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性探讨
2018-01-23贾西沙
□ 贾西沙
引言
在博物馆的发展进程中,对于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整体内涵,而文物藏品又是博物馆的发展基础,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保证,具备重要的艺术、文化、历史及科学价值,见证反映了一个国家及地区性的社会发展历史进程[1]。在开展妥善管理馆藏文化的工作过程中,文物藏品自身具备了较为明显的无法再生特性,由此应当在文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严格保证管理的科学规范性。我国当前对于文物藏品有了愈来愈丰富的定义,而具体的管理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藏品价值利用造成了影响[2]。因此对于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性讨论,已经是当前发展新形势之下,探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概述
当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对文物藏品,将其概言称之为藏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3],博物馆藏品就是指在博物馆中所收藏的文物,统称为文物藏品。对于文物藏品的收藏,讲求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合法性,需要经由多个环节的鉴定登记程序,在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部门来完成藏品的专门保存以及藏品的专门保护。而博物馆在主要的馆藏文物管理工作开展中,所主要负责的工作职责,就是通过针对馆藏文物进行一系列的保管、收藏、归类、整理还有宣传。只有保障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在博物馆的文物馆藏管理工作开展中,必然要重视对于文物藏品的价值有效利用。文物藏品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特性,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文物藏品的性质与博物馆自身性质有所等同;另一方面就是文物藏品具备了一定的展示意义及有效的利用价值。
二、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现状及问题所在
随着当前新文物保护法的下发,我国的相关部门逐步加强了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关注度及各方面投入。我国的绝大多数博物馆以及其他部门的收藏单位,对于文物藏品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文物藏品保护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文物藏品的数量质量。但是在我国博物馆近些年来的发展进程中,绝大多数的博物馆对于文物藏品的管理都较为忽视,过度地重视了文物藏品的陈列。此种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源主要由于很大程度上缺乏对于文物藏品的整体保护管理意识。不少博物馆都没有针对文物藏品的具体受损情况,加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较为明确的制度责任划分,只是被动地在文物藏品需要进行维修的时候,才对于受损的文物藏品加以保护,并没有有效地对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加以管理。
2.文物藏品管理经费不足及规章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的博物馆对于馆藏文物的管理,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在当前阶段都存在经费不足、整体的管理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待增强管理经费的投资力度,并在相关政策上予以扶持。此外博物馆对于馆藏文物的整体管理规章机制还尚未健全,虽然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部门,都针对文物藏品的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程,但是绝大多数都只是重视表面,并没有真正地加以执行,由此导致对于文物藏品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
3.文物藏品保存环境较差及设备技术有待提升
在我国大多数的地区性博物馆,整体的文物藏品保存环境都并没有达到一定的国家标准,主要表现在防潮以及通风的整体条件较差[4]。文物藏品的整体管理都没有较高的严格的管理指标,也缺乏高科技的设备来保护文物藏品。大多数的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均保存在柜子、箱子里,所采用的绝大多数设备材质都是木质或者金属。文物藏品的材质是金属,加之其保存的密封条件并未达到相应的严格要求,那么其中的文物藏品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氧化生锈等情况,从而导致文物藏品损害。
4.博物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部分博物馆的负责人不太重视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不少管理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招工补员、照顾关系进入博物馆,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并且缺乏相关的文物知识。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不利于文物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藏品管理的工作重点
在我国馆藏博物馆的收藏历史上,早期的藏品管理比较简单,在一般情况下,藏品只存在于库房以及展厅两个空间,很少有变动,只要为每一件藏品做好相应的档案编辑,做好相关的保护管理就能符合要求。但如今社会时代在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各地博物馆开始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举办知识讲座,藏品不断地出入藏库。在移动的过程中,文物极有可能受到损坏,因此现阶段博物馆藏品动态化管理已经成了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当今博物馆馆藏的管理中必须要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中重点保证文物提用的安全。对此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提取应当有一套完善的审批手续。馆藏出入博物馆只有一个出入口,每一件馆藏的移动提取应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填写相关馆藏的出入库凭证,清晰登记提借日期原因以及馆藏的名称,藏品的保管情况,经由相关的领导签字之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出入库凭证。
藏品的出入凭证应妥善保管,做到每一件馆藏的来源去除都有迹可循。博物馆对动态藏品的登记跟踪要做到位,同时做好统计,分析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以及藏品自身存在的宣传教育效应。
四、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完善策略
1.加强重视意识,增强认知
自我国的新文物保护法下发执行至今,我国已经针对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管理,增加了许多相关法制规定及规章政策,从而有效地为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开展,奠定了法律规定管理保障基础。应将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管理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拟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规划。应提升整体的工作质量及管理有效性,保障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能够规范安全管理。
2.合理构建完善文物管理藏品制度规范
博物馆在对文物管理的工作开展中,应当针对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完成相应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5],严格地履行我国对于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开展的相关标准。要依照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来针对性地构建相应的管理规定,不断规范管理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重视具体的实践成效,从而使得博物馆的整体文物藏品管理机制更加规范科学。首先通过对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管理情况进行调研,不断地收集其他地区或者先进国家的成功管理方法,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身的博物馆管理工作规范并予以制度化。通过不断地完善相应的规章机制,有效地保障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受到相关法律机制保护。
3.收集馆藏文物增加文物藏品数量及质量
要提高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就要重视博物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开展文物藏品的征集活动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对博物馆所现存的馆藏文物,完成一定的分类归总,不断地使文物藏品的种类通过征集活动有所增加,重视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可预见性。在开展征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提前制定征集的文物藏品计划,进一步丰富文物藏品的整体内涵。
4.借助高科技手段改善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环境
注重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科学养护。博物馆各类藏品中如纺织品、书画纸张、毛皮及其他纤维制品类文物保管相对困难,它们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等均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延长藏品收藏的寿命,博物馆应当及时做好环境湿度以及各项环境指标的控制。例如丝织品的保管,为了防止藏品退色,藏品应当存放在库房阴面,避免自然光的垂直照射。保持环境适宜的自然温度和湿度,以防丝织品的曲卷、脆裂。还有其他科研与艺术价值较高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应当配置专门的囊匣,防止震碎损坏。器具的摆放应遵循上轻下重、高卧矮立、前大后小的放置顺序,点入海绵软隔防止滚动碰撞等损伤。
在未来的博物馆馆藏管理中,应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藏品的统计和查询,及时反馈文物被盗、损坏等信息。在馆藏藏品的安全管理中,也可以逐渐引进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对文物进行修缮保管等工作。对文物动态移动或运输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定位跟踪,防止移动途中发生遗失损毁等突发状况。
[1]塔拉、李少兵、李丽雅《内蒙古博物院馆藏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及成果应用初探》,《中国博物馆》2012年第4期。
[2]赵艳玲《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分析》,《丝绸之路》2015年第4期。
[3]杨忠萍《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策略思考》,《民营科技》2016年第7期。
[4]谷玉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探讨》,《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年第12期。
[5]黄丽明《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神州民俗》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