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四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3罗灵
罗灵
[摘要]在旅游需求多元化、旅游行业发展多趋向背景下,如何突出高比例对口就业率、高职位行业就业率、高比例就业停留率、高比例行业发展率即“四高”特色,迫切需要不断创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
[关键词]旅游专业;“四高”;人才需求;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02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1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要满足行业对人才发展导向的要求,才能保障高比例的行业就业率、高比例行业停留率、高职位的就业率和高比例的行业发展率。综观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旅游行业升级转型必然带来对专业人才的多元化分层,尤其是在旅游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的时代特色,如何贴近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如何从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管理等环节,突出毕业生的跨界知识能力、创新创业素质,迫切需要从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上,注重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增强校企联动与协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细化人才评价体系,真正促进旅游专业“四高”人才的有序培养。
一、以产业升级为背景的旅游专业人才发展趋势研究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要想实现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必然需要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来满足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需求等一系列新变化趋势。细化来看,其发展变化趋势表现在四方面。
一是旅游创业面临升级的新趋势。对于旅游产业升级转型,需要立足旅游行业实际,结合旅游创业结构中的不同影响要素,既要关注旅游要素的升级,还要兼顾旅游产业结构各要素间的协同配合。因此,面对旅游产业升级趋势,要深入到旅游行业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从其自身发展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上来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整合产业资源优势,实现旅游产业总体趋势的增强。
二是注重对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趋势研究。旅游企业是旅游人才输出的重点,也是整个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面对新常态下的旅游企业升级,必然要强调对游客需求的分析,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旅游企业提供旅游服务中,迫切需要从旅游人才管理水平、旅游人才专业能力上,积极创新,积极应对新旅游业态需求。如近年来旅游也、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催生了以大数据为平台的新型智慧型旅游企业的发展。据统计,在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企业获得的投资多达50多项,2015年第二季度在线旅游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可见,互联网+模式下的旅游企业深化发展,也对旅游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旅游需求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旅游业的发展,对广大游客来说,其旅游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旅游景點多体现在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上,随着旅游群体规模的发展,对于传统旅游观光逐渐变换为个性化旅游。如自助型旅游、个性化行程规划旅游,体验旅游等渐成新的旅游趋势。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境游人数达到1.1亿人次,出境消费额突破140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国。因此,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转移,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成为发展趋势。
四是旅游产品转型升级趋势显著。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新经济常态下的旅游产品,同样需要走出传统单一型、粗放型模式,逐步形成旅游产品系列化、精品化模式。如主题型旅游、度假型旅游、休闲型旅游、体验型旅游等。面对旅游需求的多层化需求,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更为显著。传统旅游景点、文化景点也要逐步创新旅游方式,借鉴健身、养生、户外探险、工业遗产旅游、研学旅游和白驾旅游等模式,来突出创新性。
二、当前旅游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及发展定位
关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出旅游专业人才质量,满足当前旅游新常态下多样化人才需求。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旅游毕业生在面对旅游业新的发展背景下,更要积极从旅游新常态要求上引入创新机制,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创新来为旅游产业注入人才动力。所谓创新,就是要从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来协同好知识、技能的关系,来打造复合型、高胜任力的旅游专业人才。
(一)注重旅游专业跨界知识能力提升
旅游产业升级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顺应旅游企业升级转型中对不同知识、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着力从旅游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强调毕业生跨界知识能力。如对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网络化应用能力,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就业矩阵化要求,要能够满足多种岗位或单一岗位的多种技能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关注学生旅游专业技能提升,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学习宽广的专业知识范围,学习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能力、外语听说能力,以顺应未来旅游产业人才需求差异化趋势。
(二)注重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面对旅游行业新常态发展趋势,对广大旅游专业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如旅游企业在满足广大游客需求上,需要从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创新中来满足多元化需求。对于旅游企业,因对人才需求的更新,使得旅游企业必然更青睐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创新不仅是要发现问题,更需要解决问题。如在某些旅游项目设计中,面对传统旅游标准化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就需要从旅游项目创新上,引入个性化旅游需求分析,创新旅游服务方式。当然,由于当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技能型,突出对学生就业力的培养,这一固定的教育模式,难以顺应未来学生创业需求。因此,深化教育改革,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还要结合旅游行业发展新常态,从旅游专业人才创业教育中,增强广大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实现高就业率。
(三)注重旅游行业导向下人才培养动向endprint
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旅游专业人才在培养中很容易出现错位问题。一方面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旅游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旅游业人才流失严重,对于很多旅游毕业生,如何能够提高就业停留率,已经成为旅游教育界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传统的旅游行业服务岗位,对广大旅游专业人才吸引力不强。面对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动向,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并认可旅游行业,引导广大学生关注个性化旅游,高端旅游市场,从自身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上来加强对旅游信息的运用和管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创新旅游服务新手段,更新旅游服务方式,拓宽旅游专业人才就业范围。
三、以“四高”为导向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立足“四高”人才要求,从当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深入探析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并从新常态下,着力提升“四高”人才,强调校内外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间的协同配合,深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课程创新,搭建校企联动平台,完善师资及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竞争力水平。
(一)明确“四高”人才定位,优化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是深化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任务。以“四高”人才为导向,着力从教育理念创新上,整合知识、素质、能力培养规格和方案,突出旅游专业人才技能型、服务性、管理型层次。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要兼顾学生旅游服务技能的提升,要突出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服务型岗位。因此,在“四高”目标下,要突出人才就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性地位,要打破传统单一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局限,要引入多元化教育教学体系,要顺应新常态下旅游发展多层次趋向,构建多元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如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教育,立足旅游行业职业需要,从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网络运用技能等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整合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完善课程结构,引入创新实践教学
在培養“四高”人才目标下,对旅游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创新设置,既要能够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要突出对人才专业素能的提升。如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主体的课程结构整合,要能够从专业课程设置上,涵盖不同旅游岗位及职业要求,能够体现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如在综合能力培养上,对现有课程知识进行梳理,以关注专业课,突出学生通识教育上,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满足未来旅游信息化需求,适当增加电子商务、旅游网站、大数据管理等课程;在满足旅游需求多元化及旅游产品开发需求上,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策划等创新课程。通过对课程结构的优化,突出旅游专业人才岗位竞争力,并注重加大学生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引入不同岗位竞赛,开展资格认证培训等,来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三)拓宽实践平台,协同校企联动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必然需要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上,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创造平台。当前,深化校企合作,唯有强化产学研融合,来满足旅游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来提升“四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如开展餐饮技能大赛、开展导游服务竞赛、引入旅游企业营销大赛等活动,以赛促教,提升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外,拓宽校企共建项目,尤其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要关注旅游行业发展动态,发挥广大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走出去,参与到企业考查、企业调研工作中,来感知旅游企业;鼓励教师参与到旅游行业挂职锻炼,增强师资的实践能力;高校通过引进来战略,吸引广大旅游企业人才兼职到实践课程教学中,以外聘、合作等方式来优化师资力量,提升师资教学水平。
(四)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考核力度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评价,也要兼顾“四高”目标,适应旅游业发展趋势,讲究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的结合,突出校内外、多渠道、多方式、过程化考查在学生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如摈弃传统单一试卷成绩考核模式,引入学分制考核体系,突出学生知识结构、知识素能、实践技能、综合职业水平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