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祠古庙会的形成与发展

2018-01-23孙瑞芳

文物季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古庙晋祠圣母

□ 孙瑞芳

一、前 言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充分融合了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敏和才智。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古庙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庙会,在最初定义的时候,意为由于祭神而形成的集会,这种集会一般会设置在一些寺庙附近,处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和村镇相邻较近。庙会一般都会有着自身的会期,庙会这天,将会有大量的人员集中在这里,或者观赏风景、或者进行物质贸易方面的交流。一般会期的形成,是由寺庙本身节日和庙会起因而设定的。晋祠古庙会的形成历史较为悠久,在现代社会之中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晋祠古庙会的形成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能够为有效传播当地文化,提升晋祠古庙会的影响力,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晋祠的基本情况

晋祠,处在当今的太原境内,曾经是北齐和北汉的国都,在历史上的隋唐时期,均为当时的陪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交通和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晋祠所处之地,在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较为重要,是重要军事根据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良好发展。同时晋祠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较为独特,有效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发展状态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晋祠是祭祀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最初是以祖先崇拜、山川景物崇拜为主,儒、释、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祭祀场所,同时也是“三教合一”的典型地区。晋祠在历史上的地位较为重要,在不同的历史朝代中,都对其进行了修整,同时在其附近建设了大量的古典建筑。唐朝时建立了奉圣寺,宋朝时候建立了圣母殿,金代建立了献殿,元朝时建立了景清门。明朝时建立的建筑较多,主要为王琼祠、水母楼和台骀庙等。清朝晋祠建立的建筑远远超过了前代,比较著名的有三圣祠、关帝祠、公输子祠、文昌宫、老君庙、昊天神祠、苗裔堂、晋水七贤祠等。晋祠中为设立香火所建的祠堂较多,这些神仙名士共处一堂,享受着人们的香火供奉。晋祠在日常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期盼和寄托,不仅是当地的民众,同时还有很多外地的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只为着向这些供奉的神说出自己内心的期盼和愿望,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因而在晋祠中的各种祭祀诸神的集会,在一年都是不间断进行的。

三、晋祠古庙会的形成

(一)晋祠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庙会的发展

随着历朝各代对晋祠的修建,其中供奉的神在不断增多,以此为根据的庙会形式也在不断增多。每年旧历的七月初二,是晋祠古庙会的集会日子,每当七月初二前后,晋祠要唱几台晋剧,同时还有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晋水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源头,这里的人长期依赖晋水和晋水之间的环境,获得了良好的发展[1]。晋祠,本身是祭祀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祠堂,当地人受到了晋水的良好养育,从原始祭祀叔虞,逐渐转化成对于晋水、自然环境和自然之神的崇拜。古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主要是依靠自然天气吃饭的,晋水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人们会把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水神圣母作为祭祀的重要对象。人们把唐叔虞的母亲其作为圣母进行崇拜,同时把她视为养育当地民众的晋源水神。圣母邑姜成为了当地人们心目中的神,主要是用于雨水祈祷方面的。在早期时候,邑姜本身的封号为“广惠显灵昭济沛泽敷化圣母”[2]。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祭祀活动越来越隆重,相应的对于水神的祭祀活动也更为重视,在明朝的时候,圣母殿的南方重新建立了相应的建筑,也就是水母楼,其被作为水母之神,永远享受着人们的供奉。清代考据学家阎若璩通过对宋宣和五年(1123年)撰写的姜仲谦《晋祠谢雨文》碑的考证,对于圣母的真实身份进行了确认。在以后的农历六月十五所进行的祭祀活动,则主要是针对晋祠水神进行专门祈祷。

