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习“三学”理念,倡导“单元教学”
——以李庾南老师“角(第1课时)”教学为例

2018-01-23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丁凤云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学端点射线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 丁凤云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获得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之后,目前正在向全国推广该教学法.笔者注意到李庾南老师及其团队最近提出的“三学”,即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并且经过近四十年探索实践表明:在“三学”的基础上,共建“有规则的自由课堂”,即构建师生自主发展成长的平台,涵育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为此,笔者关注到李庾南老师执教“角(第1课时)”,除了对李老师的教学艺术叹为观止,本文拟对该课的开课阶段的教学实录做出梳理,并跟进赏析,提供研讨.

一、角(第1课时)开课阶段的教学实录

教学环节(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在研究了线段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新的几何图形.研究什么图形,比线段更复杂一点?

齐:角.

师:想一下,线段我们研究了哪些内容?

生:我们研究了直线,直线上的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师:这是线段的定义.我们首先研究定义的,是吧?研究定义以后又研究了线段的什么?

生:研究了线段的表示法.

师:之后又研究了什么?

生: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师:这是线段的画法,是吧?当然还有线段的中点,中点就是分线段的是吧?我们还研究了线段是可以大小比较的吧?我们度量线段用什么单位的?厘米,还有呢?或者呢?毫米,或者呢?米.那就是用长度单位.好,今天我们要研究角,你们认为要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小组讨论,你们要研究的有哪些方面?不要翻书,你们大家讨论,我要研究什么?你们四个人合作得很好,如何定义,就是取名字,怎么画角.好,你们这组汇报汇报,要研究什么?哪一个代表说?我们首先研究什么?

教学环节(二)学生展示,一起定义角

生:我们首先研究什么是角,就是角的定义.

师:嗯,还要研究什么?

生:还要研究如何表示一个角.

师:角的表示,还要研究什么?

生: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还有呢?

生:我们学习了线段的中点,我们还要学习角有没有中点.

师:角有没有中点?

齐:没有.

师:角,你说的是什么?是把角也分了,是吧?

生:对.

师:假如把它分成两等份,是个什么图形,脑子里想一想!我上次有没有给你们角的形象?

齐:有!

师:这是一个角吧?要把它分成两部分,用什么分?

齐:射线!

师:这个不叫角的中点,而叫角的平分线,我们可能还有其他研究内容,边研究,边补充!好吧,你们对这些内容知道的有哪些?小组讨论,你们已经知道哪些?不要翻书!

(教师形成研究角的板书结构:定义、表示法、角平分线,为后续完善板书留下了空间)

师: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好的.讨论得很热烈,合起来很好,这个学生说,可能还少了,还少了角的种类,分类是吧?你怎么想到有分类的?你们知道有哪些知识?

生:我们学过有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我们还知道有锐角、直角和钝角,那就是角的分类.好的,一个一个来讨论吧,什么是角的定义,哪个组说,你们很多组都说了,哪个说?你们组有人说吧,什么叫角?如何定义的?

生:由一个点向两个方向延长,延伸.

师:点延伸?还没想好是吧?坐下,你说!

生:有两个射线,它们的端点在同一个点上,然后它们向两边无限延伸.

师:你什么意思?来画画吧.不会说能不能作.嗯,要看他怎么画图的.

生:画一个端点.

师:嗯!

生:然后有两条射线向两边无限延伸.

师:两边?

生:嗯……

师:射线本身就怎么样?无限延伸的.你要不要再重复说了?

生:不要.这就是,嗯,两个射线组成的一个角.

师:组成的一个图形,是吧.你把这个图形叫做角.他的表述完整吗?再说一遍.这是一个……

生:这是一个由两个射线……

师:不要两个.

齐:两条.

师:两条射线.

生:两条射线,它们的端点都在同一个端点上.

师:嗯.

生:组成了一个图形叫做角.

师:叫做角.嗯,比刚才说的好一点儿了,不错.能不能再说得简洁点儿吗?这个男同学说.

生:嗯,角就是由两个共享一个端点的射线组成的.

师:再说一遍.

生:角就是由两个共享一个端点的射线组成的.

师:由什么?我没听清.

生:两个共享一个端点的射线.

师:共享?

生:共用.

师:啊?

生:共用一个端点的射线.

师:有一个什么?

生:一个端点.

师:这个端点怎么样?你把“共享”要改得确切一点儿,是什么?

生:公用.

师:公用?你来说说看.

生:公共.

师:对了.我们同学要用心啊,你们不会说话.为什么不会说话呢?我们学了这么一两个礼拜以后要会说.他会做,不会说.他怎么做的呢?他是先画了一点,这一点要作为两条射线公共的端点.那么,我们概括起来说,就是有公共端点的,几条?

齐:两条.

师: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射线本身就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不要再说无限延伸了,明白了吗?把事情的概念弄清楚.好,你们自己在笔记上记一下,什么叫做角.

师:看黑板(见下文中的“板书设计”).一般地,李老师不写,你们自己写完就行.可是今天李老师把这个文字叙述写下来,为什么要写?有公共端点大家都知道,两条射线也知道.我写下来的目的是要好好理解这几个字:组成的图形,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这个端点作个O,这两条射线一条是OA,一条是OB,OA、OB,还不行了,看黑板,有公共端点O的两条射线OA,OB组成的图形,记一记包括位置,不仅包含这两条射线,还包含着这两条射线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假如我把OB这条射线的位置放到这儿,是不是就组成了另一个角,所以要好好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它不仅有公共端点,两条射线,包括这两条射线什么位置,是这个位置还是这个位置,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也有大小比较,刚才是不是说了,角大还是角小,与什么有关?聪明的人就回答我,是角的两边的位置,两条射线的位置,这个同学说与度数有关,对不对也对的,是位置不同大小不同,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什么,度,小学里学过,分,秒,那就是与它的度数有关,对吧,所以我们理解定义的时候,组成的图形是包含着两条射线的相对位置,那么与我画出来的射线画了多少有没有关系?

(后续学生的展示与对话,略去)

附:板书设计(截图)

二、基于“三学”视角的课例赏析

1.打破教材限制,践行“学材再建构”

从以上课例和实录来看,李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上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小结的束缚,而是基于对角的深刻理解,构思了研究角的基本套路,从角的定义、表示法、角平分线等研究路径展开,打破了教材上第1课时不涉及像角平分线这样的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定义角.满足不同思维风格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2.依赖学生经验,追求“学法三结合”

从课堂教学对话来看,李老师善于依赖学生的已有经验,并抓住其中某个观点,引申出来,追求了学法三结合,既有学生的自学、自主学,又有教师在追问中拓展开来,深入思考,追求了学法三结合.比如,类比线段的概念或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角,通过追问学生研究经验、研究套路,使学生加深了在学习角这类新几何图形时该如何自学,怎样开展对新知或陌生知识的研究与理解.

3.真正开放教学,保障“学程重生成”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曾倡导开放的数学教学,提出可以用开放的问题带动开放式教学.而从李庾南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李老师几乎没有主动出示所谓的例题,但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之下,生成得出很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师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又巩固和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这也正是教学重生成的关键所在.

1.李庾南,祁国斌.自学·议论·引导:涵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范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7(9).

2.潘龙生.教学,少些一带而过[J].数学通报,2015(1).

3.郑毓信.“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7(7).H

猜你喜欢

三学端点射线
非特征端点条件下PM函数的迭代根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谢耀荣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γ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研究
基丁能虽匹配延拓法LMD端点效应处理
“三帮”促“三学”助他当上状元郎——记沈阳铁路金州站行李员矫正伟立足岗位成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