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23孙婷婷
孙婷婷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机关卫生所,辽宁 阜新 123000)
慢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疾病[1]。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从而引起的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体循环静脉淤血等表现[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3]。护理作为一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采用舒适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旨在探讨舒适化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的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86例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充分知情并表示自愿参加,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3例,实验组的43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0例,43例患者的年龄均在60~82岁,平均年龄(74.68±1.45)岁,对照组的43例患者中包括21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61~81岁,平均年龄(73.21±1.62)岁,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身体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采用焦虑自量表(SAS)以及抑郁自量表(SDS)对86例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后,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舒适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有些患者因为对疾病认识不到位,会有一定的恐惧等心理,加上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时间比较长,很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焦虑、暴躁等消极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积极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安、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增强患者的信心,保证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量营造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等,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心情。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喜好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忌腥辣、刺激性食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每天定量饮水,少食多餐,并监督患者逐步加强活动锻炼。
1.3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用(±s)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66.27±3.15)分,SAS评分为(67.15±2.43)分,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SDS评分为(65.88±3.09)分,SAS评分为(67.32±2.64)分,两组患者在各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37.96±2.17)分,SAS评分为(40.18±1.63)分,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SDSS评分为(48.37±2.14)分,SAS评分为(51.09±2.18)分,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36/43),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4]。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表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5]。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与护理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
护理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良好的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会提升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健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舒适化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舒适化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1]杨冬丽.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1):86.
[2]孙宏.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1):109.
[3]邓雪琼.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7):42-43.
[4]李颖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25):109-110.
[5]韦亚楠.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