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五对关系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8-01-23邱荣槐
邱荣槐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成为当前学科教研面临的重要课题。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下面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针对一线教师当下的困惑,着眼于厘清“五对关系”,确立“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的意识与理念,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而推动教学实践从知识教学走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等人的研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认为核心素养即关键能力,包括:使用工具进行沟通;在异质集体交流;自律地行动。
OECD界定的关键能力涵盖了多个学科。《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与OECD 提出的关键能力均有对应表述(见表1)。由此,界定和厘清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应关注上述关键能力的具体表现。
基于OECD提出的关键能力,戴慧、唐凤林提炼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四个二级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思辨力、调适力、信念力和行动力。 这些能力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能力目标,具有“关键”“核心”的特质。然而,关键能力不等同于核心素养。厘清、提炼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素养,不仅要从关键能力出发,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彰显必备品格。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内容承载了“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健康生活”三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情怀”等基本要点。这些说明,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学科化。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道德与法治》修订中遵循的“唯一的、重要的依据”。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必须涵盖课程标准中“最关键、最必要”的能力和品格要素。从能力维度看,课程标准强调了自我调适、交往沟通、社会参与、媒介素养、价值判断、依法维权等学科关键能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看,课程标准涵盖人生态度、生命意识、生态意识、社会责任、正义感、法制观念、公共精神、法治意识、文化认同、全球意识、国际视野等品格要素。
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维度出发,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可以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提炼为三大方面(价值取向、社会适应、责任担当)和六个基本要点(珍爱生命、道德判断、法治意识、公共精神、国家认同、全球视野)。
三大方面六个基本要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价值取向、社会适应是学生品格与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点,纵向贯穿于整个道德与法治内容体系之中;责任担当是学生品格与能力发展的至高点。三大方面六个基本要点,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提炼、概括的关键与核心。
四、学科核心素养与教材单元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总体设计“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
教材单元设计采用“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把“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来组织,体现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承载了生命意识、价值判断、社会责任、公共参与、法治意识、国家认同、全球视野等方面素养的培养。可见,单元主题是学科素养建构的内容基础,各单元承载了学科的关键能力与品格元素。
五、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它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化为一体的整体表现。
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程,必须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与行为,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整个教材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
因此,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科关键能力,更要彰显价值观。为使每一项学科素养具体化,可以用三维目标来描述,并与教材主题对应呈现。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不可分而教之。
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思维、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学科本质,指向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从学科本质出发是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关键。文中提出的道德与法治“三大方面六个基本要点”,是基于课标、教材、三维目标等层面对学科本质及核心素养的认识,而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将进一步明确,内容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