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家乡的变迁
2018-01-23李云
文·李云
我是在临沭县出生长大的,父母都是青岛人,记得从上小学起,不论填什么表都有籍贯一栏,我就按照父母所说,填写青岛市崂山县马哥庄公社。家乡,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我成家之前很少回老家,只在上小学前跟母亲回过一次,记得坐在简陋拥挤的公交车上颠簸了一天,又步行很长一段路才摸黑到家,别得就没什么印象;熟悉的是,听惯了父母的话音,每当是在电视上还是在人群中,一听到乡音就一下子能听得出来,并且倍感亲切还特别激动。1991年我调入县档案局工作,填写籍贯还是青岛市崂山县,后来,不知是何时,听大哥说老家现在改称青岛市城阳区上马镇了。我在兄弟姊妹排行中最小,不常和老家的亲戚联系,所以对家乡的变化不甚了解,也没有探究家乡的名称是何时变更的。
2017年3月28日至30日,我局一行12人先后到济南市历下区档案局、寿光市档案局、青岛市档案局、崂山区档案局等参观学习,真正跳出临沭找标杆,学先进,找差距,深入开展“走看听学比”活动。30日下午,一来到崂山区档案局,就感到非常亲切。首先参观崂山区档案局《走进崂山》展厅,我仔细地听着讲解,认真地阅览每个展板上的内容,在介绍其历史沿革部分时,两份文件映入我的眼帘,一份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崂山县设立青岛市崂山区的通知》,文中写道:“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崂山县,设立青岛市崂山区,以原崂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崂山区的行政区域。……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另一份是《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文中写道:“设立城阳区。将崂山区的城阳、惜福、夏庄、流亭、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8个镇划归城阳区。……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看到这些文字时,我内心有些激动,毕竟是亲眼看到了家乡区划变更的文件。接下来,参观崂山区档案馆智能库房,在密集架的档案存放位置索引卡片上,我又看到全宗名称为“崂山县马哥庄公社”的档案标示,内心更为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可是最为具体的家乡档案了,我为能亲眼看到家乡档案所在处而高兴,也为我所从事的档案工作而自豪。
学习归来,我又查阅了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以及上马街道的区划沿革,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区划调整详情。1961年3月21日,马哥庄公社由即墨县划归崂山郊区。1961年10月,崂山郊区改建为崂山县,崂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原崂山郊区辖区,仍归青岛市管辖。1984年4月,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撤销人民公社建制设镇建制,马哥庄人民公社改称上马镇。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设立青岛市崂山区,以原崂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崂山区的行政区域。1994年4月23日,城阳区设立,上马镇由崂山区划归城阳区。2001年6月13日,城阳区撤镇设街道办事处,上马镇改设为城阳区上马街道办事处,其境域未变。
至此,我终于理清了家乡的区划沿革,不由感慨万端。临沭距离青岛并不遥远,现在走高速公路只需三四个小时,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终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我们兄弟姊妹又多,温饱都是问题,加上交通不便,很少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只有比母亲小几岁的三舅隔几年从青岛来临沭看望我们一家,因此我们与三舅格外亲。八、九十年代以后,生活条件好了,兄弟姊妹几个也经常回老家看望大伯、叔叔、舅舅等亲人,每次回去家乡都有新变化,每次回来父母都急切地问这问那,可是父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再想回家乡看看的心愿最终也没能实现。几十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6月,青岛成功举办了上合峰会,而城阳区则是青岛上合峰会的“迎宾第一站”。青岛,再次在迎接盛会中展现了“中国速度”,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档案,虽是薄薄的几张纸却真实地记录了家乡的历史变迁,让我真真切切地了解家乡。档案,陪伴我从青春年少走向成熟暮年,从对档案一知半解到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蓦然回首,结缘兰台已三十年。刚开始的几年,跟着领导同事学习整理各门类档案,收集、分类、划分保管期限、组卷、抄写卷内目录和案卷目录、装订案卷、装盒、盖章等,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就连睡觉也经常梦见自己在整理一摞摞档案。后来从事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到乡镇、村居、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档案员进行面对面地讲解,手把手地指导,曾经一个单位最长呆过两个月,多次忙到不知已过了下班的时间,有几次天黑了才想起没接在幼儿园的女儿。可每当看到一卷卷、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档案摆放入档案橱,每当指导的基层档案室经过规范化整理晋升为先进等级时,每当查档人查到急需的文件材料满意而归时……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十年来,我先后从事档案整理、业务指导、档案员培训、执法检查、编研利用、库房管理、档案数字化建设等多项工作,亲历并见证了县档案馆从省二级先进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省特级、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的每一步。目前,一座总建筑面积119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新档案馆即将建成。现馆藏117个全宗,各门类档案19万余卷(件),图书资料9512册,档案门类齐全,地方特色突显,建立了64万余条的目录数据库,完成了馆藏应扫描档案的全部数字化工作,档案利用率逐年上升,为本区域历史查考、科学研究、社会利用和资政育人提供了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根本职能。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档案,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档案,与你我相伴。档案,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清楚更深刻的了解。我爱我的家乡,也爱我从事的档案工作。我相信,我的家乡以及我们的档案事业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