学科研、学生交流等多方面进行互动。率先在全国启动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全市结对学校达416所,网上结对率达98%以上。除了“线上”互动,还有“线下”交流,这使全市近3万名教师参与,46万名学生受益。此外,组织专家和数百位优秀教师共同研制精品课程,并将每年录制的200余课时“同步课程”传到网上共享,使教师足不出户即可受益。在全省首开“微课视频”教学,验证上线“微视频”2000多个,使教师可以通过联网电脑或移动设备随时点击收看。

六、聚焦制度化,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扬州市教育局制定各种制度,确保师资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

一是建立骨干教师考核机制。制定了《扬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学能手管理办法》和《扬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业务考核细则》,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每年进行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工作,从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教学实绩、教研科研、示范辐射、继续教育六个方面进行考核,并根据不同的等次给予相应的奖惩。

二是建立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机制。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每年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打分,并予以反馈。同时,在市直属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先进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校”评比制度。

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市教育局出台了师德规范“八不准”规定,建立师德督查机制,严格规范师德行为。此外,还建立了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机制和全市中小学教师“运河杯”教科研论文比赛等制度,以推进各项工作常态化开展。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

猜你喜欢

扬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
我的发现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一切皆有可能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