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英语文学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2018-01-23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跨文化

沈 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 青岛266580〕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更多中国人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这种人才需要更多的表现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其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跨文化的交流能力,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素养和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目前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还不尽如人意,跨文化意识不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普遍不高,面对“一带一路”倡议,英语文学课教学必须改革和调整,抓住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契机,通过英语文学的教授,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

一、英语文学课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及教学现状

1.英语文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大学教育中,英语文学多作为素质教育的选修课出现,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不容忽视。英语文学是英语语言的精髓和英语国家文化的折射,学习英语文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认识英语语言的丰富性,培养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学习英语文学能为学生拓展国际视野、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成为他们在国际舞台展示能力的必要条件。

2.英语文学课的教学现状

英语文学课虽然是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语言纽带,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课,但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中英语文学课多作为选修课设置,学生是选择性地学习,加之是非母语学习,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造成英语文学课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另外在英语工具化的导向下,高校往往更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学生也更重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能性课程,英语文学课程因其实用性小、难度较大、耗时较多等特点处境艰难,不断被边缘化,这给英语文学课的教与学、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张胜华在“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研究综述”中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忽视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比较及其在跨文化交际当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职教育中,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更是困难重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3.英语文学课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克服英语文学选修课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困难,提高对英语文学选修课教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那就是英语文学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一是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学课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学,实现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近年来,许多读者撰文介绍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和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将图式理论引入教学,指导英语文学教学也很有借鉴意义。

二、图式理论及在英语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1.图式理论

图式指的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知识储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景知识。图式理论起源于近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古典主义美学的奠基人康德提出,称为“先验图示”,后发展为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英国心理学家Frederic Bartlett则大大发展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是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意即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将图式概念应用到了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hart(1980)和Carrel(1983)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并首次将其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用它来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他们认为,语言材料仅仅是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头脑中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恢复和构成某种含义,本身并无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心理学研究受到人工智能科学的影响,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Anderson(1985)等人把图式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他们认为,“信息在长期记忆中的储存方式之一,是围绕一个共同题目或主题组成的大型知识经验网络,它比命题网络的范围更广。典型的图式结构是分层次的,信息子集包括于更大、范围更广的概念之中”

2.图式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头脑中原有的这个知识结构便会与语言材料中的信息相互作用。当语言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存的信息结构(背景知识)相匹配时,才能理解新文本中的内容直至形成新的图式(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图式的激活至关重要,文学文本也不例外。而在英语文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了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图式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如果没有掌握相当数量的与文本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则更容易造成这种理解障碍。

3.图式理论在英语文学课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多重作用:一是培养文学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学生已经掌握的中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帮助理解相关联的西方文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通过图式的激活和联想对比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将中外文化融会贯通,具备思辨能力,对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二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选修英语文学课的学生往往来自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他们都是对外国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学的同时,也能了解西方文化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比较会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传统文化更具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自觉地传播中国文化。英语文学课一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讲述中外文学差异,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加强经济上交流,更需要进行文化交流,只有讲好“中国故事”,世界才会对中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三、用图式理论改革英语文学课教学

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对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即图式)的激活不仅可以成功跨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三方面改革进行。

1.教学内容设计的图式激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用中国文学、文化的图式激活对外国文学、文化的理解,从单一教授英语文学转变为在教授中体现中外文学、文化上的差异。例如:学习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学生会学到五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和韵脚(ababcdcdefef gg),这时可以让学生用图式理论联想中国格律诗中唐诗的绝句和律诗;学习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时,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中国古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后对比奥斯汀的开场白,“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一位拥有大笔财富的单身男子一准是需要娶一位妻子的”(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让学生体会这句话当中“拥有大笔财富的单身男子”的反讽意味,思考西方对婚姻的看法和中国古训有何不同;学习拜伦的《她走在美的光彩中》的,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人之美,比如宋玉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然后再读拜伦的“多一分暗少一分明,都会大大地损伤那无以名状的美”(One shade the more,one ray the less,/Had half impaired the nameless grace.),感受这种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可以让学生对比其中的自然四大元素“气火水土”与中国“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但英语文学的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难易程度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专题讲座,比如以西方作品中对东方的描写,对比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和实际情况的差异。例如诗人柯勒律治在《忽必烈汗》中展示了神奇的东方异域风情,“十里见方的丰饶之海、四周环绕着红墙和白塔”(So twice five miles of fertile ground/With walls and towers were girdled round);诗人骚塞在《撒拉巴》中的开场中也用了美妙的语言来描写沙漠的美景。

