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初探

2018-01-23高大伟

山西档案 2018年3期
关键词:档案学科普科学

文 / 高大伟

档案科普是档案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档案信息开发的主要面向。档案科普依赖各种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技术和政策等,可分为信息资源和活动资源两大类[1]。档案科普信息资源指进入社会传播过程中的各类档案科普产品,如科普文章、影视作品、书刊和网页等。信息资源是科普资源的核心,是档案科普的重要载体。

我国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与当前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存在内容和媒介两方面的问题。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文献和档案学高等教育、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的专业教材是目前档案科学传播的主要组成,面对档案学初学者、实际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科普资源较少。科普信息资源尚未形成完善体系,已有资源中介绍科学知识的多,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较为稀缺。在承担档案科普主要任务的各类档案媒介中,传播形式以文字为主,图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较少,信息展示度不够丰富,且各类档案科普印刷品及网络信息呈信息割裂状态,集成度较低,传播效果有待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水平,需要更系统地把握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全局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探索。

一、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结构

主体、资源及其素材、受众和方法是资源开发的四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体系——主体围绕素材使用方法为受众开发资源。

(一)主体

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一般由专业团队和科普志愿者组成。

专业团队包括档案学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从事业务指导、档案编研或宣传等工作的档案工作者,参与科普作品创作的其他专业或技术辅助人员。其中,研究者、教育者和工作者是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对科普内容质量起决定作用;其他专业或技术辅助人员是资源开发的支撑力量,他们在分析档案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提高科普产品的可传播性以及推广或媒体运营等方面为开发活动提供了保障。

科普志愿者是致力于表达、讨论、分享档案科学技术的非专业人士,不仅是科普受众,也是资源开发的补充力量。科普志愿者源于崇尚理性、自由和关注公共事务的社会大众,由于志愿者科普没有特定的官方色彩,语言形式也更为灵活,社会公众更易接受[2]。

(二)资源及其素材

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客体指各种素材,开发的结果即档案科普信息资源。

资源素材包括档案科学技术的各方面内容,以体现档案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技精神的内容为核心。根据不同的素材,可以开发相应的科普资源,如反映档案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档案工作基本知识问答》[3]《档案工作知识汇解500问》[4];反映档案法规学的《档案法律知识读本(以案释法版)》[5];反映档案职业学的《档案人员岗位基础知识》[6]和反映档案学基本知识的《档案学基础知识问答》[7]《档案知识普及读本》[8]等。除书刊类资源外,档案科普信息资源还可以是手册、宣传页、图画、音视频、网页、数据库和软件应用等。

(三)受众

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面向整个社会,按照需求层次,可分为社会公众、档案工作者、档案学初学者和档案学科学共同体四类主要受众。

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旨在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即增进社会公众对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专业的全面了解,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并减少档案刻板印象,为档案工作和档案学专业的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面向档案工作者的科普旨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即促进档案工作者形成专业、岗位或职业认同,培育专业素养,提高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管理能力。

面向档案学初学者的科普旨在促进他们对档案学的继承和创新,即帮助他们能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掌握观察、理解和解释档案现象的专业视角和方法,使他们熟悉档案学核心概念和重要课题,形成学科宏观认知,并培育批判性思维精神和技能,为开展创新性研究创造条件。

面向档案学科学共同体的科普旨在促进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更有效地进行学科际的交流与理解,“科学家也需要重新理解科学”[9]。

(四)方法

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方法涉及科普产品创作、传播的全过程,包括科普内容制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传播渠道建设。

科普内容制作,即根据科普需求,对资源素材进行研究,通过选题、选材、考订和创作的过程,形成不同种类和形式的作品。简明性、准确性、可读性、启发性和前沿性都可以成为科普内容制作的诉求点。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应根据受众需求和可接受程度,在某些诉求上有所突出,有些则予以弱化。

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将动漫技术、音视频技术、在线测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APP开发等信息技术与文字写作、图片编辑等传统技术手段相结合,提高档案科普信息展示的丰富度和传播能力。

传播渠道建设是在发展图书、杂志等纸媒的基础上,拓展网络传播媒介,建设档案科普资源网络平台及其媒介合作平台,并与各种展览、演示或讲座等档案科普活动资源相结合,提升科学传播效果。

二、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功能

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功能由其结构所定,主要包括档案治理功能和学科发展功能。这两类功能不仅体现了资源开发的学科价值和实际意义,也构成了资源开发的动机,划定了资源素材的领域范围,决定了资源开发的整体策略。

(一)档案治理功能

档案科普体现了档案治理的诉求。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于2014年逐渐被档案界所重视[10],“完善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11]已成为“十三五”时期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涉及的方方面面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和途径给予协调,协调的过程可概称为档案治理。在“社会需求—档案实践—档案产品”的档案工作宏观系统,档案治理最理想的“工具箱”应该是一套档案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反映和杠杆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是对档案产品(资源、服务等)的“评估、定价”,如研判某类资源或服务的权重并开展相应工作,也包括完善档案治理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档案行政。