(二)祭祀活动

晋祠附近的人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的时候,都会积极举办祭祀水母的庙会。从刘大鹏《晋祠志》记载:“水母晋源水神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属阴,故饰水神为妇人形。称水母,以水润物,如母之养子耳。”的情况来看,当地人们将水母作为了重要的晋源水神进行供奉,认为水母像当地人们的母亲一样养育着当地人口[3]。在农历六月十五这一天,当地的水母祭祀活动主要内容为举办十分隆重的庙会,通常会摆满大量的祭品,主要是晋祠附近村民所提供的猪、羊等,同时还经常邀请一些戏班子登台演出,用十分热闹的活动来展现出当地人对于水母的敬爱和崇拜[4]。

1.晋祠古庙会的发展情况分析

晋祠古庙会在形成之后,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热烈推崇,历经较长的时期,依然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晋祠古庙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变化。现阶段晋祠之中最为隆重和热闹的庙会,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二。这一天的庙会是针对圣母邑姜进行祭祀的。七月本身是北方的雨季,风调雨顺始终都是农耕文明中最为希望的气候状况。选择在七月祭祀圣母,主要是当地的居民为了答谢圣母降雨所进行的活动,为了充分展现出对圣母的感恩之情。在一些雨季来临较晚或天旱无雨的时候,当地的百姓还会积极自发地组织一些祈雨活动,希望圣母邑姜能够知晓当地百姓的愿望,降下雨水,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的需求,保佑一年的收成[5]。

在实际的祈雨活动进行当中,当地百姓们都会自发地在头顶上戴着用柳树条所编制的帽子,并在手中拿着柳树枝。同时还有4个体格健壮的大汉抬着圣母的塑像,旁边是当地人们所推选出来的最有威望的老人。老人在一边走着一边敲着铜锣,同时还不断地喊着祈雨的话语。

2.晋祠古庙会在现阶段的发展

晋祠古庙会历经了较长的发展时期,在现代社会之中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来的祈雨意味,更多的是为了表达当地人们生活的快乐。现在的每年农历七月初二,还会举办庙会,不过现在的庙会形式之中,更多的是物质交易活动,人们在这里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着大好时光。晋祠古庙会,成为了一年一度的城乡物资交易大会,是在历史时期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形式下的庙会,会有着十分热闹的各类民间活动场景,背棍、铁棍、龙灯、旱船等应有尽有,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都会聚集到这里[6]。

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渐形成,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流也更加频繁。现如今,晋祠古庙会成为了大型的物资交易会,太原市中的大小企业和商贩都会趁着这几天来到这里,提供更多的物品供消费者选择。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晋祠古庙会容纳的客流量在不断地增长,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参观晋祠的各个传统建筑,体会晋祠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经济方面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于晋祠古庙会的关注度,促进了晋祠古庙会文化内涵的良好展现。在晋祠古庙会这段时间内,众多当地的文化形式被充分的展现,形成购物高潮,彩棚和地摊的大量涌现,充分展现了晋祠古庙会的魅力[7]。

四、结束语

晋祠古庙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晋祠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影响之下、当地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为重要基础而形成的,其中包含了当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是当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晋祠古庙会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魅力和影响力、吸附力,有效地适应了人们对于对于经济、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发展的需求,同时还是当地古老文化的重要外延发展。晋祠古庙会的发展,有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情况,展现出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实际状态,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1]王金花、张征《议晋祠古庙会的形成与发展》,《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24期。

[2]高鑫《从晋祠古建筑中浅释中国宋代古建筑之斗拱艺术和价值》,《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第2期。

[3]韩宏斌《浅谈“互联网+”给博物馆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太原市晋祠博物馆“互联网+旅游”新思路》,《文物世界》2017年第1期。

[4]陈治勇《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以于漪老师的〈晋祠〉一课为例》,《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4年第8期。

[5]王思婧、陈述《晋祠庙会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同一性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第8期。

[6]朱燕红《旅游开发中的价值文化变迁——以晋祠旅游景区开发为例》,《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

[7]张禾《民俗主义下的当代晋祠庙会研究》,《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古庙晋祠圣母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脚搓木棍读书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晋祠周柏
山间“古庙”,笛声悠悠
神秘古庙的门前
印度 圣母节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