2.教学方法的循序渐进

在教学方法上要结合教育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包括小组讨论、独立分析和论文写作等,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原型和背景知识,对比中外文学的异同。

初级阶段,即旧图式的激活阶段。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中文人文知识功底,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些但不影响其对英语文学的理解。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点时,首先复习或让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相关中文知识,而后通过图式教学,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强化巩固,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相关中文知识,同时发现欠缺的或错误的知识。这样既巩固旧的文化图式,又为新图式的构建做准备。例如,在讲解培根的《论婚姻与单身》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中国的传统婚姻道德观是什么样的?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总结,帮助学生联想中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和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和“四德”,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以及“德容言工”。

过渡阶段,即新知识点的导入阶段。通过初级阶段的激活、巩固,学生已牢牢掌握已有的中文知识点,这时教师要导入新的知识点。而新知识点的导入应建立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或联接点),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异同进行对比,找到相关联的地方,利用原有图式同化新知识(即以旧带新)学习新知识。例如,在上一阶段讨论完中国的传统婚姻道德观后,教师以中外婚姻观的异同为切入点,让学生阅读培根的《论婚姻与单身》,思考培根这篇文章中体现出的英国当时婚姻观。培根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再与中国传统婚姻观对比,可以发现两者“男尊女卑”的观念是共通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体现的婚姻观。

高级阶段,即新图式的构建阶段。在前两个阶段,通过练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英语知识点。要做到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掌握,还必须构建新的文化图式,将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在学生已掌握新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汇报和论文写作的方式对新知识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引导学习者将头脑中的图式与新的文化内容相结合,构成文化知识的新意义,并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之再转化成新图式,如滚雪球般扩大产生良性循环。也可以在每次课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报告或论文。比如,在完成莎士比亚戏剧的教学之后,让学生以“莎士比亚戏剧与汤显祖戏曲的异同”为题,进行课堂展示;分析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差,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孔雀东南飞》等的差异。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三个故事的异同,相同的是:背景相似,都发生在封建社会;原因相似,都受到了封建家长的干涉或阻挠;结局相似,主人公都双双殉情而死,悲剧的制造者最后都被感化并寻求和解;主题相似,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被逼无奈而双双殉情,揭露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表现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不同的是:尾声不同,中国的爱情悲剧中,主人公死后或化蝶或化鸟,或比翼双飞或相向而鸣,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作者和渴望生活美满的人们的善良美好愿望;西方的爱情悲剧更忠实于生活本身,属于现实主义。通过对比和总结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点并加深记忆,提高学习英语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学习考核的多种评价

通过前几个阶段地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应学内容,对英语文学课也逐渐有了兴趣,为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就中外文化相互影响、中外文化差异及学生理解能力进行考查。考核方法也要一改过去“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套路,将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一是将关于中西文学差异的课堂汇报成绩和课后论文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二是在试卷的论述题中加入对中西方作家和作品对比的考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在平时成绩部分,可采取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的方式。

四、结语

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文学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学生对英语文学课学习兴趣大增,而且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用图式理论改革英语文学选修课无疑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当然,对教授英语文学课的教师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仅精通英语文学,还应具备丰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只有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把两种语言的精华同步展现,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服务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传播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跨文化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