开展档案科普资源建设,在档案行政“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中,向上有助于增强档案工作者进行业务活动和综合管理的能力,向下则有助于促进档案制度的社会化,对提高档案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面向档案治理功能的科普资源开发,以档案制度体系为重点资源素材,其科普受众为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档案工作者包括档案局(馆)工作者和档案形成单位的档案工作者。

对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而言,科普资源应突出档案学发展趋势、档案政策法规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对档案形成单位的档案工作者而言,科普资源应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普及中,突出档案监督指导和专业专项档案工作(如民生档案、扶贫档案、档案安全管理、归档管理)等重点内容。此类资源开发主体应为专业团队。

对社会公众而言,科普资源则应突出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职业化现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档案归属和分布、公民相关权利与义务以及查档程序要求等内容。此类资源开发主体可由专业团队或科普志愿者组成。

(二)学科发展功能

档案科普反映了科学共同体推动学科发展的立场。科普活动中的科学共同体立场,始于20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兴起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它倡议公众应对科学发展给予理解,社会各方面应对科学发展加大投入,同时,还强调科学共同体应关注自身社会形象,开展公关活动,并对其他主体提出规范性要求和政策建议。[12]

我国档案事业与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关系紧密。档案事业发展是档案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档案治理的立场和学科发展的立场常有融合。但由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以及纠正过去人们对理论与实践、应用理论与规范理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误区[13]的必要性,档案科学共同体的立场应趋于多元化:一是提升科学共同体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参与度,找准角色定位,提供智库支撑,促进“政商产学研”联动;二是尝试以多元化视角观察和理解档案现象,并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谋求学科发展,如档案哲学、社会记忆及其他专门档案管理等领域的科学传播。

面向学科发展功能的科普资源开发,以档案科技和教育政策、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关于科学范式的常识性和批判性认知为主要对象,受众覆盖面较广。

对档案初学者而言,科普资源应突出反映科学共同体的世界观、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范式的资源建设。对科学共同体而言,科普资源应以各分支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为主。对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公众而言,科普资源建设则应突出档案科技和教育政策,兼顾学科发展趋势。

三、“画说档案”的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探索

根据上述结构与功能研究,近期“画说档案”面向档案学初学者和档案工作者,进行了科普资源开发的初步探索。

(一)确定开发思路

1.内容方面。第一,通过档案学科学范式的传播普及,促进学科发展功能的实现。围绕科学知识,突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技精神的内在逻辑和创作思路;第二,兼顾档案治理功能的实现,介绍和分析档案实践焦点问题和制度规范等内容。

2.媒介方面。将图画与档案结合,提高信息集成度,完善传播渠道,改善受众体验。

(二)组建专业团队

在内容制作上,组建了“画说档案”制作团队,负责创意形成、草图制作、后期处理和文字创作等工作。在技术集成上,组建了档案增强现实制作团队,承担档案增强现实系统App开发、视频拍摄与编辑、3D模型制作等工作。在渠道建设上,建立了“档案图志”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负责编辑、推送相关图文。

(三)内容制作

1.选题。确定“画说档案”的题目。

2.大纲。以体现档案学科学范式、档案实践焦点问题和制度规范的100个核心议题为基础,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内容创作。

3.图画制作。将图画与档案结合有很多可选形式,比如虚拟档案人物成长,档案现象客观展现,档案现象讽刺等。为了积累经验、简化难度,团队先期选择了档案学刻画启发的路数,即根据所确定的100个议题,提炼兼顾形象刻画功能和启发联想功能的象征性符号,制作图画,将图画作为文字论述、引发思考的支撑手段。

(四)技术集成

“画说档案”主要探索应用了增强现实技术(AR),即“郑航魔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安卓系统中加载相应AR技术模块来实现。用户通过该模块扫描纸张、桌面终端或移动终端的识别图,在智能终端上以视频、动画、模型等形式实时显示附加于现实之上的虚拟信息,提高呈现信息内容的丰富性,改善受众体验。它的应用过程如下:

1.确定识别图,形成识别图数据;

2.制作增强现实所需动画文件、音频、视频文件;

3.将识别图数据和动画文件、音频、视频文件通过后台管理系统上传到后台服务器,建立匹配关系,并在服务器上进行发布;

4.用户下载并打开“郑航魔视系统”App[14],扫描识别图,即可完成体验。

(五)渠道建设

这要求依托“档案图志”微信公众号,适时发布、推送“画说档案”系列图文。目前除该微信公众号外,团队积极探索更多传播渠道,已经与出版社、档案刊物、档案网络社区和一些其他档案机构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实体书出版、科普文章刊发和转载。

四、结语

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是促进档案宣传工作、开展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开发过程中应根据结构与功能定位,确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后续研究将在现有基础上,尝试重点围绕档案治理功能,进行资源开发的相关探索,丰富档案科普信息资源开发的理论模型和实践策略。

猜你喜欢

档案学科普科学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科学拔牙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