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实施价值评估
2018-01-23任毅
任 毅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铁岭 112001)
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疾病为主,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所以患者的营养补充和机体正常发展需求均受到了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尽管消化内科疾病致死率不高,但长期病痛折磨,严重影响了患者身体舒适度,若不及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范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和恶化,会引起癌变的可能[1]。口服西药是临床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常用,但根据临床大量实践观察结果可知,其整体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长期服药又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不佳。随着近年来临床对中医领域的不断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医治疗方法在消化内科治疗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本文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观察对象,现将治疗效果作如下评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患者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3.8±3.5)岁;病程6~25个月,平均病程(16.4±3.2)个月。其中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20例,胃溃疡25例,复合型溃疡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治疗组男35例,女27例,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4.6±3.4)岁;病程7~26个月,平均病程(17.3±3.1)个月。其中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28例,胃溃疡19例,复合型溃疡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0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组间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具体给药类型和剂量为:克拉霉素(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125 g(12.5万单位))口服,0.25克/次,2次/天;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34020561,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25 g)口服,1克/次,2次/天;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83908,哈药集团三精加滨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60 mg(以泮托拉唑计)口服,40毫克/次,2次/天。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西药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方剂组成为:柴胡、厚朴、金银花、木香、连翘、党参、白芍各10 g;黄芪、丹参各15 g;川楝子、陈皮、甘草、枳壳、香附各6 g。辨证加减:腹胀患者加砂仁、香橼皮;胃焦栀子、陈皮、焦三仙各12 g,胃脘患者加延胡索、乌药;反酸患者加乌贼骨、瓦楞子;嗳气患者加焦山楂、莱菔子。以上方剂加水煎服,1剂/天,2次/天,分早晚各1次口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方剂组成:枳实9 g,辨证加减、服药方法同上。
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规律、清淡饮食和休息,禁止辛辣、油腻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酗酒。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2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定临床疗效、病情复发情况,其中显效标准:胃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黏膜形态及其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标准:胃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黏膜状态及其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无效标准:胃部症状、胃黏膜形态及功能均无任何变化或明显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3]。
1.4 统计学处理:借助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到的所有有关数据,住院时间以(±s)加以描述,对比予以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以百分率(%)加以描述,对比予以χ2检验,P<0.05证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无效8例(12.9%),有效26例(41.9%),显效28例(45.2%),治疗总有效率为87.1%;治疗组无效1例(1.6%),有效24例(38.7%),显效37例(59.7%),治疗总有效率为98.4%。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8705,P=0.0153)。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为3.2%(2/62),住院时间为(10.5±2.2)d;对照组复发率为16.1%(10/62),住院时间为(18.6±3.3)d。经对比,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5.9048、16.0811,P=0.0151、0.0000)。
3 讨 论
消化内科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科室,其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型溃疡等,而胃溃疡是消化系统诸多溃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由于人体胃部消化液量比较大,其会对患者胃部黏膜产生消化作用,进而影响机体胃部黏膜肌层。中医将消化内科疾病列入了胃脘痛、反酸等范畴中,认为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与先天脾胃虚弱、情志不舒、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治疗时应本着辨证施治理气和胃、行气化瘀的基本原则[4]。
西医理论之中,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可对胃部酸性物质的生长进行有效抑制,可将幽门杆菌一类的病菌有效消除。阿莫西林、泮托拉唑等属于制酸药物的一种,其可对患者胃部胃酸的分泌进行有效抑制,使胃酸侵蚀患者胃部的作用明显降低,发挥保护胃部黏膜的功效。但单纯的西医治疗,会导致原本就已出现问题的消化系统再次受到不良刺激,使得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康复十分不利[5]。而中药则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改善这种情况,性质温和的中药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变部位,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疗后病情复发率,确保患者身体尽快健康。消化性溃疡选择的中药方剂之中的黄芪、党参,可发挥良好的补中益气的治疗效果;木香和香附均属于行气的良药;白芍、丹参活血化瘀功效显著,同时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枳壳、陈皮二者为理气的药材,与川楝子合用,可起到疏肝理气的效果;金银花、连翘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的功效;甘草可对诸药进行调和,而诸药配伍合用,可对脾胃功能予以改善,加快溃疡症状的好转速度,起到疏肝理气的治疗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选择的重要方剂中焦三仙、焦栀子、白芍、陈皮、柴胡、佛手、香附等是临床消化内科的常用中药草类型,其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健脾的治疗作用,对胃动力进行改善[6]。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可使患者胃黏膜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恢复其胃肠功能,加快溃疡等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以患者具体病因和临床症状开展的临床治疗,其可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二者互补,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7]。
此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充分说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确切,病情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中优先选择和推广应用。
[1]林友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28):178-180.
[2]李俊玲.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28-29.
[3]娄俊杰.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6):197-198.
[4]邹双南.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4):68.
[5]陶秀芝.浅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7):54-55.
[6]徐贵.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31(2):190.
[7]王贵兴.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消化内科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